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轨道产业可持续发展浅析

2021-06-05 09:32赵军锋
一带一路报道 2021年1期

文 赵军锋

陕西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郊铁路S2线专列穿越居庸关长城下的十里花海(东方IC 供图)A special train of Beijing Suburban Railway Line S2 crosses the flower sea under the Juyongguan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然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轨道产业可以使旅游资源起到充分的调节、盘活作用,通过引入新的盈利模式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创意,为实现全域旅游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旅游轨道产业的概念

旅游轨道产业是全域旅游代表性的基础设施,可带动轨道周边资源升值和全域文旅综合开发,形成集旅游、休闲、康养、交通、体育和商业功能为一体的新兴环保产业链。同时,旅游轨道产业也为历史文化、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相关政策支持的产业赋能,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朝阳产业。

二、旅游轨道产业案例借鉴

(一)瑞士冰川快车

冰川快车开通于1930年,全程290公里,行驶时间约8小时,翻过阿尔卑斯山口(海拔2033米),平均时速约30公里,是瑞士最受欢迎的全景观火车游览路线。全年游客超过25万人次。冰川快车的大部分车顶由玻璃制成,车顶与车身连成优雅的弧度,一块长方形玻璃将两者倾斜相连,形成270°超大弧形全景车窗,以人性化列车服务为基石,给游客强烈的视觉感官体验。

(二)日本九州七星号列车

七星号列车是日本九州铁路公司所推出的豪华卧铺列车,环绕九州岛行驶,于2013年10月15日开行。列车造价约30亿日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全车共7节车厢,包含14间包厢,可搭乘28名旅客。乘坐列车可以体验日本四季不同的风景,一票难求。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做好旅游轨道,可以借鉴的是:一是列车设计,比如冰川快车极致体验的敞篷天窗;二是列车主题,包括不同内饰,对历史、文化故事深度挖掘;三是高品质的服务。

三、旅游轨道产业现状分析

(一)中国旅游轨道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湖北、四川、甘肃等省已相继开展了旅游轨道项目的设计、建设。其中,湖北省恩施旅游观光铁路预可研已于2019年8月通过评审,正在筹备全面开工;四川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已于2020年3月26日全面开工,预计2025年9月建成。

(二)存在问题

当前发展旅游轨道产业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国家政策对旅游产业支持力度大,但针对旅游轨道产业还没有相关政策,亟待探索出一个成型的商业模式;二是在旅游轨道产业投融资模式方面,审批难、融资难、落地难、运营维护难,是当前众多旅游轨道产业面临的问题。

(三)投资特点

旅游轨道与普铁、高铁等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具有单公里投资小、建设速度快、保护生态环境成效显著、投资回收期短等特点,而且投资主体和运营模式多样化,可采纳“EPC+”、PPP、BOT等多种模式。

(四)投融资模式和框架

以文化为主题聚集“旅游+轨道”综合产业链,坚持以“小投资”换取“大收益”为前提,秉承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原则,以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整合旅游、土地和环境等资源为主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地方政府以资源货币化入股、国有企业资本入股、社会资本参股、基金和政策支持的专项债券投入),创建产业发展、投融资共享平台和项目公司。不断提供高品质旅游轨道产品,增加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特色经济振兴,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精准扶贫,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混合所有制公司按照一级产业发展平台公司和二级项目公司架构组建。

整体项目公司投资和收益股份板块划分如下:

1.投资

投资主要有轨道项目建设部分,还可延伸至文旅类、地产类、政府基建类以及酒店类。其中轨道项目建设部分如下:

(1)建设用地、林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前期研究、立项审批、征拆、前期手续办理、管理费、其他费用,基金和政策支持的专项资本金与债券投入;

(2)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初步设计、勘察、施工图、监理、检测等费用(轨道部分);

(3)土建、安装及建筑材料的采购费用(轨道和配套设施部分)是项目公司投资建设的主要部分;

(4)车辆制造、运营及维修(轨道部分),机车制造运营管理、维护成本等。

2.收益

(1)旅游轨道客票收入。赋予观光列车更多体验项目,提高客票收入,从轨道本身产生直接收益。

(2)文旅综合开发。整合轨道周边资源纳入项目公司,进行综合开发,作为补亏轨道建设成本和所有投资收益的关键部分,平台公司和地方政府共同以资源货币化持有股份,引进专业公司进行高端文旅综合产品开发,以品牌效应,带动周边资源升值。

(3)与既有旅游景区合作。明确轨道布设到既有景区预留站点的建设成本,核算客流增加的收益分配。测算轨道开通后,原景区客流净增收益(以轨道未开通前5年平均客流为基数,再减去每年的递增量,计算出净增收益),按约定比例分配净增收益,实现既有景区与旅游轨道的互惠共赢。

(4)广告等其他产业盈利。轨道周边投放相关广告、租赁等产生的其他收益。

旅游轨道产业发展主要利用“轨道+”的模式,以周边资源综合开发收益来保证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以“旅游轨道建设主导(参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先行)+周边资源综合市场开发补亏(资源货币化参与股份体现双赢)”模式为主的路径,利用文旅资源开发和土地增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中国陕西渭北红色扶贫旅游轨道照金至马栏示范段项目,起点位于铜川市照金镇,终点位于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规划线路全长27.6公里,共设6站。以“红色、扶贫、环保”为主题,兼顾康养、休闲、研学等业态,打造“渭北的西双版纳、大西安的后花园”。照金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距耀州城区54公里,西临淳化,北接旬邑,地处三县交界处,全镇面积164平方公里。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马栏镇地处陕西省旬邑县的东北部,东临铜川、黄陵,南连铜川市耀州区,北望甘肃正宁,西接古镇职田。

根据2017年末数据分析,陕西省接待国内游客51900.62万人次,同比增长16.44%;其中,过夜游客13238.03万人次,同比增长41.81%;一日游游客为38662.59万人次,同比增长9.71%。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的游客来陕占比最高,人均天花费分别为687.46元/人天、731.91元/人天;且长途交通费占总消费比例最高,有较大的市场。照金至马栏扶贫旅游轨道项目根据名画《溪山行旅图》描绘的风景意境,还原部分画中景象,将其包装成“新溪山行旅线”。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以“红色+科技、历史+人文、生态+运动、研学+亲子、生态+康养、军事+体验”为商业策划主题,适合全年龄段和全季节的沉浸式赏玩体验。项目沿途站点植入不同主题的文旅项目,以山地资源为依托,融合山地康养和运动文化,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旅游体验;以凸显高山气候与山林景观优势资源作为特色旅游轨道核心,通过价格全包将周边产品进行服务打包,提升吸引力,形成上车赏景、下车游玩的独特体验,拉长停留时间和增强客源辐射强度,塑造陕西全新旅游品牌。

(二)项目开发模式和财务评价

1.开发模式

项目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特色资源、土地利用和规划情况、城市规划以及产业规划等进行分析,以商业策划为主导,反推轨道布设线路,以后期文旅综合开发收益(轻资产投资)、轨道客票收入、与既有旅游景区的合作以及广告等其他产业的盈利,保证综合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

2.财务评价

陕西渭北红色扶贫旅游轨道照金至马栏示范段项目Zhaojin-Malan Demonstration Section Project of Shaanxi Weibei Red Poverty Alleviation Tourism Track

项目开发投资成本约43.4亿元(其中约含3.3亿元的土地相关费用)。共分两期开发,一期文旅综合开发成本约28.1亿元(其中旅游轨道及配套设施约19.1亿元),二期文旅综合开发成本约15.3亿元。

根据对项目营业收入、利润及成本的分析估算,本项目所得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11年。收益包括景区门票、观光接驳车费用、餐饮收入、酒店住宿、教育培训收入等,可采用一价全包的套餐模式,一键预定即可打包吃住行和多项体验项目。经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3.59%,净现值9630万元。

上述财务评价指标中,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行业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大于零, 表明项目是可行的。

五、结语

中国高铁的建设极大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带动了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旅游轨道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是避免同质化,各地做旅游轨道要因地制宜;二是做好旅游轨道风险把控,充分考虑债务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旅游轨道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是探索“旅游+轨道”融合发展的新工程,有利于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旅游轨道具有单公里投资小、建设速度快、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成效显著、投资回收期短等特性。同时,旅游轨道产业具有自我“造血”功能,产业发展过程中与地方政府共同整合轨道周边资源,以引入社会资本为主进行综合文旅商业开发,实现旅游轨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