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中团队认识护理的重要性

2021-06-06 04:18隋寒风
保健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因性效能化疗

文/隋寒风

乳腺癌是妇科常见的肿瘤疾病。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这种肿瘤疾病的死亡率在癌症中居第2位。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手术和化疗辅助方法进行治疗。然而,许多患者存在严重的消极心理[1]。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认知心理,需要良好的团队护理,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只能采取日常饮食和单一药物进行治疗,却不能深度透彻地提高患者的认知情况,导致无法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2]。本研究就临床治疗团队主要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模式,可以产生显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癌化疗的患者90例,将其作为考察对象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年龄34~64岁,平均(48.46±5.1)岁,以及肿瘤的发展情况:Ⅱ期25例,Ⅲ期15例,Ⅳ期5例。观察组45例患者,年龄33~60岁,平均为(47.3.46±4.1)岁,肿瘤的发展情况:Ⅱ期22例,Ⅲ期18例,Ⅳ期5例。纳入标准:①所有选择的患者都是符合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准则的;②除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没有其他妇科病或者重大疾病或疾病史的;③没有严重的化疗禁忌证的;④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已经了解采取的护理措施并同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正常的化疗流程,以及配合采取简单的术中护理。

观察组:乳腺癌化疗中团队认识护理:(1)心理护理。医护团队应以优质的服务、亲和的语言和同理心赢得患者的信任。由于化疗药物给机体带来的负面作用会引起患者经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此外,术后女性乳房的骤失、脱发等现象会使患者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均遭受巨大创伤,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恐惧、焦虑、失眠等。所以医护团队应根据患者的工作岗位、年纪大小、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承受能力等,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深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必要时应多次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咨询,心理疏通,帮助患者降低心理压力,积极说明化疗是治疗癌症最主要的途径,鼓励患者以乐观自信的心态正确治疗疾病,以良好的态度战胜病魔[3]。医护团队在负责照顾患者和家庭的同时,要主动照顾患者,知晓患者的生理和外在需求等。人们关于癌症相关疾病的传播就是一种不治之症,然而非也。癌症患者相比于其他疾病的患者是需要关爱和温暖的。因为患者的身心幸福感和喜悦值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同时和谐的家庭关系,孩子的关爱,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痛苦,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让患者以治疗效果为自己说话,增加自己的真实感受,增强患者对生存的信心[4]。(2)肠道反应的治疗。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的首要原因是化疗药物,其次是化疗患者的焦虑和紧张进一步加剧了恶心、呕吐。所以在化疗前做好讲解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以及化疗期间饮食清淡,止吐药应在化疗前后0.5h服用。在化疗期间调动患者的情绪[5]。可以选择听轻松的音乐、追剧、综艺、或闭上眼睛冥想等以分散他们对化疗过程的过渡关注和害怕。必要时可以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让患者想象自己身处在一个非常舒适的地方深呼吸,减少患者的恐惧。(3)感染的预防。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是化疗最常见的症状。加上药物的作用,骨髓抑制更为明显,患者更容易感染,所以,必须要求各个方面都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限制访客数量,降低员工流动性,动态消毒,每天1次1h;不要接触受影响和感染的患者:引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饭后及时用漱口水进行护理介入。保持口腔清洁,以及经常更换内衣,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以防止感染[6]。(4)营养的供应。通常情况下,患者受到化疗药物的影响,极可能会出现一些胃肠道反应,尤其是恶心呕吐严重且高频,甚至腹泻,因此导致患者机体的基本营养供应无法保证。所以,医护团队应带领家属为患者补充充足的营养,强调让其多吃高蛋白、维生素B和C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易消化的软性食品,特别是要在化疗前后2h食用[7],以及鼓励患者多喝水,加快排出毒素,提高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根据癌症疲劳评估表的相关内容对癌症疲劳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越能解释癌症的疲劳。自我评价的程度越高,说明更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没有介入团队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团队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比没有介入之前低得多,观察组的整体评分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 ±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 ±s,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癌因性疲乏评分 自我效能评分对照组 45无介入 52.23±5.16 25.16±3.18介入后 41.56±7.59 28.66±4.03观察组 45无介入 37.65±4.95 31.42±3.89介入后 31.95±4.24 25.03±3.69无介入 13.78 8.35介入后 7.41 4.46 P值 0.000 0.000 t值

3 讨论

乳腺癌对妇女的健康造成致命的危害。但是,患者早期有效治疗会增大治愈比率,与此同时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目前,临床医生主要采用药物结合化疗的临床措施。但在化疗过程中,除了癌细胞外,人体正常细胞也受到严重损伤[8,9],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的癌症出现相关的疲劳。为了有效消除这种不良现象,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必须采取有效的患者护理措施。但是也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因为它不能提高患者的医学知识,改变患者错误的认知观念。

本研究选取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乳腺癌化疗的患者90例,将其作为考察对象且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化疗流程,观察组的化疗过程前后均进行团队式的干预护理的认知和实施。结果显示在没有介入团队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介入团队护理后,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比没有介入之前低得多,观察组的整体评分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认知行为治疗已成为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包括综合评估、讨论、识别认知不良,认知重建和相关行为干预,可以让护士认清患者的相关情况[10]。同时,鼓励患者描述自己,使护士能够及时纠正,从而使患者澄清自己的错误认知;在临床实践中,护士经常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自我效能的康复程度和应对疾病的能力;经过护理人员的个人干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显著提高,并能有效改变其错误认知[11],在今后的康复中对疾病采取积极的态度,最终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根据本研究得出的数据,护理后患者的癌症相关疲劳显著降低,自我效能评分水平显著升高。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疾病认知观和康复认知观,讲解相关的认知干预方法和应对患者不良心理的方法,使患者处于良好状态,并引导患者适当的康复行为,能够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因性效能化疗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