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回顾

2021-06-06 15:29张薇薇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普法宪法考查

张薇薇

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宪法教育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为贯彻落实《大纲》,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宪法教育,丰富教育形式,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活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承办,从2016年开始,活动每年举办一届,至2020年已成功举办五届。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法治教育和宪法教育,法治教育和宪法教育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在利好政策之下,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突破与创新,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不断扩大与提升,已经成为全国普法十大品牌之首,是教育系统有重要影响力的学习活动。在第五届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之际,本文对五届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回顾,在总结过去成绩的同时,思考可进一步提升之处,以期对未来的工作起到启示作用。

一 从记忆到思考,内容更生活化

活动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广泛考查选手的法治知识。首届活动中,演讲题目根据学段有所不同,例如对低学段选手只给出法律名言警句让其阐述,高学段选手则需要根据图画进行演讲。但是,当时的题目多强调选手对宪法基础知识的记忆,略显单调,缺乏“接地气”的因素。另外,选手们也都是首次参加活动,还欠缺对如何将宪法与周围的人和事相结合的思考,因此,他们演讲的内容大多较为空洞,口号式的喊话居多。但到第五届活动时,无论是在演讲比赛还是在知识竞赛中,选手们讲述的主题与内容已经十分贴近自身生活,能够将宪法与周围发生的事情相结合或者进行联系了,这使得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出色且极富感染力。

学生能对宪法产生生活感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活动引导学生从记忆式学习转变为思辨性讨论有了成效。纵观这几年比赛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引发选手思考的元素增多了,他们在准备演讲稿和现场回答问题时能主动思考了。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届活动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举办的,因此题目的考查范围中出现了公共健康、应对突发事件等内容,这种与时事相结合的题目能够让选手言之有物,而选手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也确实给出了漂亮的回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还能将这些故事与宪法联系在一起并将话题延伸到家庭、社区、城市及整个社会。另外,从选手们演讲的内容上看,他们选择的故事题材越来越有人情味儿了,比如有的选手将自家的老房子拆迁和确权联系在一起,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选手讲述了自己和家人过藏历新年是因为有宪法的保障等。除了活动的引导,参赛选手能有这样的转变也得益于宪法教育的广泛开展。现在,在校的学生们已经逐步培养起将宪法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并结合自身实际随时随地学习宪法、思考宪法的习惯了。让师生们能够真正认识到宪法就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正是活动举办的初衷。

二 形式不断创新,赛制更加合理

活动不仅突出“讲宪法”,更加强调“学宪法”,并不断创新“学宪法”形式,以调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及在校师生学习宪法的积极性。从第三届开始,活动就在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四个学段开展了“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要学生们学习在线课程、参加法治实践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在线综合评价等。完成系列行动计划环节的学生可以获得“宪法小卫士”称号。除“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全国各地还会举办活动“校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升旗仪式、学生诵读宪法原文和唱响《宪法伴我们成长》组成。这种充满了仪式感的活动,不仅开启了全体师生的“宪法第一课”,还提升了他们学习宪法的积极性。

活动除了形式上的变化,比赛赛制也在摸索中不断创新、调整,力求适应各个学段选手的特点。首届活动中,只设演讲比赛环节,突出“讲宪法”;第二届活动中增加了知识竞答、自由对辩环节,注重团队协作;第四届活动中,取消自由对辩,设置“你话我猜”环节,考查选手灵活运用宪法知识的能力;第五届活动中,“你话我猜”改为“主观题”,旨在考查选手对宪法的理解及思辨与反应能力。环节的增减,体现着活动的宗旨─考查选手理解宪法、运用宪法的能力。比方设置对辩环节旨在考查选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考虑到各组不同年龄选手对宪法知识的理解与思辨能力存在差异,故而取消了对辩这种形式的比赛,而将思辨的考查放置在了其他环节。在第五届活动的知识竞赛中,新环节─“主观题”问答,则适应了各年龄段选手的学习与理解特点,考查出了他们对宪法的认识水平与运用能力。

三 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步提升

在首届活动中,共有136位选手参加了比赛,而到了第五届时,来到北京参加比赛的选手已达263人,他们分别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就网上学习人次来看,首届活动期间,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进行宪法学习的学生有1495万人次,第二届升至2亿人次,到了第三届达到了14.3亿人次,第四届突破42.59亿人次,第五届活动大幅度提升,达到了72.4亿人次(2020年12月31日数据)。在第三届活动中首次开展的“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当年就产生了4064万名“宪法小卫士”,之后这一数字就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第四届时产生“宪法小卫士”4786万名,第五届活动中,取得这一称号的学生达到了8999万名(2020年12月31日数据)。

活动给师生提供了学习宪法的有效途径和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得到了参与者、大众和媒体的关注与好评。第二届活动全国总决赛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同年12月4日,活动获奖选手在国家宪法日座谈会上发言,受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同志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一些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晚间新闻报道》都对活动进行过报道,通过电视荧屏,选手们向全国观众讲述了自己学习宪法的故事以及对宪法的理解,让宪法精神薪火相传。2019年,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举办的“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活动中,“教育部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还获得了“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奖”这一殊荣。

2020年,第五届活动依然受到了媒体的极大关注,《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网等具有影响力的报纸、媒体都对活动进行了报道。不仅如此,活动还被写入了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提到:“持续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至此,活动得到了政策上的肯定,预示着今后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在五年的探索实践中,活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坚持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现在,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已成为宪法教育的一个优质品牌,成了教育系统有重要影响力的学习活动。2021年是“八五”普法的启动之年,活动将在调整和创新中继续引导全国青少年学生自觉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猜你喜欢
普法宪法考查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普法
普法
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