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宏观的宪法法治意识

2021-06-06 15:29姚国建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宪法权利法治

姚国建

青少年法治教育:请您谈一谈对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的总体感受。

姚国建: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是特别有意义的活动,2020年已经举办到第五届了。这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的背景下,相关部门组织的一个针对学生群体的全国性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宪法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参加这个活动的大部分选手是未成年人,将来他们成年以后走上社会,其中一部分人可能会成为国家法治事业的建设者、参与者,其他即便不直接从事法律工作的选手,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学习了宪法知识,从而养成法治意识,这对于培养他们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大的方面。另外,这个活动能够坚持下来,主办部门和组织者所做的大量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总体来看,这个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了,而且组织工作和制度运行得越来越顺利、流畅了。

参加活动的各位选手,他们是经过各地选拔的优秀者,然后集合到北京参加总决赛,所以总体来讲,他们无论是在法学的专业知识储备上还是在演讲本身的技巧上,在现场的表现都很优秀。看到他们,我们很欣慰,因此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慢慢地将这一代人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起来,使他们将来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做贡献。

青少年法治教育: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五年,您认为这几年来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姚国建:第一,在比赛的形式上,我能感受到这些年主办方在这一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总决赛有固定的比赛形式,比如演讲和知识竞赛,但是也有辩论赛、“你话我猜”“主观题”等非固定形式,主办方在形式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试验,一直在结合选手们的年龄特点,组织、设计比赛形式与环节,我认为在这点上是值得赞赏的。

第二,在演讲的内容上,我感觉这些年选手们的演讲内容有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前几届总决赛中,不少选手的演讲内容都是围绕怎样去守法展开的,比较浅显、简单,如自己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等。但是近两年,选手们讲的内容和宪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首先,这是一个主题为宪法的演讲比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他法律都是根据宪法来制定的,所以虽然讲对其他法律的遵守和理解也与我们的主题相契合,但是如果选手直接围绕宪法去选取演讲主题,会更加符合比赛的要求。而经过五届比赛的发展,选手们的选题确实与宪法越来越契合了。其次,选手们对宪法题材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了,有讲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也有讲宪法保障自己权利的,如保护受教育权,也有讲作为中国公民应当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的,还有选手选择了一些与时代相关的内容,比如有关民法典的问题等。再次,一些选手的选题还涉及民族团结的内容,这些题材都是宪法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题材的选择和演讲,能够加深选手们对宪法的理解,也有益于他们宪法意识的培养。最后,经过五届比赛的发展,针对宪法知识的考查难度也在不断提升。比如,前几届演讲比赛没有现场抽题,现在现场抽题已经成为常规的比赛环节了。选择不同的图片,围绕着图片的主题与内容,选手们要在现场组织语言,进行演讲,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考验。不过,在题目的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选手们的表现依然非常出色,这证明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说明我们的很多学校在相关课程教育中正在不断强化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认为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在哪里?

姚国建:不同于大学生,针对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宪法教育不是一个专业化的训练过程,它更多的是对这些未成年人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法治观念的养成,以及让他们学习、了解一些法律基础类的知识。

第一,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在于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宏观的宪法法治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母法,而参与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能够让广大青少年学生知道国家推行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建设的成果,这些对于青少年从小养成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具有重大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讲,每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公民都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明确自己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即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

第二,通过参加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也是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保障法。通过宪法比赛这样的形式,让全国的青少年学生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这个共同体就是我们的国家,并且这个国家是根据宪法建构起来的,宪法是国家的最高规则。所以要具备国家的观念,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国家里面的,因此每个人有义务来保护、尊重这个国家,尊重这个国家的整体利益,并且有义务保护这个国家的安全,不做危害它的事情。近两年,特别行政区的一些选手在演讲中,多次涉及国家主权、安全这一主题,这说明,通过这样的形式,各个地方的学生,包括特别行政区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具备国家意识了。

第三,有关权利的意识。我们讲,所有的法律包括宪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我们每个人的权利。为什么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呢?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讲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国家的一个宏观的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当然,权利的维护和保障也是维护个人尊严的一种方式和需要。我们在养成权利意识的过程中,也要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这一点在选手的演讲内容中也有涉及,他们讲自己的权利要维护、要行使,但不能越界,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对全国大中小学生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上,能不能提一些建议?

姚国建:对于全国的大中小学生来讲,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和为国家法治建设做贡献的理想。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也明确提出了法治国家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未来14年时间,现在的大中小学生们会陆陆续续地成年,并且走向社会,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因此到2035年,他们一定是保障国家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这一目标的主力军,所以,从现在开始,希望他们能够自觉培养法治意识,树立为国家法治建设做出贡献的理想,不辜负人民对他们的期望,不辱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青少年法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16至17日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针对这一点,您认为我们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

姚国建:2020年11月16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上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针对这一点,我认为还是要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以及其思维特点,设置不同的法治教育内容与形式,比如对小学生要更多地通过一些形象化的方式,让他们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法治知识,比如法律是什么、宪法是什么、为什么人们需要法律、人们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和规则等。而对象是中学生时,同样也要采用适应他们学习、理解、思考的教育方式方法,并且中学阶段还需要涉及一些宪法和法律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如我们前面讲的国家意识和权利观念、法治理念、宪法地位等。到了大学阶段,对大学生的要求就更高一些了,因为他们马上要走上社会了,所以对法律知识方面的掌握要更宽一些,这样在他们走上社会后,哪怕不是法律工作者,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也能很好地处理遇到的法律问题。

但是对于全体学生来讲,增强和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是不分年龄段的。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我们结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他们学习并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要能使青少年在教育过程中真正的感兴趣、真正的学有所得,最终通过学习形成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思维方式,达到增强、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目标。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认为青少年进行学宪法、讲宪法的活动,对提高公民权利意识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姚国建:权利意识是法律意识、法律观念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权利意识的作用在于让人们能够理解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主体,法律保障每个人的权利。通过强调权利意识的教育,让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到法律是保障我们的,进而让我们对法律产生亲近感,不再排斥法律。如果人们认为法律仅仅是规定义务的,遵守法律就是被动地履行义务的话,必然会对法律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法律很难得到人们自觉遵守。只有认识到法律对权利的保障是第一位的,人们才会自觉地遵守法律,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履行必要的义务。

猜你喜欢
宪法权利法治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我们的权利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权利套装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