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北省部分地区联考作文解析

2021-06-06 11:59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涂荣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交汇点陈龙博士后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 涂荣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5月10日,媒体报道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雅博士后陈龙曾为完成博士论文,在2018年做了五个半月的外卖骑手,最终撰写出了《“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一文,并发表在期刊《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6期上。

以上事件具有启示意义。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身处时代浪潮中的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名师解题◆

一、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符合国家立德树人的总要求。试题中,博士后陈龙为了撰写论文,亲身实践,“送了五个半月外卖”。这一事例无疑对青年学生认真学习严谨务实和脚踏实地的学术精神有着重要作用。材料后还特意创设了一个重要情境,对学生的身份做了重要设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身处时代浪潮中的你”,其用意不言而喻。试题导向十分明显,要求新时代青年学子要以陈龙博士后为榜样,学习他身上严谨务实和脚踏实地的学术精神,紧跟时代潮流,牢记肩上使命,勤恳奋斗,勇创佳绩。

二、问题呈现

不少学生没有读懂材料的核心意思,舍本逐末。或执拗于论文标题,大谈特谈“数字控制”(或“数字科技”)“劳动”“外卖骑手”等;或者受困于材料中的限制要求,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身处时代浪潮中的你这样的限定性情境任务理解成作文主旨,于是自然偏离话题,畅谈“青春”“理想”“奋斗”“责任与担当”之类的话题。

即使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的考生,在书写成文时,也存在问题:或泛泛空谈,讲政治书上的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翻来覆去地讲,毫无切合题意的事例;或满篇堆砌和“实践”毫无关联的事例,没有半句讲解分析,更不能往观点上照应,成为一个素材库;或文章语言艰涩难懂,逻辑层次混乱,行文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结构松散不紧密;等等。

由此观之,审题是作文的第一要务。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对学生其他后续方面的问题予以更正。因此,正确理解作文材料是目前最为关键的。我们阅读作文题,要区分哪一部分是材料,提取关键信息。例如本题可以凝缩为“陈龙为完成博士论文而当外卖骑手,写出论文并发表”。可知,最重要的信息在“为写论文当外卖骑手”这一行为上,可以提炼出人物的“治学严谨、脚踏实地、认真实践”的精神品质,而不是某些同学臆想的“奉献”“担当”等。而“以上事件具有启示意义”则是本题的情境、任务与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明确分辨事件与任务,不会将其混淆,不会在审题立意时出现偏差和混乱。

写作小贴士

我们可以将提炼的中心论点拆分成几个分论点,有条理地展开,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这样文章主体部分层次分明,紧扣中心,有理有据。例如材料中的事例是有关“学术层面”的实践,那么是不是还可以推导,联想到其他不同领域的实践呢?等呢?例如个人的实践,社会的实践,国家的实践;或者学术方面的实践,政治方面的实践,科技方面的实践等。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注意分观点的独立性,不要有交叉,最好是从不同维度出发,并行不悖。如果能按“个人——社会——国家”这种由小到大的顺序展开,形成递进就更好了。按照何种维度进行分点,则要依据具体话题的属性来判断研究,考生可以边尝试、边总结。展开论述时,则必须紧紧围绕分论点,有理有据地展开分析。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论据支持,方不显空洞。

下水作文

诵实践之诗,歌有为之章

①为完成博士论文,北大社会学系博士后陈龙做了五个半月的外卖骑手,这值得吗?答案毋庸置疑,这些实践付出都是值得的!陈龙用躬身践行完成的这篇论文,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结论、每一个思考都货真价实而非凭空捏造。因此,他的这篇研究社会的论文才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②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此可见,身体力行、亲身实践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③不仅学术之路需要脚踏实地,信仰之路、强国之路更离不开实践探索。

④热播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起初信奉无政府主义。为了证明“互助论”,他们在北大发起成立了工读互助社,招募了一批青年参与。这些年轻人开食堂、洗衣服、放电影,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然而,两个多月后,工读互助社入不敷出,最终还是宣告破产并解散了。实践证明,无政府主义并不适合中国,更不能救中国。在此之后,陈延年、陈乔年二人不断地涤荡思想,最终又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实践中,转向并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了真正的革命者。

⑤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对人生信仰最好的校验。实践成功,则证明是真理;实践失败,则证明是歪理。

⑥就在不久前,神舟十二号将聂海胜等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进驻我们中国自己的“天宫”空间站。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飞船的发射成功而欢呼雀跃,为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而心潮澎湃。在激动幸福之余,我不禁深思: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当今的科技发展?答案不言而喻,还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实践付出!

⑦尽管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多次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但每一次发射,都会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虽有经验可循,却无作业可抄。唯有中国航天人一次又一次地实践,反复调整与精进,才有了属于中华民族的胜利喜悦!

⑧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身处时代浪潮中的我们更应当秉承并贯彻躬身实践、身体力行。无论身在何方,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当勇于实践、敢于实践。青春的号角已经奏响,民族复兴的重任正在召唤,唯有坚持不懈地实践,才能让我们有所作为,才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贡献力量!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立论清明、结构清晰、表达清楚、文质兼美的下水作文。教师的亲身示范犹如材料中的博士后亲身实践,对学生具有较大的鼓舞作用和借鉴意义。

首先,文章标题巧妙化用苏轼名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紧扣材料中的“躬身实践”和情境中“有所作为”,鲜明地表达主旨,指出实践才能有为。

文章第①段快速导入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对材料内容进行改写表述、点评分析。

第②段援引陆游诗句,极为准确贴切,顺理成章地用富含哲理的诗句表达出观点。

第③段从材料中的“学术方面”迁移延伸到其他领域,将文章的核心论点拆分为“信仰之路”“强国之路”两个分论点。

第④段紧扣分观点——“信仰之路”,引用热播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工读互助社”实践失败的事例,论述分析他们信仰改变的原因所在。

第⑤段小结升华,引用名言,再次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第⑥段紧扣分观点二“强国之路”,结合热点事件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设问质疑,探究成功原因。

第⑦段深入分析成功原因,指明航天人的每一次成功离不开反复的实践。文章从“是实践”“要实践”,深入到“多实践”,水到渠成,说理充沛。

第⑧段结尾处回到材料情境,紧扣任务,升华主旨,再次点明文章主旨,强调实践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猜你喜欢
交汇点陈龙博士后
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昂扬奋进
清华博士后建了一个理想中的农场
情书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浅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
初心如磐 行稳致远——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五周年理论座谈会在南大举办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对含有“任意”与“存在”不等式问题的解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