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共情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1-06-06 04:18陈园
保健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平均收入共情儿科

文/陈园

护士共情疲乏是指因长期照护患者对患者共情,导致自身出现各种诸如情感沮丧、压抑、注意力难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不良身心反应及消极后果[1]。护理是一项高应激的工作,护士在承担着多项诊疗护理服务的同时,还需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照护,极易发生共情疲乏。相关研究证实共情疲乏不仅会损害护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关注护士的共情疲乏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儿科护理由于其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更需要护士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3]。本研究旨在了解儿科护士共情疲乏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探究降低儿科护士共情疲乏的干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10所三级综合医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年限≥1年的276名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取得其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由郑杏等[4]翻译修订中文版专业生活品质量表评估儿科护士共情疲乏情况。量表包括二次创伤、工作倦怠、同情心满足三个维度30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各条目“从未有过~总是如此”分别计“1~5分”,每个维度独立计分,部分条目反向计分。以常模的25%分位数(T=43),75%分位数(T=57)为标准,比较各维度与T分之间的关系。得分≤43分为低度,43~57分为中度,≥57分为高度。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发送链接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量表284份,收回276份,有效回收率97.18%。

表2 儿科护士共情疲乏各维度得分占比情况[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科护士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276名儿科护士,平均年龄(29.00±5.76)岁;大专及以下40人,本科及以上232人;初级职称232人,中级职称44人。

2.2 儿科护士共情疲乏情况,见表1。

表1 儿科护士共情疲乏各维度得分情况(分)

2.3 儿科护士共情疲乏各维度得分占比情况,见表2。

2.4 儿科护士共情疲乏单因素分析,见表3。

表3 儿科护士共情疲乏单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儿科护士共情疲乏现状分析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共情疲乏处于中上水平,其中高度工作倦怠护士占比35%,高度二次创伤护士占比28%,而高度同情心满足护士占比仅20%。分析原因可能为:儿科护士护理的对象为儿童,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大多数患儿不能准确地表达病情和情感需要,且无生活自理能力,因此需要儿科护士在工作中具备更强的共情能力;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加之家属紧张患儿,一旦因解释沟通不良或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不当,极易引发护患矛盾。面对家属的质疑、社会的不认同和长期处于高应激的工作环境,相较于其他科室护士,儿科护士更容易对产生共情疲乏[5]。

3.2 儿科护士共情疲乏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年龄、职称、聘用关系、月平均收入护士间共情疲乏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职称、编制内、月平均收入高的护士工作倦怠维度得分低于初级职称、合同制、月平均收入低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大、高级职称、编制内、月平均收入高的护士同情心满足得分高于年龄小、初级职称、合同制、月平均收入低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相较于初级职称护士,高级职称护士不论是工作经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水平、紧急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与医生的配合能力都更强,因此获得家属、医生、社会的认同度更高,其工作倦怠感更低[6];而编制内和月平均收入高的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更稳定,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更优,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因此其工作倦怠相较于合同制、月平均收入低的护士更低,同情心满足更高。但是本研究结果发现,儿科护士二次创伤维度得分单因素分析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为,儿科护士因为长期照护患儿,不可避免地投入共情和关爱,因此受患儿和家属二次创伤影响均较大;另一方面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样本量较小,区域限制有关。

4 结果

综上所述,儿科护士共情疲乏处于中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儿科护士共情疲乏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护士共情疲乏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平均收入共情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被高估的工作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美国这些医疗保健岗位在2016年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