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感动中国”成“撞车翻车区”

2021-06-06 10:19吴国梁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感动中国精神

吴国梁

“感动中国”主持人敬一丹曾说:“感动,让我们看到,这世界除了硬邦邦的规则,干巴巴的关系,赤裸裸的利害,还有很多柔软的东西。《感动中国》是一种呼应,它呼应的是人们心里本来就有的向善之心。”

正因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能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其颁奖辞又非常有文学文化色彩,可以体现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所以每年的高考作文,有大批的学生以“感动中国”人物事例及颁奖辞作为写作素材。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高考作文中“感动中国”素材也存在着严重的“翻车”现象,具体表现为:

缺乏个性,几乎都是直接背下来的“人物+事迹+颁奖词”;缺乏深度,不会进一步挖掘与拓展;缺乏情怀,材料是什么样的,呈现在试卷上就是什么样的。这样直接导致阅卷老师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没有兴趣细看,很难给高分。

所以,为了让“感动中国”不至于成为大型翻车区,给同学们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与历史纵向关联。

“感动中国”从2002年首评,到今年已评选19年了,在这19年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参评年份不同,但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着很明显的精神传承,或锐意进取,或奉献牺牲,或爱岗敬业……如果我们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找出历届感动中国人物的精神共性,可以极大地丰富文章内涵。

例如,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谢军,2004年他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在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的时间,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

他是尖端国防科工业的杰出代表,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牺牲、开拓、进取、沉潜、实干、家國情怀等优秀品质,都非常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上可以用于这些主题的作文中。

再纵向挖掘一下历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巨星级的人物如星河般熠熠生辉,创造了荫庇万代的财富,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于敏、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孙家栋、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程开甲……

运用示例:想想我们的尖端国防科工业,无数可歌可泣的奋斗者与牺牲者,一代代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代代人曝霜露斩荆棘,才将“大漠孤烟”的荒芜苍凉,终变成“大漠惊雷”的扬眉吐气!从“一个人比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到“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的林俊德,再到“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的于敏,再到誓言铮铮“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的“核司令”程开甲;再到今天“把时间无限细分,让速度不断压缩”的谢军……他们以一腔报国志,一腔爱民情,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他们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二、与现实横向关联。

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们行业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然而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自己的领域、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出贡献,他们如鲁迅先生曾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去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所以,我们可以将他们进行横向联系,在写作时,以某一种精神贯穿若干个人物,运用组合法,集英萃华,为文章增彩!

例如,想写“人生价值与意义”主旨的作文时,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张桂梅、叶嘉莹、张定远、汪勇以及万佐成与熊庚香夫妇,他们的人生意义是自己奋斗而来的,而不是外界赐予的。外界可以肯定、褒扬,却不能赐予他们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

运用示例: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这样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不由得想起年度催泪弹“感动中国”。她们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是“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他们有人“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有人“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有人“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可是,他们的所做所为的意义与价值,真的是“感动中国”这个奖项赋予的吗?与他们一样默默坚持奉献的其他人,是不是因为没有出现在“感动中国”上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

三、与相关人和事联系。

在运用“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时,要想到会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人与事,恰到好处地联系这些人与事,可以更加深入地阐述主题,可以拓宽文章的表达范围,可以协助读者理解文章主旨,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情表达。

例如,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王海,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他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

如果我们挖掘一下王海的素材,就会发现,他是英雄人物,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代表,是所有保家卫国的人们的缩影,而这样的人与事,在王海之后,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

运用示例:年轻的王海们,如一把把闪闪发亮的空中的尖刀,雏鹰击长空,惊雷动九天,以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巡天卫国,保山河无恙。看着王海那架涂着九颗红星的米格-15战机,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

在战斗机飞行员毕业答辩上,教官问:“歼5战斗机上载弹多少发?”学员回答:“256发。”没想到考核的教员突然表情严峻地说:“不对,是257发!如果打到最后,炮弹告罄,而敌人目标对祖国和人民仍有威胁,你和你的座机就是最后一发机炮子弹!”

人机合一成为最后一发炮弹——这是王伟和他的81192号战机,是“死节从来岂顾勋”的歼15飞行员张超,是李剑英、余旭、张浩、王晓冬……

四、与文学文化经典结合。

高考题持续考查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我们的民族精神亘古绵延源远流长,在辉煌灿烂的文学文化经典中有非常丰富的体现。如果我们善于将“感动中国”的人与事与经典文学文化典籍结合起来,或引用,或化用,或用其句,或用其意,再加以个性化的加工改造,可让文章典雅厚重,极富文学文化色彩,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不言自明。

例如,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2005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

他让我们想起民族文学文化中的“愚公移山”,还可以想到无数诗文中对险峻大山的描写,还可以想到无数战天斗地的诗文名篇。

运用示例:看到老下庄面临着的那座座悬崖峭壁,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笔下的蜀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欲出行,只见“百步九折萦岩峦”;空叹息,却感“畏途巉岩不可攀”。怎么办?毛相林与群众们下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决定:修路!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看看吧,那悲壮不屈的老下庄人,在村支书毛相林的带领下,向悬崖绝壁宣战,七年来风餐露宿,前赴后继,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凭着钢钎、铁锤与炸药,硬生生砸通一道道绝壁,修出一条天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但这条公路的每一寸,每一步,每方石,每钎洞,都有他们的精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理想,被他们深深地凿入了巍巍峭壁,这是他们的丰碑啊!“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五、与时代精神结合。

2021年是牛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振奋人心的“三牛精神”——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孺子牛”勤劳,踏实,可靠,富有服务精神;“拓荒牛”粗犷雄伟,坚韧不拔,锐意进取,是刚毅和力量的象征。“老黄牛”勤奋踏实,艰苦奋斗,“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代表着我们可贵的时代精神。

2020年度“感动中国”集体国测一大队,就是非常能体现“三牛精神”的杰出团队代表。

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坚持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他们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建队以来,有46名职工牺牲,还有许多人姓名难以寻找,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作证。

运用示例:何为“有我”?“有我”就是国家危难之际、需要之时挺身而出,毫不退缩、毫不动摇的献身精神;就是“公家之利,知无不为”的奉献精神;就是“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精神。何为“无我”?“无我”就是功成身退,不居功、不自傲的低调品性;就是“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情”的自我牺牲之精神;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胸襟。2020年“感动中国”国测一大队,“用双脚、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他们以“拓荒牛”精神向艰苦挑战,为科学先行;以“老黄牛”精神“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丈量祖国大地”,以“孺子牛”精神让自己所爱的中国人民拥有“向着幸福奔跑”的权利……

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动情地写道:“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最后,还要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1.要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不要大段地叙述人物事迹。阅卷老师对“感动中国”人物事例很熟悉,所以同学们力求简洁而形象,把重点放在描写、抒情与议论上。

2.直接大量地引用人物颁奖辞要慎重。因为太多考生会直接引用颁奖辞,所以撞车翻车的可能性很大,建议引用、化用、变用结合,与文章风格协调一致。不要留下斧凿之痕,不能给人牵强之感。

3.明确每个人物事例的运用主旨,要结合自己的作文立意,靈活使用,切忌生搬硬套。为了避免阅卷老师误解,运用之后必须用明确的议论点明自己的表达目的。

同学们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相信你的“感动中国”素材会给阅卷老师一种别样的感觉,受到青睐也不是梦。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感动中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感动中国”2014年度军工人物:于敏、师昌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