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两难情境中的身份角色冲突

2021-06-06 08:44王本陆
新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

王本陆

【摘要】不少教育两难情境是由身份角色冲突引起的。身份角色冲突即一个人同时担当两种或多种角色身份,同时追求不同身份的利益诉求,同时执行不同身份的行事规则而导致的困难和问题。身份角色冲突有分身乏术、角色错位、角色游离等多种具体形态。公私关系的处置,最容易出现身份角色冲突,应理性把握公私边界,避免陷入两难困境。

【关键词】两难问题 角色冲突 公共身份 私人身份

教育工作中,教师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左右为难的问题,即教育两难问题。教育两难问题之所以处理起来棘手,是因为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矛盾冲突,很难找到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集中关注和剖析比较典型的矛盾冲突,期望为大家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找到抓手。

一、教育两难案例

马克思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断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并不是处在人际关系真空中的纯粹教育工作者,而是处在复杂社会关系网中的真实个体,是多重身份的复合体。在学校,我们是教师;在家,我们是子女、父母、爱人;在社会,我们是同事、同学、同乡、领导、下属、伙伴、朋友、亲戚,等等。正常情况下,我们在不同时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遵循着不同的规范行事。但是,如果在特定时空中,我们兼负多重身份,那么,就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矛盾冲突,行为举止可能就会左右为难。

案例:帮不帮小姑子求情?

2020年11月4日上午,A市H中学发生了一件轰动全校的事件。高二年级的五名女生在课间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导致多人受伤,其中受伤最严重的女生需要住院休养近一个月。这名受伤最重学生的家长自然很愤慨,以受害者的身份提交诉状至校长办公室,要求学校严惩打架伤人的学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学校领导也很震惊,迅速酝酿着处理的对策。

H中学高三年级的英语教师小李很快知道了学校刚发生的斗殴事件。不过,高三年级和高二年级不在一个教学楼,小李并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令人诧异的是,中午休息的时候,她意外收到了男友妈妈发来的微信,说男友的妹妹上午在学校与人发生冲突,打伤了别人,可能会受到学校严厉处罚;恳请她私下向校长求求情,希望能网开一面。没过多久,小李的男朋友也打来了电话,央求她一定要替妹妹向校长好好求求情,如果妹妹被处分,会严重影响妹妹的未来发展。若转学去别的学校,妹妹的学习与生活会更让家人操心。男友表示,他不忍心让妈妈为妹妹的教育问题太过劳心费力,因此恳请她多多帮助。

两年前,相恋三年的男友选择回家乡A市发展,小李也就应聘来到H中学工作,成为了一名教师。一年前,男友的妹妹也考入了H校。小李从男友那里了解到这个妹妹比较叛逆,问题行为比较多。不过,她与妹妹之间除了节日家庭聚餐以及在学校偶尔相遇之外,平日接触并不多。得知妹妹严重违反校纪的消息后,小李很震惊也很着急。要不要按照未来婆婆和男友的建议,找校长求求情呢?为此,小李方寸大乱。

一方面,小李知道,H中学作为全省排名靠前的示范高中,这学期正在申报省级文明示范校。为了能顺利评上,校领导近期在各种会议上特别强调师生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这节骨眼上,未来小姑子竟严重违反校规,自己怎好去向校长私下求情?而且,根据校长说一不二的处事风格,私下求情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另一方面,男友和未来婆婆的苦苦哀求,自己能够冷漠拒绝吗?如果拒绝了,妹妹今后前途受影响,自己不仅会深感愧疚,还可能令男友及其家人不满,给自己的感情生活蒙上阴影。小李彻底陷入了无助和纠结中。(案例素材由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2020级硕士生胡泓惠提供,作者做了修改完善)

几个高二学生的打架斗殴却使一位教高三的青年教师陷入了两难境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蹊跷的事情呢?原因很简单,这位教师与一位参与打架斗殴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准亲属关系(即准嫂子与准小姑子的私人关系)。这样,这位教师就不得不卷入这起打架斗殴事件的處置过程,且又因为身兼教师与亲属的双重身份而特别尴尬难处。

二、身份角色的矛盾冲突

人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情感、娱乐等众多领域,每个人每天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遵循不同的行事规则。在伦理学界,有研究认为:“人类社会生活,可以划分为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三大领域。适应这种社会生活协调与完善的需要,产生了爱情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1]其中,家庭是以两性结合为基础,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生活是一种相对私密的个人生活世界。职业活动是个人稳定从事的专门社会劳动或社会服务工作,是个人服务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个人获得生活资料和财富的主要形式;公共生活是个人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执行的活动,以及享受公共服务的活动。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更多关涉公共利益、按照公开的组织规则运作,因而也可以合并称为公共的社会生活领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管理和经营都属于公共的社会生活领域。这样,就可以把复杂多样的生活世界粗略地区分为私密的个人生活和公共的社会生活两大部分。人们时常用事业和生活区分二者。对于个体来说,所谓事业,就是在公共的社会活动领域谋得职位、做出贡献、晋级涨薪,事业赋予人以公共身份;所谓生活,就是组建家庭、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生活赋予人以私人身份。一个人既有多重公共身份,如党员、职工、会员、领导、下属、同事、同学(在校时)、客户等,又有多重私人身份,如儿女、夫妻、父母、亲戚、好友、伙伴、同学(毕业后)、同乡等。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真实世界里的全能演员,在不同时空中饰演着不同角色。

如上所述,一个人都有很多身份角色,随着生命的延续,身份角色也在不断衍生变化。不过,从大类型来说,每个人均具有公共身份与私人身份则是相对简单明了的事情。因而,解开人的身份奥秘,可以从区分公共身份与私人身份的特点入手。总体来说,私人身份的根脉是血缘和家庭,情感是其核心纽带。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体,从出生之日起,就获得了基于血缘亲情的家庭成员身份——晚辈子女、兄弟姐妹,这种以家庭为核心的私人关系圈,伴随人终身成长和发展。重视家庭关系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古人追求光宗耀祖,今人强调生活幸福,家庭赋予了个人以生命的意义、价值、动力和归宿。随着个人的成长和生命轨迹的延伸,私人关系逐渐丰富,衍生出亲戚、恋人、朋友、同学、同乡、同事、同行等多种私人关系和私人身份。私人关系虽然类型多样,但有个共同的纽带,这就是情感关系,即亲情、爱情和友情。当然,私人关系也受利益诉求的影响,受伦理规则的约束。公共身份的根脉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分工,利益和责任是其核心纽带。尤其是现代社会,社会分化日益细密,分工和组织日渐精微,公共的社会活动遍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公共的社会活动,根据其性质类型,有公共管理活动、公益服务活动和公共专业活动等多种形态。这些公共的社会活动,承担着社会赋予的特定公共职能,如维护社会秩序、提供教育机会、保障健康福祉、增加公共知识、丰富物资供给等等,同时,又遵循公开透明的规章制度而运行,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一个人从事特定的公共活动(如行政管理、生产经营、文化教育、社团活动),就获得特定的公共身份。这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的职位身份,按照组织赋予的权利和责任开展符合角色身份的活动。在公共活动中,组织成员分工协作,构成基本的公共关系圈。组织内部的业务分化和组织之间的联系互动,则使公共关系圈不断衍生发展而使人获得多重公共身份。公共身份区别于私人身份的显著特点是,它以公共利益为纽带,突出责任和秩序,而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一般来说,在不同时空分别饰演不同角色,大多数人都游刃有余。但是,同一时空中同时扮演着不同角色,就很容易出现身份角色的矛盾冲突。所谓身份角色的矛盾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担当两种或多种角色身份,或同时追求不同身份的利益诉求,同时执行不同身份的行事规则而产生困难和问题的现象。身份角色的矛盾冲突有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如分身乏术、角色错位、角色游离等。例如,当国家需要一个人冲锋陷阵时,父母则需要他侍奉病榻,这就出现了“忠孝难两全”的分身乏术难题。又如,我国自古有“易子而教”的说法,如果身为父母而兼教职,就难免产生教师身份与父母身份之间的角色游离问题,很可能在师道与亲情之间左右失据,既影响亲子关系,又难有教育效果。“易子而教”即把孩子交给别人来教育(学校教育),就可以有效规避这种身份角色游离问题。再如,当代教育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一种“校长学科”现象,即校长(校领导)作为学校学科发展的决策者和资源分配人,利用手中权力把各种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发展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专业,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混淆学校管理者与学科专家之间身份区别的角色错位现象。

自古就一直存在着身份角色冲突问题,时至今日,社会日益复杂多元,身份角色冲突就更加显而易见。可以说,只要存在不同身份的叠加交互,就可能出现身份角色的矛盾冲突,进而导致两难困境。

三、处理公私身份矛盾冲突的不同立场

在人的各种身份角色冲突中,公私身份的矛盾冲突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有必要加以重点讨论。中华文化传统中,公私关系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做法和规范,既有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有值得反思探讨的疑难困惑。综合来看,处理公私关系的基本立场,大体可以区分为如下三大阵营:

一是自私自利派。在伦理学研究中,“利己主义源远流长,它在理论上虽然备受非议,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是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和流行着”[2]。利己主义有心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己主义之分,“人不利己,天诛地灭”就是心理利己主义的通俗说法,而伦理利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主张,强调每个人都应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利己主义的信奉者和践行者;在当今,又进化出了“精致利己主义者”,存在着一批长袖善舞、投机钻营的职场红人。在利己主义者眼中,公共身份无非是谋求个人私利的工具或平台而已,他们并不关心公共利益的实现或如何更好地履行个人肩负的公共责任。当然,由于社会规则的限制,他们在表面上也会做出某种奉公守法、热心工作的样子,从而掩盖其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的心态和行为。近年来揭露处理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老虎”“小苍蝇”,就是自私自利派的真实社会样本。这种倾向在任何时代都是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而无公心公德,那么,社会就将会瓦解而重回丛林时代。

二是大公无私派。大公无私是一些英雄或圣贤所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也是共产主义道德所倡导的伦理原则。历史上,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任何私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公无私作为道德要求,一般是指一切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出发,从来不考虑私人利益的得失。这条原则对于处理公私关系有重要指导作用,当然也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决策和执行时,所有参与决策或执行的人,都应秉承大公无私的伦理原则,真正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和核心利益出发进行形势分析、理性决策和科学行动;要努力摈斥部门利益、个人私利对重大决策和行动的干扰。简言之,大公无私是处理公共事务应该严肃坚持的原则。但是,大公无私原则并不适合处理所有的公私关系。例如,有的单位领导动辄以大公无私为借口,大肆侵占员工的休息时间,要求员工无偿加班加点。这种做法严格来说就是变相的劳动剥削。以大公无私之名,要求员工放弃个人合理的利益诉求,这是不道德的,与党和国家倡导的法治精神背道而驰。大公无私反对以私害公,强调公正、公益,这很有意义;但是,如果把大公无私简单化、片面化,肆意地以公害私,那就把道义变成了恶俗。

三是公私有别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公私关系的处理,总体的倾向是公私有别。一方面,我们承认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均有合理性,不能简单肯定公共利益而否定私人利益。另一方面,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各有边界,不宜纠缠不清。此外,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公共利益应优先考虑。公私有别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公私关系的一般策略,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为一般人处理公私身份矛盾冲突提供了基本思路。公私有别的立场,看到了每个人身份复杂多样的现实,看到了社会生活中利益关系的互相纠缠,并强调公共身份和私人身份各行其道、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各得其所,其核心精神就是协调兼容、把握分寸。这种立场既有坚守,又有包容,是实事求是的处理两难问题的可行策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基于公私有别的立场,处理好各种公私身份的具体矛盾冲突,却需要个人的实践智慧和道德主体性。例如,许多教师希望事业成就和家庭幸福兼顾,但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要二者兼美,就需要艺术地分配和管理时间,注意轻重缓急,把握好家庭与工作的动态平衡。

总之,在各种身份角色冲突中,妥善处理公私关系至关重要。需要警惕自私自利倾向的不良影响,坚守公私有别的基本立场,平衡好事业和生活的关系,力求事业生活双丰收。在处理重大公共事务时,需要进一步倡导大公无私的美德。

四、基于身份角色冲突的案例分析

上文对身份角色冲突尤其是公私关系的处理做了讨论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案例主人公小李何以处于两难境地,进而思考如何帮助小李努力摆脱困境。

从身份角色冲突的层面看,小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身份游离。案例中,小李兼具兩种身份,一是常规的教师身份,这是一种公共身份;二是打架学生的亲属代表,这是一种临时的私人身份。其实,这两种身份并不必然产生矛盾冲突。在如何处理学生打架事件中,学校工作人员和肇事学生家长(亲属)均属于利益关联方,双方进行沟通、协调乃至博弈,都是合情合理的。换言之,小李作为打架学生的亲属代表,找学校领导了解有关事情的细节,承诺相关责任,提出合理诉求,这本身并不违反身份角色和行事规则。但问题在于,她只是家长代表,真正的家长是未来婆婆和男友,他们提出的诉求是希望她利用公共身份(本校教师身份)的便利和影响,通过向领导求情而使男友妹妹免遭惩罚。从私人关系角度说,未来婆婆和男友希望犯错的家人得到赦免,这是人之常情;从程序正义角度看,如果他们直接与学校领导交涉,提出自己的请求,这也是合法申述。当然,学校是否采纳这种请求,则是另一回事了。但是,未来婆婆和男友把自己的诉求强加在小李身上,要求小李利用公共身份申述不合理的私人诉求,这就产生了两难问题。一方面,如果小李按照要求去向校领导求情,那么,作为对校规校纪了如指掌的教师,在学校严肃校纪的特殊时期为犯有重大纪律错误的学生求情开脱,就严重背离了教师身份的基本立场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如果小李拒绝他们的要求,那么,就会给未来婆婆和男友一种冷漠无情、六亲不认的印象,将严重影响私人关系的保持与发展,这段持续多年的感情能否继续下去,未来大家如何相处,可谓前路茫茫。简言之,不论坚守公共身份还是坚守私人身份,小李都难以两全其美、左右逢源。出现这种身份游离困境,其根源是私人关系圈的相关人员强加了一个不合情理的利益诉求,其类型属于外源性的两难困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的两难困境是由他人的不合理诉求引起的,如何避免因为别人的不合理要求而使自己陷入两难困境,这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冷静应对。

小李如何摆脱这个两难困境呢?大家不妨设身处地来讨论一下。大体有三条路可走:第一,看重私人身份的路径选择,以得罪领导为代价,做好换工作单位的思想准备,为男友妹妹求情。第二,看重公共身份的路径选择,以终结多年感情为代价,拒绝求情。第三,利用兼具公私身份的优势,担当家校双方意见沟通的中介桥梁,促进家校之间的共识,减少分歧,争取最有利于男友妹妹长远发展的处理结果。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角度看,第三条路无疑是相对两全其美的处理方案,但是,这需要多方的共同谅解、合作,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不确定性多,难度和付出都很大。前两条路有舍有得,在某些具体条件下,可能反而是最简捷有效的勇敢选择,因而也不宜简单地排除。

(责任编辑:林彦)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
声音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社会工作者在家庭寄养管理实务中的角色冲突
角色理论视角下的留学生辅导员岗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