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报喜

2021-06-07 17:58韦苏文
三月三 2021年1期
关键词:八音旅游节壮族

八音,在我国古典音乐史上,是一个专有名词,准确地体现了古代乐器的分类法。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为钟,石为磐,琴瑟为丝,箫管为竹,笙竽为匏,薰为土,鼓为革,枳於为木。

经过上千年的流变,八音飘向四面八方,但其喜庆的基调没有变。正所谓八音一响,喜事连连。它不仅存于庙堂之上,而且还活跃于穷乡僻壤,人们听其声而激情澎湃,斗志昂扬。

中国八音文化之乡的邕宁,便是八音活跃于乡间而声名远播的代表。

邕宁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南宁市东南部。邕宁历史悠久,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城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顶蛳山贝丘遗址和五圣宫、雷婆岭摩崖石刻、那莲古戏台、北帝庙、北觥清代古民居等人文景观;有淳朴的风土人情,邕剧、粤剧、山歌剧、师公戏、采茶戏,春牛舞、斑鸠舞、壮族山歌极具特色,异彩纷呈。邕宁壮族八音更是闻名遐迩,享誉八方。

壮族八音,原指古代吹打乐器的统称,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如钟)石(如磐)、竹(如管)、匏(如笙)、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木(如祝)等八类,俗称“八音”。2006年,邕宁壮族八音被自治区政府列为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邕宁壮族八音的乐器分为吹奏类和打击类。吹奏类以唢呐为主,竹笛、长筒、短筒、螺笛、无孔笛为辅。

邕宁壮族八音是广西壮族地区民间民俗吹打乐的缩影。南宁市壮族八音又以“邕宁壮族八音”为品牌。邕宁壮族八音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民初。蒲庙那路一带农村在婚嫁、祝寿、新居落成、迎宾等喜庆活动时,大家都请“八音班”吹奏,因此,壮族八音十分盛行。1915年左右,在蒲庙那路,以黄大纪等人为主的壮族七人八音班就很驰名(现还遗有该班直径近1米的大钹和一面16斤的大铜锣)。此后,随着广东粤剧班频繁进入广西,邕宁壮族八音在富有壮民族和民俗特色的吹打乐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广东音乐精华,逐渐发展成为极具壮民族特色的“邕宁壮族八音”,并在广大地区盛行不衰,在民间深深扎根。

壮族八音曲种分类有“广牌”“本牌”与“丝弦牌”三种,“广牌”多沿用于广东粤剧流传下来的以七声音阶为调式的曲牌。“本牌”主要沿用于本地戏剧如邕剧、师公戏以五声音阶为调式的曲牌。“丝弦牌”主要沿用于地方民歌、民间小调以及山歌剧、采茶戏以五声音阶为调式的曲牌,因而具有曲目形成的多源性特征。以本土乐曲为主,外来乐曲为辅,因而形成了具有浓郁邕宁壮族特色的独特性特征。演奏分文场与武场。武场八音只用唢呐,配以锣、鼓、钹等打击乐器,气氛热烈欢腾;文场八音主要由丝竹乐器和轻型打击乐演奏,配以人声清唱。邕宁壮族八音以规模大、乐器多而著称,尤其是民间举办的祭祀、节庆巡游、嫁娶、迎宾送客等礼仪活动,八音队由数十人乃至上百人组成,锣鼓喧天,唢呐高奏,撼人心旌,蔚为壮观,形成了八音演奏群体性特征。邕宁壮族八音在行进演奏中,通常配以抬花轿、背新娘、哭嫁、花婆送福、跳师公、采茶舞、傩面舞、岳鼓舞、春牛舞等地方民族风情表演,深受观众喜爱,因而具有艺术观赏性特征。邕宁壮族八音在演奏时以唢呐为主,锣鼓指挥,锣鼓打击有比较固定的套路,根据礼仪活动内容和所演奏曲目节奏不同而打法各异,因而构成唢呐主奏、以鼓震节的导乐性特征。邕宁壮族八音的调式和板式不像某些乐曲那样繁复、华丽,而显出一种特有的简约美和质朴美,从而构成调式、板式的简朴性特征。

为更好地传承壮族八音,弘扬民族优秀文化,1983年邕宁县文化局组织文艺专干深入农村开展文艺辅导活动,对壮族八音这一民间音乐进行挖掘、整理、加工,组建了以农民为主的百人“邕宁农民八音队”。八音队伍组建后,不断创新艺术形式,在原来以唢呐为主的吹打乐器基础上,增添了四人齐擂的大鼓及壮家姑娘喜爱吹奏的无孔笛、师公岳鼓、壮人喜欢唱的壮族山歌“嘹啰”调、彩调、采茶调、师公调等壮族音乐元素,在传统锣鼓、钹中加入锄、铲、锹日常用器作为打击乐。在单纯吹打表演的基础上,配以“抬花轿”、背新娘、师公舞、岳鼓舞、舞春牛等民族风情表演。

2000年以来,邕宁县政府下拨专项经费,用于邕宁壮族八音的挖掘保护工作,组织八音队开展演出活动,为邕宁农民壮族八音队更新和完善设备,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八音队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邕宁区的文艺骨干团队。

邕宁壮族八音队除了在城区范围开展演出活动外,还多次应邀参加区内外各种比赛及庆典表演活动。1998年,邕宁壮族八音队代表南宁市参加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广西桂南八音表演赛荣获金奖;参加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方块队游行表演,荣获一等奖;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宜州市“刘三姐文化旅游节”迎宾、表演活动;2001年9月应国家旅游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邀请,代表广西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民族风情表演,向首都人民和外国友人展示广西邕宁壮族八音风采,反响强烈,中央、北京电视台做了实况转播,《京华晚报》等媒体均做了报道;2003年10月,邕宁壮族八音队应邀代表南宁市参加杭州市“西湖博览会”民族风情表演,受到中外游客好评;同年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八桂狂欢游”表演获第一名;2005年9月,邕宁壮族八音队应邀参加江苏省太湖旅游博览会“活力无锡狂欢巡游”表演……

2005年撤县设区后,邕宁区在原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八音文化,對八音传承人进行界定,黄才定、梁贵加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八音”传承人,先后建立蒲庙镇那路村与良信村、新江社区、中和乡周禄村、那楼社区、百济乡红星村等6个壮族八音保护传承培训基地,先后在蒲庙镇那路村小学、新江镇中心学校、那楼镇中心学校、百济乡红星小学、中和乡周禄村小学等10个小学成立了少儿八音队。2010年开始举办邕宁壮族八音旅游节,通过文化旅游节来宣传扩大八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历史上,八音的表演者均为男性,这是一项与女子无关的活动,为使八音文化惠及民众,扩大八音文化的参与度及推广传承,邕宁区还组建了女子八音队和少儿八音队。邕宁区那路村壮族女子八音表演队在2010年的邕宁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用乐声婉转、风格独特的演奏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听众的心。如今,每个村都有数支八音队。无论男女老少皆踊跃参加八音演奏。通过开展有偿演出活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依托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举办美食、农副名特优产品一条街,将蒲庙鱼生、榨粉等邕宁特色小吃和火龙果、百香果,那楼镇淮山、淮山酒、塘角鱼,百济乡芝麻鸭,中和乡火鸡肉,新江镇南瓜、果蔗等特产悉数向旅客展销。

在政府和众多民间艺人的传承与努力下,目前邕宁共有36支八音队,演奏人员多达2500人,这些八音队常在重大节庆、新屋入住、老人寿诞、小孩满月、结婚嫁娶等时候应邀表演,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的生力军。

为使邕宁八音的文化品牌走向更繁荣更美好的春天,为建设一个人文精神更加浓郁的新邕宁做出新的贡献,邕宁区委、区政府做出了申报“中国八音文化之乡”的决定。2013年6月19日,經过有关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邕宁区为“中国八音文化之乡”。邕宁区以此为契机,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办好邕宁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

自2010年以来,邕宁区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3年的邕宁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简朴而不失热闹,富于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不失现代元素,以八音为主线为海内外宾客奉上一个精彩的文化大餐。千人闹八音《八音高奏喜庆来》、贝丘文化主题《梦回顶蛳山》、山歌文化符号《嗨·嘹啰》等民俗节目,集中展示邕宁特色文化。同时推出电视音乐片《幸福八音》,让更多观众领略八音文化的魅力。2014年邕宁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继续以八音为主线,有八音民族节目表演、首届“滇黔桂三省区”山歌赛、特色书法美术展、名特优产品展、吃火龙果比赛等活动。2015年的邕宁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丰富多彩,有隆重喜庆的《民俗邕宁·八音迎宾》和邕宁民俗组画《八音迎亲》,有邕宁壮族八音代表性乐器壮族无孔笛“咪咚嘀”表演,有体现壮族男子汉一生荣耀与尊严的民族舞蹈《红炮头》等。此外,还请来了中外艺术家表演,给大家带来美妙的异地风情……

可以说一年一个台阶,八音文化给邕宁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真可谓:

幸福八音欢乐吹响,

吹醉大地吹醉心房。

顶蛳山下清水泉旁,

水岸之乡五彩画廊。

幸福八音激情飞扬,

美丽家园和谐兴旺。

银枕山峰俯瞰大地,

山歌嘹亮江水流长。

作者简介:韦苏文,壮族,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人。广西文联副主席,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93年至今已陆续出版《壮族女性与文化》《壮族悲文化》《广西民间文学》《民间故事心理学》《红水河文化与移民》《千年流韵·中国壮族歌圩》《千年流音·中国铜鼓文化》等专著。其中,《壮族悲文化》获第二届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优秀奖;《民间故事心理学》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奖二等奖。

猜你喜欢
八音旅游节壮族
《八音的秘密》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栀花飘香
——— “2019 栀子花文化旅游节” 主题歌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2017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暨交易博览会圆满举行
乡村八音
布依八音坐唱
旅游节目的功能革新探析
“八音组合”赴黑龙江省演出拉开国内巡演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