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车轮刻下的“成长印记”

2021-06-05 12:18合肥产投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合肥国际陆港董事长沈校根
一带一路报道 2021年1期

文:合肥产投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合肥国际陆港董事长 沈校根

晚秋已去,初冬日暖,一如合肥国际陆港成立的那天清晨。2020年11月12日,恰逢合肥国际陆港成立三周年前夕,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鸣响,合肥2020年的第500列中欧班列顺利发车,滚滚车轮刻下这一路高歌、一路前行的“成长印记”。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从6年前安徽第一列国际铁路货运专列开行,到3年前合肥国际陆港应运而生,再到2020年班列高质量运行再创佳绩,一幅幅画卷徐徐铺展,一场场奋战犹在眼前。回首过往,是初心如磐、栉风沐雨;着眼当下,是深耕品质、做优服务;展望明天,是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蝶变新生”——平台发力开新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经过数月积极筹备,2014年夏,合肥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第一列中欧班列首发,从此开启了在亚欧大陆飞驰穿行的日夜。初生的班列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班列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原有区属平台公司的局限性开始凸显,3年多的时间共发运165列,经历着“小马拉大车”的发展阵痛,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航拍合肥北站物流基地Aerial photo of logistics base of Hefei North Railway Station

2017年11月30日,合肥市整合资源,成立合肥国际陆港,并于一个月后,以一趟发往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打响正式运营的第一炮。车轮滚滚、汽笛嘹亮,作为中欧班列的运营平台,合肥国际陆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局,转眼已走过三载春秋。

观大势、谋全局、想对策、狠发力,做好顶层设计和蓝图规划,才能更好打造中欧班列这张“开放名片”。为提升合肥中欧班列运营平台的协调运作和市场化运营能力,合肥国际陆港锚定航向,精准施策,坚持“以运带贸,运贸一体”的经营策略,实施“4211”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创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国家临时铁路开放口岸四个“国字号”品牌,推动建设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两大中心,谋划打造一个临港产业集群,实现海关进驻办公,以大格局、大视野为班列发展谋定全局。首次实现与综保区货物快速流转。

2020年6月5日上午,一批价值约34.3万欧元的离心式鼓风机搭乘回程中欧班列自芬兰赫尔辛基运抵合肥,并在合肥综保区成功申报入区,这标志着合肥中欧班列首次完成关区“二次转关”,打通了“物流一体化”通道,在保障中欧班列运输便利的同时,提高了货物流转效率,实现了综保区的保税优势。

2019年7月4日,合肥国际陆港在国内首开合肥北至德国杜塞尔多夫(诺伊斯多式联运站)线路,发运货物主要是光伏并网逆变器、移动空调机、脱水机、排气罩等,还包含来自合肥、芜湖、滁州等多城市的货物。全国首发的该条线路,将给客户带来获得感和良好体验,也是合肥国际陆港发展“运贸一体”,依托中欧班列进行国际贸易业务,让合肥市民不出国门就能够享受到质优价美的欧洲进口商品。

Hefei, as a sub-central city of world-class urban agglomeration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strategic node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onnecting the east with the west and the south with the north of China, is a necessary place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pol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o radiate westward. Therefore, it shoulders the role of a bridgehead to drive economic vitality, stimulate trade momentum, and smooth logistics capacity. In this sense, Hefei-Europe Railway Express makes practical efforts and forges ahead to create a smooth and efficient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To date, Hefei has opened 31 China-Europe Railway Express routes covering 10 countries and 34 international cities, among which routes to Helsinki, Dusseldorf and Neuss are the first in China.

In order to throw itself into the highqualit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surrounding areas, Hefei International Land Port Development Co., Ltd. takes initiatives to seek winwi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one thing, it has created a three dimens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 corridor to connect several sea routes. Specifically, the company opens rail-sea intermodal trains by cooperating with Ningpo Port and Shanghai Port to diversify transport means. For another, the company explores the “less than container load” or LCL way to meet the small volume freight demand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LCL way”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rade channel has helped to tackle the bulk cargo export for SMEs in Anhui Province, Jiangsu Province and Zhejiang Province. Moreover, the company actively explores opportunities to partner with surrounding platform-based companies to achieve mutual benefits and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verland import and export corridor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平台布局的背后是安徽经济发展的一盘大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有力领导下,合肥国际陆港将拿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合肥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12个中欧班列内陆货源地节点城市和23个主要铁路枢纽城市之一、全国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中欧国际班列核心区域之一。开行6年来,合肥中欧班列总发运量突破1300列,进出口贸易额达396亿元人民币。

“织线成网”——高效稳定畅通道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在班列稳定运行、提质增效的道路上,唯有不驰空想、久久为功,在构建流通体系上做文章,才能见实效、出实绩。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双节点城市,合肥联动东西、沟通南北,是长三角经济增长极西向辐射的必经之地,肩负着牵引经济活力、激发贸易动力、畅通物流运力的桥头堡作用,合肥中欧班列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着力解决一个“慢”字,努力消除一个“堵”字,奋力写好一个“通”字,投入到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中。运行至今,合肥中欧班列相继开通31条线路,覆盖10个国家,直达34个国际节点城市,其中赫尔辛基、杜尔塞多夫、诺伊斯等线路都是全国首开。

2019年1月,首趟回程班列(赫尔辛基-合肥)顺利抵达,成功实现了去回平衡,将以往两地间长达45天的货运时间缩短至15天内,有力促进了合肥及周边地区与北欧国家贸易的高度互联互通。该线路社会效益明显,可以将合肥中欧班列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扩大到芬兰、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为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的企业开辟北欧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物流通道,北欧地区的优质纸浆、电子产品零部件、机械产品和设备的零部件亦可通过合肥中欧班列运输到国内。2019年9月和2020年4月,芬兰驻华大使两次给合肥市政府来函表达谢意,高度肯定了此条线路在中芬双方经济往来、贸易流通和文化交流上的重要作用。

加强口岸联动是班列应运尽运、高效稳定的关键一招。2020年夏天,受中欧班列货源激增、国外段运力不足、出境通关程序等影响,全国中欧班列经历了口岸拥堵、时效降低、货物积压的困境。为充分释放运能,全力保障货物发运安全稳定,合肥国际陆港加紧研究、攻坚克难,力争在提速增效上做实、在口岸合作上做深。9月30日开行的经满洲里口岸、绥芬河口岸出境的两趟班列,标志着合肥中欧班列实现绥芬河、满洲里、二连浩特、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全国铁路东中西5大过境口岸全面贯通,促进了安徽外向型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支撑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来往于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间的合肥中欧班列China-Europe Railway Express (Hefei) plies between Uzbekistan and China

周道如砥,民康物阜。当前中国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为更好建设安徽内陆开放新高地,持之以恒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合肥中欧班列聚点成线、织线成网,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劲,不断走好保运输、保畅通、保贸易的每一步。

“应势而动”——应运尽运促服务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海运、空运班期调整,订舱困难,国际物流运输遭遇“肠梗阻”,很多生产制造业难以维持常态化对外贸易。合肥国际陆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坚持“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的总体思路,守好“责任田”,站好“服务岗”。

为保障皖货皖运、应运尽运,合肥国际陆港“坐商变行商”,面对面、精细化研究省内大型出口企业需求,科学定制班列,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2020年6月6日下午,一列满载冰箱和冷柜的“美的号”企业专列缓缓驶出合肥北站物流基地,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直奔荷兰蒂尔堡车站,全程运时约15天,共计发运82个TEU(国际标准集装箱),货重424.63吨。该班列是全球战“疫”特殊时期,合肥国际陆港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美的号”企业专列。合肥至荷兰蒂尔堡新线路的开行,是安徽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对合肥中欧班列打造欧洲精品化、多元化境外线路布局的有力延伸,为安徽本土乃至长三角区域进出口外贸企业,开拓荷兰市场搭建了一条便捷、高效、安全的“贸易通道”和“绿色通道”。

2020年以来,合肥国际陆港已先后开行“康宁号”“江淮号”“奇瑞号”“美的号”“美菱号”等140余列多个去向、不同品类的定制专列,产品包括冰箱、冷柜、轿车、液晶显示屏、光伏逆变器等,越来越多的安徽本土制造货物从“拼车”转为“专车”,为特殊时期的全省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快捷、更便利、更高效的物流运输服务。市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已累计服务安徽省内600余家企业,实现了全省16个地市全覆盖。2020年以来,安徽本土产品占比提升20%以上、达52%,长三角区域货物占比达85%。

为深入投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往来,合肥国际陆港主动出击寻求共赢式发展契机。一是串联海路,构建立体型多式联运交通走廊。联手宁波港、上海港开行铁海联运班列,打破了单一运输方式的局限。二是拓展“拼箱”,服务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小批量货运需求。“拼箱”式国际物流贸易渠道为皖、苏、浙多地中小企业解决散货出口难题。三是勤于探索,向周边平台公司伸出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橄榄枝”。主动邀请结成联盟,互利共赢、共同为长三角陆路进出口通道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随着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合肥中欧班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既要为一域争光,也要为全局添彩,集中精力担当好畅通国际运输“大动脉”的先锋军,担当好地区经济大发展的铺路石。

鹏北海、凤朝阳、前路茫茫,正是慷慨搏击的好时光。光辉荣耀既往事,不待扬鞭自奋蹄,未来,合肥中欧班列将继续驰骋向前,不断开出贸易之列、经济之列、开放之列、希望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