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地而起一座城
——走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2021-06-05 09:31雷怡安
一带一路报道 2021年1期

文:本刊记者 雷怡安

23个项目,总投资约168亿元!2020年8月29日,生物城2020年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2020年12月9日,四川省药监局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以下简称“生物城管委会”)签约仪式在生物城举行,双方正式签订《推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备忘录强调,加快将生物城建设成世界级生命科技创新家园、国际化健康生活魅力新城、高质量药品安全示范区。

时间倒回至4年前,彼时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成都双流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共建生物城。从擘画蓝图到工笔书写,生物城正拔地而起,力争成为国际生物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以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栖息地、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与智造之都、国际化的生命健康小镇、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创新实践区。

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众多公司落地

生物城园区建设已大体完工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of Chengdu Tianfu International Biotown has been largely completed

2020年12月伊始,生物城打造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加速器正式投用,而它也迎来了第一位重要客人——四川艾迈思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迈思”)。艾迈思的来历并不简单,该公司研发生产国际最新第三代导管类神经介入产品,旨在为临床医疗提供专业的介入治疗解决方案,替代国外进口,填补行业空白,力争在国内介入式医疗器械行业实现新突破。

“我是成都人,首选就是回家乡创业。生物城优质的营商环境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加速器这一设定,能帮助企业减少前期投入成本,让我们专注自身产品创新,持续研发新产品。”谈到为何选择生物城作为公司的研发基地时,公司总经理黄奉康非常肯定地说道。

拥有四川最年轻“剑桥博士”头衔的丁兆也将公司——四川汇宇科技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宇科技”)扎根在了生物城。“我最看中这里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丁兆介绍,公司一直致力于高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早在2014年,公司就通过了英国GMP认证。2015年7月,汇宇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英国海玥药业通过欧盟药品放行资质认证。然而,进口药畸高的价格让丁兆强烈地感受到回国研发老百姓吃得起的药的重要性,于是他选择回到国内。汇宇科技落地生物城,令许多业内人士都心向往之,纷纷在公司招募时投来了橄榄枝。丁兆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共有800人左右,其中研发人员接近300人,超过了总人数的1/3,这些人才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障。

成都贝施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施美”)入驻生物城已经2年多了,虽然享受到了生物城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外患”得以解决,但作为一家医疗器械研发企业还需紧抓“内忧”,提高新产品的上市速度。2019年,贝施美研发的牙科种植体筹备开展临床试验。然而,仅找研究机构和筛选临床试验的研究者这两项工作,就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而此时,生物城了解到贝施美的难处,便为其对接了中西部首个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联盟,该联盟旨在解决药物研发中临床试验资源短缺的难题。得到联盟的支持,贝施美的临床研究进程大大提速。“这款产品有望在未来不久拿到Ⅲ类医疗器械批件。”贝施美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生物城已吸引诺奖团队5个,国家级院士团队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累计引进项目150个,协议总投资超1100亿元。是国家首个“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聚集了国药蓉生、绿叶、苑东药业、先导、赛默飞等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三。

保税区助力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建设

在生物城里,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供应链公司”)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因为通常情况下,保税区是由海关直接管理,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申请在保税区外设立由企业直接管理、海关监管的保税仓库。供应链公司属于后者。

生物城,一座新城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ew town — Chengdu Tianfu International Biotown

2020年8月28日,原产于爱尔兰波士顿科学公司的心脏介入产品从荷兰出发,8月30日抵达成都,供应链公司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机场海关清关手续,顺利放行。这一举动正是得益于保税仓的建立和成都海关颁发的保税库注册登记证。“此次保税库注册登记证的取得,实现了四川省生物医药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对生物城助力成都市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中心具有重大意义。”供应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进保税仓,偌大的仓库因为正式启用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存放太多药品。这里分为常温区和冷冻区,常规的进口药品大多存放在常温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保税仓采用库区保税库和非保税库相结合的‘一库两制’法,在服务国内生物医药供应链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建设,成功实现了该类心脏介入产品在西南地区的首次通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而处在中国内陆腹地的成都充分发挥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的优势,有力保障了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国内外市场的循环。数据显示,2020年前6个月,成都开行国际班列1810列,同比增长40.9%;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45.4%。而生物城供应链的建成,也为成都这座交通枢纽中心成为“一带一路”新药进口的又一站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The Conference on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Chengdu National Central City held in July 2017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66 industrial functional zones should be planned as a whole and built throughout the city, which feature clear leading industries, appropriate division of functions, and distinc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n April 2019, with the goal of building a high-quality modern and open industrial system featuring “5+5+1” (focusing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medicine and health, new materials and green food industries, developing the exhibition economy, 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 logistics, cultural tourism and life service industries, further boo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conomy), Chengdu optimized and adjusted the layout of industrial functional zones, building a “16+1” (industrial ecosystems of 16 industries and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ndustrial ecosystem comprised of 66 industrial functional zones. It was also agreed that in 2019, a fund of 3.15 billion yuan would be allocated to build industrial functional zones and develop major industries.

Afterwards, Chengdu Tianfu International Bio-town located south of the city and Chengdu International Health City located west of the city were settled. Bi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ies, as the emerging field of future industry and two essential props to human life and health and continuous social progress, will see leapfrog development to keep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endency.

各项服务与合作方便快捷

走进2020年6月正式启用的生物城政务服务中心,方便快捷自主的气息迎面扑来,这里的自助设备提供自助税务申报、发票代开、社保查询、工商营业执照申报打印等服务功能。对于一家家新兴企业而言,这里提供的不只是形式上的快捷,更是一站式高效率的办事理念。据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城政务服务中心力争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仅跑一次”的“一号一窗一网”行政审批模式。

坐在生物城文化中心里,参与整个建设过程的生物城管委会副主任李奇和记者聊起建设经历时不无感慨道:“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没有地铁、公交直达,网约车都很少经过,而如今已是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生物城里的每一个区域都有指示牌。”然而,在这些历历在目的往事中,让李奇感触最深的不是从无到有的建筑,而是从无到有的跨区域合作。

2016年,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双流区政府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启动建设生物城。这场在成都两大区域之间的共建项目属四川首例,其中涉及拆迁、土地、管理、招商等各项事宜。李奇介绍,生物城从建设之初,就按照“领导小组+管委会+平台公司”的功能区建设模式进行构架,结合合作共建实际,坚持充分授权、封闭运行、专业运营、共建共享,区本级权限充分授权生物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办事不出功能区;园区决策执行事务在管委会封闭运行,大幅提升决策执行效率;双方注资成立生物城公司建设运营生物城,实现园区管理运营专业化精细化;建立发展成果分配共享机制,为生物城合作共建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这场耗时4年多的“拉锯战”凝聚了所有人的心血和汗水,如今看到这里已然变成全球生物医疗发展热门之地,李奇的心里感到由衷的欣慰。

“以人为本、先人后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是生物城的发展理念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Chengdu Tianfu International Biotown is to put people first, give priority to people’s livelihood over production, accelerate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production, and promote production based on its development

这样的首例必然带来更多的创新,在机制效率上,生物城也走在了前端。生物城管委会采用大部门制,即规划、国土、建设等领域都归在一个部门,充分整合信息,把方案设计及预审批工作前置到土地摘牌前。高效率变成了生物城从一张白纸到一座城的关键。而同时,针对药物研发投入大、风险高的问题,成都高新区以金融链构建为突破口,创新设立全国首家“国际生物医药保险超市”,具备了“集成境内外生物产业全链条保险产品”“形成境内外生物产业保险衔接机制”和“提供一站式保险服务”三大功能,能为高新区生物企业集成匹配生物医药的全链条全周期保险产品。2020年,成都高新区创新成立了成都高新区第一支生物医药细分领域体外诊断(IVD)基金,全国首创了生物产业特色信贷产品BIO品种贷和血液制品保险,以科技助力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生态圈金融链建设。

除了关注生物产业的集聚,生物城还提出“以人为本、先人后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园区发展理念。2019年9月1日,生物城诺博幼儿园及万汇小学开学,学校引进美国高端私立教育品牌——成都贝赛思学校项目,以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标准来满足产业人才子女高标准就学需求。同时,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打造的成都京东方医院将于2021年全面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正在主体结构施工的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天府院区)将于2022年提供优质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

2020年11月发布的《202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显示,成都高新区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三,排名较上年上升三位,并在产业、技术两项单项竞争力榜单中排名第三。

从一张白纸到一座新城,生物城用4年时间将“人城产”和谐发展的理念融汇于此,2035年是生物城全面建成之际,届时,这里将向世界宣布,中国,成都,一座新城的诞生!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