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亚欧区域价值链 四川迎重大发展机遇

2021-06-07 02:05翟崑
一带一路报道 2021年2期
关键词:亚欧分工价值链

文 翟崑

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主任

黄郑亮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

“中国—欧洲中心”是中国西部对外交往、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The “Business & Innovation Centre for China-Europe Cooperation” constitutes a new platform for western China’s foreign exchanges and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with Europe (东方IC 供图)

一、疫情背景下亚欧区域价值链的新发展

随着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经济全球化日益呈现出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模式。国家间通过产业分工和中间品贸易而成为全球性生产网络中的一环。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差异和比较优势,各国表现为不同生产环节的依赖关系。东亚与欧盟通过相互间的产业关联,形成亚欧区域价值链。

1月13日,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成都下线启用On January 13,the world’s first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high-speed maglev engineering prototype and its test line,independently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by China,is launched in Chengdu(东方IC 供图)

新冠疫情冲击下的东亚—欧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受疫情冲击,各国经济陷入不同程度的停滞状态。而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地区疫情管控较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总体生产能力快速恢复。202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3%。这带动了疫情下全球价值链的局部调整,东亚将成为全球生产的主要驱动力。2020年前11个月,欧盟整体对外出口下降1%,对外进口下降4.2%。欧盟对主要贸易伙伴美国、俄罗斯、印度的贸易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但是,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却呈现逆势增长,同期对中国出口增长1.1%,对中国进口增长4.3%。可见,在新冠疫情下,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地区成为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东亚与欧盟之间的区域价值链关系更加紧密。

亚欧区域价值链形成的基础是双方分工的互补性。分工互补是全球和区域价值链得以构建的条件,也是发挥各方比较优势规避比较劣势的前提。东亚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于产业链的完整性,能够满足生产的规模化供应和专业化需求。欧盟的比较优势是依托于自身工业基础的深度,是生产上游的关键零部件、标准制订、前沿设计的供应方。双方形成“欧洲上游研发与供应、东亚生产制造”的具有互补性的亚欧区域价值链模式。在此模式下,欧盟跨国公司把生产环节安置在产业条件较好的东亚地区,实现自身的规模化与专业化生产。而东亚的本土企业则大力引进欧盟的先进技术、关键原材料与高端装备,带动自身的产业升级与发展。

亚欧区域价值链的核心产业是机械与汽车产业。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机械与运输设备(SITC 7)贸易长期占据双方总贸易额的50%左右。机械产业和汽车产业均属于复杂价值链范畴,即产出过程需要多次跨域越境。具体可拆分为研发、原料采购、零部件供应、整体装配、数字化服务等多个生产环节,带有产业辐射的属性。而在亚欧分工互补性的基础上,欧盟是机械与汽车产业的无形资本获益方,包括生产标准制定、设计理念形成、品牌价值建设等。东亚则是机械与汽车产业的实际制造方,其生产能力不仅能够满足本土企业的供应,还将嵌入欧盟的机械与汽车产业链体系。2019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产业链规模达到了686.2亿欧元,超过了欧洲本土的645.5亿欧元。中国供应商深度参与了大众汽车的内饰、灯控、整车拼装等供应链环节。

美国去全球化政策倒逼亚欧区域价值链的完善。过去四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以贸易保护主义和本土主义为出发点,先后发起多次对欧洲和东亚的贸易摩擦。传统的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的贸易网络发生了动摇,也冲击着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因此,如何规避美国方面的不确定因素,维护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全球贸易体系,成为欧洲和东亚的共同利益诉求。2018年,日本—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2020年,欧盟又分别与越南和中国完成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的谈判。这些贸易和投资机制的建立,从制度层面完善了亚欧区域价值链的构建。RCEP和CAI的签署,为未来更广域的亚欧区域价值链构建提供了条件。

二、“一带一路”Y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RCEP和CAI将强化中国在亚欧区域价值链构建中的枢纽地位,有助于“一带一路”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体动力有三:一是双轮驱动效应。RCEP与CAI为中国创造了贸易与投资的双轮驱动。二是两翼贯通机遇。欧盟与日韩为中国提供了供应链两翼贯通的机遇。三是Y型分工格局。欧盟、日韩与东盟与中国形成了Y字形的区域分工布局。

(一)贸易与投资的双轮驱动效应

RCEP与CAI是中国进一步对接世界经济、沟通亚欧区域价值链的两大驱动力。RCEP为“一带一路”开辟东向的贸易通道,CAI为“一带一路”打通西向融资渠道,形成双轮驱动效应。RCEP的核心在于贸易。RCEP致力于打造东亚+大洋洲的区域自由贸易网络,通过降低关税、开放市场等措施,带动区域内中间产品、生产原材料、工业零部件的自由流通,进而实现国家间的产业“对接”关系。CAI的核心在于投资。CAI促进中国与欧盟在新能源汽车、软件服务、医疗、金融、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投资市场准入,从产业底层的贸易环节上升至产业中高层的投资环节,形成中欧利益深层次多领域的绑定。RCEP与CAI在规则层面对市场准入、原产地属性、知识产权、企业补贴的共同要求,有利于中国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的制度型开放,营造更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这也有助于形成以中国为枢纽、通过贸易和投资两大路径,在地缘上沟通整个亚欧区域价值链。

(二)供应链的两翼贯通机遇

在亚欧区域供应链下,将以中国为枢纽,形成日本、韩国和欧盟供应链的两翼贯通。日本、韩国与欧盟位于电子、机械、汽车等多条制造业价值链的上游供应方,负责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数控机床、精密仪器等高增加值环节的供应。这些产业同属于复杂价值链,能够衍生并发展出多个价值链体系。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2019年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70%以上。复杂价值链的产业辐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贡献度超过80%。RCEP是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首份自由贸易协定。中欧投资协定也填补了中国、欧盟在相互投资领域的空白。这就为中国提供了日韩与欧盟供应链两翼贯通的机遇,即与日韩形成电子产业链关系,与欧盟形成机械与汽车产业链关系。在供应链的两翼贯通下,中国将不再局限于下游的加工装配,而是向中上游的联合研发、高端制造、操作系统等高附加值领域进发,形成中日韩、中欧高端产业链关系。同时,随着产业细分和价值链长度的增加,中国的角色也不再是单一的产业内生产者,而是朝着整个区域价值链中高端位置的二级供应链方向迈进。

(三)“一带一路”Y形分工布局

亚欧区域价值链与“一带一路”建设在空间上具有耦合性。欧盟、日韩、中国、东盟将形成四大经济支柱,产业分工各异,共同构成亚欧Y字形分工网络。其中,欧盟、日韩分别凭借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位于区域分工的源头和上游。中国依托于自身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位于区域分工的中游。东盟国家则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位于区域分工的下游。欧盟、日韩作为区域生产的驱动力,对中国供应产品设计和关键原材料。中国作为区域内的枢纽,上承欧盟、日韩的高端供应,下接东盟的生产设备、加工材料与生产性服务。东盟则负责区域内的终端制造,承接具体的生产与加工环节,产出最终产品向全世界出售。Y形分工既满足了区域内四大经济支点的比较优势,也带动了整个区域价值链的构建,形成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供应链—生产链—需求链的生产网络建设。这是“一带一路”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2020年11月9日,第三届“亚蓉欧”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On November 9,2020,the third “Chengdu-Eurasia” Global Partners Conference is staged in Chengdu,Sichuan(东方IC 供图)

三、“十四五”期间四川的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四川借助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大动脉的重要节点和模范省区。“十四五”期间,四川致力于“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功能”。亚欧区域价值链的构建,“一带一路”Y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四川实现该目标的重大战略机遇。

(一)以数字产业打造四川融入亚欧区域价值链的圈层结构

2019年,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方案正式发布,四川成为全国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同年,四川数字经济总量超1.4万亿元,增长15%左右,占全省GDP比重超过30%。四川可进一步完善面向亚欧区域价值链的数字产业圈层结构,一是完善省内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数据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产业的带动作用,把四川打造为西部地区数据聚集地。二是完善数字经济的场景体系,以成渝经济圈为抓手,构建智慧城市集中片区,营造长江经济带上游的“数字超级城市”,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建设。三是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向与澜湄合作以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对接,北向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打造沿线智慧城市网络。四是借助“亚蓉欧”的辐射带动效应,发展欧亚间的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合作。

(二)以电子信息产业完善四川在东亚区域价值链的布局

2019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率先实现营业收入超万亿大关,成为省内第一大产业。四川已经形成了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等较为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体系。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以承接“生产商驱动”型价值链为特征,即在本省的比较优势基础上,参与产业内龙头企业部分生产环节的分工。例如,四川电子产业下的显示面板生产,就是嵌入国内显示屏龙头“京东方”的全国产业链体系,带动全省面板产业的崛起。从更大范围的东亚区域价值链来看,电子信息产业也是区域内产业关联最为紧密、辐射最为广泛的产业。

“双循环”与RCEP叠加是四川深度融入东亚区域价值链的新机遇。利用省内“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培育省内的龙头企业,并以龙头企业作为省内电子信息价值链的“链主”,建立多种增加值相结合的纵向分工体系,吸引更多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向四川聚集。利用RCEP构建的有利外贸环境,开展与日韩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精尖环节合作,寻求自身的产业升级机遇。四川也可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供应—需求”关系,成为东南亚电子信息加工的上游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的供应方,实现东亚范围内日韩—四川—东南亚电子信息产业的有机循环。

(三)以新能源产业建立四川与欧盟的产业对接

四川有着良好的新能源产业基础。涌现出天齐锂业、通威股份、川投能源等多个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先进材料和能源化工成为省内两大支柱型产业。从产业链源头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到产业链中上游的高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等材料制造,再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等下游的成果转化,四川拥有“全方位、立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链。

CAI在中欧投资市场对等开放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制度的完善,建立中欧互信、稳健、安全的投资机制。这为四川新能源产业实现国内国际的“双循环”提供了机遇。一方面,推动四川企业“走出去”,积极布局欧盟市场。中国已有多个新能源公司布局欧盟市场。2019年末,新能源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座海外工厂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可实现14GWh的电池产能。比亚迪、孚能科技、蜂巢能源也在2020年宣布了欧洲工厂项目。四川有新能源产业体系,有必要借助有利的投资环境,嵌入欧盟新能源价值链体系,扩大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另一方面,对欧盟新能源企业“引进来”。根据CAI规定,中国将逐步取消汽车领域的合资要求,并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作出新的市场开放承诺。在中国汽车市场,欧盟汽车企业将不再受到股比等的限制。大众、宝马、奔驰等欧盟汽车制造商理论上可以100%控股。因此,引导欧盟汽车企业落地四川,可为省内新能源产业链寻找下游需求的机遇,实现新能源中间产品的就近供应,并根据产业辐射效应开辟衍生产业链。

猜你喜欢
亚欧分工价值链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热气球之旅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规模体量题材为历届之最
《价值链重构》
纵横外交促亚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