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韧性方可行稳致远

2021-06-05 12:25傅梦孜
一带一路报道 2021年1期

文:傅梦孜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史上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快了这场变局。疫情肆虐下,当全球互联互通遭遇空前挑战时,“一带一路”仍显示出巨大韧性。

迄今,有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2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证明其广泛的国际共识;中欧班列逆势上扬,2020年运行超过12000列,成为亚欧运输大通道;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总计6.7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020年中老铁路、雅万高速、匈塞铁路等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疫情之后,“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的动力依旧强劲。

一是高质量发展驱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疫情提升了沿线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要求,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互联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二是“双循环”驱动。这既要求国内以更高标准与条件畅通经济、社会与市场循环,并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与国际循环契合,形成新的互动格局。RCEP的签署为区块链、价值链、物流链的形塑增添动力,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新的生机。

三是绿色理念驱动。“一带一路”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唯韧性方能长久,唯质量方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