重庆市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格局分析

2021-06-02 08:47王友国庄华蓉张庆刚臧德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1年5期
关键词:热带生境重庆市

王友国,庄华蓉,张庆刚,臧德奎

(1.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沙坪坝 401331; 2.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外来入侵植物(Alien invasive plants, AIPs)是指从其原生地,借助人为或自然力进入新栖息地,并在新栖息地失去控制而呈爆发性扩散,造成农业、林业或牧业等减产、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等危害现象的外来植物[1]。

随着世界各地的交流日渐频繁,植物入侵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对农林牧业生产、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稳定性带来的严重影响备受重视。中国是遭受外来植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 000亿元。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也已经发布3批次入侵植物名录[1-3],现有外来入侵植物94科450属806种[4]。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36种最具威胁的植物中,我国分布有28种[5]。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入侵植物研究日益重视。张帅等[6]对来自74个地理单位282种入侵植物的分布和环境数据进行研究,指出入侵植物在我国呈现明显区域分化的分布格局,应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入侵植物风险评估系统;王苏铭等[7]对北京地区入侵植物进行研究,指出入侵植物的分布与植被干扰多样性、景观破碎化等有关;何兵等[8]对成都市入侵植物种类及区系进行研究,指出成都市有入侵植物25科47属57种,源自美洲的最多;蒋奥林、李海生、王芳等[9-12]对广州市近些年来入侵植物的变化情况、入侵现状和防治策略等进行研究,并指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已面临严重威胁,需要加强入侵植物风险评估、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闫小玲等[13]针对我国入侵植物的危险等级、地理分布格局等开展研究,指出外来入侵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东部沿海地区,并将入侵植物划分为恶性入侵、严重入侵、局部入侵、一般入侵和有待观察5类。

重庆市地处我国内陆西南部,总面积82 400 km2,与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相邻,是我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也是我国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对外交流、国际贸易较为频繁,入侵植物日渐增多。石胜璋、邓洪平等[14-21]针对重庆局部地区的入侵植物资源、成灾机制、风险评估分析及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果。但截至目前,尚未发现针对重庆市入侵植物进行区系分析及分布格局方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入侵植物的全面调查统计,详细分析入侵植物种类组成情况、入侵植物科、属的区系构成和种的分布格局情况,以期系统掌握重庆市入侵植物现状,为入侵植物的预防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重庆位于我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105°11′~110°11′E,28°10′~32°13′N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有缙云山、大巴山、四面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等山脉,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重庆市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 796.8 m、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 m,市内海拔高差达2 723.7 m。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 m之间,高低错落有致,素有“山城”之誉[22]。调查主要围绕以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为主的重庆市主城的核心区域进行。该区域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18℃、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年平均降水量1 000~1 350 mm,春夏之交尤甚。全年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1 000~1 400 h,年平均雾日104 d左右[22]。

2 材料与方法

自2016年开始,重点对城市公园、道路与居住区附属绿地、湿地与河滩、农田、撂荒地等区域开展调查,对重庆市的入侵植物进行调查统计,拍摄照片、采集标本,记录植物名称、科属、生境,估算危害程度等级等信息。

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重庆市植物名录》、《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23]等权威文献,结合调查收集的资料,对入侵植物进行鉴定、分类整理和分析,确定重庆市入侵植物名录,查证入侵植物的原产地、入侵途径等信息。

以吴征镒等(2003)划分的“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24]为标准进行科的区系统计和数据分析,以吴征镒等(1991)划分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25]为标准进行属的区系统计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入侵植物种类及组成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重庆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253种,隶属于57科169属,其中单子叶植物有11科28属36种、双子叶植物有46科141属217种(图1)。

图1 重庆市入侵植物种类组成Fig. 1 Species composition of Chongqing’s invasive plants

从入侵植物生活型角度看,草本类植物数量最多,有188种,占74%。灌木类植物、藤本类植物、乔木类植物的数量依次减少,分别有27种、21种和17种,分别占11%、8%、7%(图2)。此反映出:与木本植物相比,草本植物进化程度更高,尤其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传播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更强,更容易形成入侵优势。

图2 重庆市入侵植物生活型Fig.2 Life form of Chongqing’s invasive plants

57科入侵植物中,优势科主要有菊科(Aster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茄科(Solanaceae)、禾本科(Gramineae)、苋科(Amaranthaceae)共5科120种;多种科有大戟科(Euphorbiaceae)、含羞草科(Mimos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等9科55种;少种科主要有旋花科(Convolvul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唇形科(Labiatae)等19科54种;寡种科主要有百合科(Liliaceae)、美人蕉科(Cannaceae)、天南星科(Araceae)、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等24科24种(表1)。

5个入侵植物种类较为集中的优势科,尤其是菊科、禾本科、蝶形花科所属的植物种类数量多,且其生长型以草本为主,较为容易形成入侵优势。

表1 重庆市外来入侵植物科的统计

169属入侵植物中,暂未发现单属超过10种(含)的优势属。种类数量较为集中的多种属有苋属(AmaranthusL.)、大戟属(EuphorbiaL.)、相思树属(AcaciaMill.)、茄属(SolanumL.)、决明属(SennaMill.)共5属35种;少种属主要有酸浆属(PhysalisL.)、婆婆纳属(VeronicaL.)、飞蓬属(ErigeronL.)、番薯属(IpomoeaL.)、曼陀罗属(DaturaL.)等37属91种;寡种属主要有矮牵牛属(PetuniaJuss)、大薸属(PistiaL.)、颠茄属(AtropaL.)、凤眼莲属(EichhorniaKunth)、老鹳草属(GeraniumL.)等127属127种(表2)。

苋属、大戟属、相思树属、茄属的入侵植物种较多,与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繁殖能力、能适应各种生境环境等有直接关系。

表2 外来入侵植物属的统计

3.2 入侵植物区系特征

重庆市属于东亚植物区,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有高山、峡谷、丘陵等多种地形地貌,适生植物种类甚多、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格局亦较为丰富、复杂。

3.2.1 科的区系特征

57科入侵植物隶属于5个类型3个亚型,主要集中于世界广布和泛热带分布两大类型(表3)。世界广布科有苋科、禾本科、景天科(Crassulaceae)、蓼科(Polygonaceae)等25科,占所有科的43.86%;泛热带分布型有夹竹桃科(Apocynaceae)、美人蕉科、天南星科、荨麻科(Urticaceae)、含羞草科等23科,占所有科的40.35%。包括以南半球为主的泛热带分布型的3科和热带亚洲-热带非洲-热带美洲(南美洲)分布型的仅1科,即商陆科(Phytolaccaceae)、石蒜科、桃金娘科(Myrtaceae)和鸢尾科(Iridaceae),分别占所有科的5.26%和1.75%。

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型有3科,分别是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占所有科的5.26%;

北温带分布型有5科,包括百合科、大麻科(Cannabaceae)、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槭树科(Acer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等,占所有科的比例8.77%。其中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变型有3科,即牻牛儿苗科、槭树科、罂粟科。

总体来看,世界广布型、泛热带分布型是重庆市外来入侵植物构成科的主要成分,共占所有入侵植物的84.21%,其他分布区类型很少,较好的反映了重庆市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所适生植物的分布型特征。

表3 外来入侵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

3.2.2 属的区系特征

169属入侵植物隶属于11个类型(表4)。其中,泛热带分布型数量最多,有44属,主要包括刺芹属(EryngiumL.)、大薸属、高粱属(SorghumMoench)、狗尾草属(SetariaP. Beauv.)等,占26.04%;其次是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型,有38属,主要包括矮牵牛属、百日菊属(ZinniaL.)、大丽花属(DahliaCav.)等,占22.49%;北温带分布型、世界广布型依次减少,分别有27属、20属,各占15.98%、11.83%。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最少,仅1属,占0.59%。

总体来看,泛热带分布型、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型、北温带分布型是重庆市外来入侵植物属的主要构成成分,共占所有入侵植物的64.51%。此外,世界广布型的数量也较多,有20属,占11.83%。其他分布区类型相对较少,与重庆市所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征相符合,也反应出重庆市适生植物的分布区类型较为丰富。

表4 外来入侵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3.3 分布格局与危害

3.3.1 分布格局

将调查区域的生境类型划分为城市公园、附属绿地、农田、湿地、河滩和撂荒地6类。253种入侵植物累计出现在各类生境中681次,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生境是撂荒地,有174次、占25.55%;附属绿地、城市公园依次减少,分别为165次24.23%、146次21.44%;河滩地出现频次最少,有14次,占2.06%(表5),由此表明入侵植物适生生境丰富多样。

表5 外来入侵植物的生境类型

根据入侵植物适生生境类型的情况,将能适生于5种及以上生境类型的视作入侵能力极强,能适生3~4种生境类型的视作入侵能力强,适生于2种及以下生境的视作入侵能力一般。253种植物中,入侵能力极强的有21种,占8.30%,包括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 Griseb.)、落葵薯(Anrederacordifolia(Tenore) Steenis)、小蓬草(ErigeroncanadensisL.)、一年蓬(Erigeronannuus(L.) Pers.)等。入侵能力强的有112种,占44.27%,常见的植物有杂配藜(ChenopodiumhybridumL.)、北美车前(PlantagovirginicaL.)、肿柄菊(TithoniadiversifoliaA. Gray.)、紫茉莉(MirabilisjalapaL.)、鬼针草(BidenspilosaL.)等。入侵能力一般的有120种,占47.43%,常见的植物有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us)、大薸(PistiastratiotesL.)、葱莲(Zephyranthescandida(Lindl.) Herb.)、刺苍耳(XanthiumspinosumL.)等(表6)。入侵能力一般的植物中,有较多植物因其观赏价值高,被人工栽培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之中,且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常见植物如长春花(Catharanthusroseus(L.) G. Don)、双荚决明(Sennabicapsularis(L.) Roxb.)、银边翠(EuphorbiamarginataPursh.)、碧冬茄(PetuniahybridaVilmorin)等。

3.3.2 危害程度

以《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23]中对入侵植物危害等级划分标准为参考,根据入侵植物危害程度,将入侵植物划分为恶性入侵种、严重入侵种、局部入侵种、一般入侵种、有待观察种、建议排除种6级。重庆市的253种入侵植物中,有恶性入侵植物25种,严重入侵植物3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9.88%、12.25%。此外,还有局部入侵植物、一般入侵植物、有待观察植物、建议排除植物各24种、41种、67种、6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9.49%、16.21%、26.48%、25.69%,在入侵植物中的占比渐次增高(图3)。

表6 外来植物入侵能力

图3 入侵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Fig. 3 Species and extent of harm of invasive plants

恶性入侵种、严重入侵种植物中,尤其喜旱莲子草、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Sprengel) R. M. King & H. Robinson)、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Mart.)Solms)、刺苋(AmaranthusspinosusL.)、大薸、落葵薯、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L.)、马缨丹(LantanacamaraL.)、小蓬草、一年蓬、钻叶紫菀(Astersubulatus(Michaux) G. L. Nesom)、垂序商陆(PhytolaccaamericanaL.)等的出现频率高,对经济和生态效益造成的危害甚为严重,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监管防控。

有待观察种植物,如风车草(CyperusinvolucratusRottboll)、百日菊(ZinniaelegansJacq.)、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L.)、葱莲、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quinquefolia(L.) Planch.)和建议排除种植物,如美人蕉(CannaindicaL.)、毛地黄(DigitalispurpureaL.)、山桃草(GauralindheimeriEngelm. et Gray)、凤尾兰(YuccagloriosaL.)、虞美人(PapaverrhoeasL.)等,虽然是外来入侵植物,但多数经过多年观察、栽培,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园林之中,此类植物只要合理开发与应用,危害风险较小。

4 小结与讨论

4.1 重庆市入侵植物现状

重庆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57科169属253种,从其科属的种类数量看,优势科所含种类数量显著多于多种科、少种科和寡种科,尤其菊科、蝶形花科、茄科、禾本科和苋科植物较为集中,该5科即有120种,占47.43%。寡种属所含植物种类比例显著高于优势属、多种属和少种属;从外来入侵植物的科、属数量统计结果看,寡种科和少种科的比例显著高于优势科、多种科,寡种属和少种属的比例也显著高于优势属、多种属。

入侵植物表现出的这些特性,一是充分反映出重庆市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丘陵与山地并存、长江流经全域、适宜生长植物种类繁多等特点。其次是菊科、蝶形花科、茄科、禾本科和苋科种类数量多,应与该类植物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能力很强、繁殖方式较为容易,极易形成种群优势有关,在生产中要加强对它们的监控。

4.2 草本植物容易形成入侵优势

从外来入侵植物生长型看,草本植物有188种,占总种数的74.31%,数量和比例均显著高于木本植物,表明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更加容易形成入侵优势,如喜旱莲子草、落葵薯等。究其原因,应与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更加进化、生长发育周期较短、适应环境能力强有关系。此外,草本植物,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能在数月内快速完成生活史,并有较高的结实率、种子细小易于传播等特点,容易向四周扩散形成优势种群,比多年生植物更容易形成入侵优势。因此,要重点加强对草本植物的监控与管理。

4.3 加强对世界广布和泛热带分布型植物的监管

重庆市入侵植物中,从科的区系起源看,以世界广布型和泛热带分布型最为显著,分别有25科、23科,各占43.86%、40.35%;从属的区系起源看,泛热带分布型、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型、北温带分布型是外来入侵植物的主要构成成分,累计占64.51%;从危害程度看,恶性入侵种、严重入侵种植物中泛热带型区系比例最高,占42.86%。

因此,重庆市应重点加强对泛热带分布型、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型、北温带分布型和世界广布型植物和监控,预防入侵为害。

4.4 入侵植物容易在撂荒地形成优势种群

从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看,253种入侵植物出现的681个生境中,撂荒地频次最高,达到174次,25.55%。附属绿地、城市公园出现的频次依次减少,分别为165次、146次,各占24.23%、21.44%,河滩地出现频次最少,有14次,占2.06%。说明撂荒地处于放任自流、无人监管状态,更加适合入侵植物的蔓延、扩张,且较为容易形成优势种群;附属绿地、城市公园等人工干预较为频繁等生境中,也有较多种类的入侵植物出现,但种群优势不明显,可能与人工干预,即近些年不断加强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有关。

因此,重庆市在入侵植物防控方面,应加强监管并不断完善防控机制,尤其是应加强对撂荒地的监控与管理,避免为入侵植物蔓延、扩张提供条件。针对附属绿地、城市公园中的入侵植物,继续加强园林绿化养护工人对入侵植物的危害、识别、防控措施等方面知识、技能的普及,引起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的重视,可有效增强防控效果。

猜你喜欢
热带生境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热带风情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热带的鸟儿
T 台热带风情秀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热带小鸟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