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2021-06-07 16:04刘锦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核心素养

刘锦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的到来,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与学的重点。语文课堂理应成为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主阵地。本文拟从敢说、善说、说透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表达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的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具有先天优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见到这样的场景:语文课堂上,鲜有学生主动发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后老师的办公室,鲜有学生找语文老师探讨问题,倒是数理化老师的身边围满了人。这种现象令人不安,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呢?

一、在民主的氛围中让学生敢说

营造民主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就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有话敢说,有机会多说。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常对两种课堂形式不感兴趣:一种是“专制式”的课堂,上课按预设进行,忽视学生的意见;一种是“自问自答式”的课堂,老师极少让学生发表意见,习惯于自问自答。时间一长,慢慢就形成只有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训练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给机会让学生说,让学生多说,这是训练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老师应放下包袱,多点耐心和宽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突破口,勇敢地走出“开口说”的第一步。发达地区学校或学生素质高的班级,“开口说”也许不是问题;可在农村中学的课堂上,让全体学生都敢于“开口说”却是个不小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基础薄弱,不会说;二是自小成长环境相对闭塞,说不好;三是老师往往有求全责备的思想,缺少耐心和包容,学生不敢说。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给学生多点宽容,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大胆表达,容许说得不好,说得不对,多肯定,多表扬,若学生能从容、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思想。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发表见解,不拘泥于老师或教材的观点,这时往往会听到许多新奇的见解,虽然论述还不够周密,见解也未必中肯,但仍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因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民主平等的课堂,加强了师生的沟通和互动。和学生商量着上课,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你就会成为学生喜爱的人,无所不谈的朋友,从而提高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促进师生交流的增多,达到“敢说”“多说”的目的。

再次,定期开展大语文主题活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大语文主题活动很有必要,很受学生欢迎。什么是大语文?大语文其實包括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等。近几年的高考试卷,都着重强调回归传统文化,强调对学生精神素养的考察。教师根据学习单元知识点的不同,可灵活开展诸如诗词大赛、成语接龙、名人诗词串连、一分钟演讲、集体朗诵、个人开口秀、我是主持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定向梳理和组织,合理、生动地表达,从而使自己得到语言和思维的锻炼。

二、以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善说

课标修订稿说: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有声”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在特定的情景中建构和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首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可利用文学社作为宣传的阵地,凡有本班学生的作品在校刊发表,就和全班同学一起朗诵学习,以此激发学生读书写作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说到写,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建构能力的体现。

还要抓住一切机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功感。诸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学讲座、春联创作、社会实践等,这些大语文活动,虽看似与语文考试无直接关系,其实是千丝万缕。在这些活动面前,不要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令学生错过了许多学习语文的机会。

其次,创设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早在2015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就指出,学生需要发展核心素养,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而在2019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推进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行动》,要求进一步创新育人模式,建立完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任务导向的知识情景,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和启发、讨论、参与式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改革的方向已指明,我们教师要主动适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切合当下课改精神。比如要强调学生课前自主预习,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梳理总结等方式,最大化自己的预习成果,从而夯实基础;课堂教学上,老师要做好学案,提前发放,让学生根据学案有的放矢,提高自学的有效性;具体到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合作伙伴,解决疑难问题。

对于部分课文,应该怎样上课,也可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开展。比如在教授诗歌时,有的学生反对对诗歌进行翻译式的讲解,有的主张通过朗诵来意会,有的建议通过画画来把诗歌形象化,等等。教师可让意见相同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对特定诗歌作品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每位组员应充分发言,组员充分交流。各小组长代表小组作总结发言,交流各组学习收获。小组长发言前应明确自己要表达的意图,然后通过词汇的选用、修辞的使用、语气的轻重等,重塑自己的用语,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再次,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自学、组内学习等方式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就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出击,用诚心、合理而又无法拒绝的话语,寻找合作、探讨、研究的伙伴,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探究中学生处于平等位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解决问题为终归,以尽兴表达为目的,锻炼学生善于说话的能力。

三、以质疑的方式让学生说透

课标修订稿说:要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目的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应说尽说,应争力争,从而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倡学生在课堂上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要敢于向老师质疑。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习惯,在课堂上,有时可故意说出片面观点,让学生来反驳。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见解也未必句句正确,前人的知识也可能存在误漏之处。为此,应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质疑,和老师“论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适当奖励。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合理想象,大胆发言。强调学生平时要细心观察生活,对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要深入思考,要有逆向思维。这样,学生才会有新见解、新观点,学生的思想才会闪烁着智慧之光,新鲜之味,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意见说清说透。

总之,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水平的主阵地,语文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有话敢说,有话可说,高水平地说。

[作者通联:广东化州市新安中学]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核心素养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招教你锻炼出好口才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