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在缓解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压力的作用研究

2021-06-08 08:05王子龙陈卓黄中齐
商业文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工工作者基层

王子龙 陈卓 黄中齐

在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社区处于最底层,受各级政府部门支配和影响,需要应付各种检查、来访、行政杂事,由于事务繁忙社区工作人员往往压力较大。过去几年社会工作在教育、理论及实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学术界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诸多的理论构想,社会工作者如何在基层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者认为在基层社会服务中,社工不仅需要关怀弱势群体,也要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帮助和支持。本文采取文献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社工在缓解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压力上能起到重要作用,为社工在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相关研究上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

在“三社联动”逐渐推向全国的背景下,社工作为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社区中。以政府购买项目为契机介入社区事务的社工机构常常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而不断获得政府、社区和居民的认可。对于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来说,繁杂的行政性工作多,常年压力大。当前社会各界对社区工作人员关注度较低,这就引出了社工对社区工作人员压力缓解问题的探讨。社工缓解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压力是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工机构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专业人才支撑,以缓解社区工作人员为导向,整合社区内外资源,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以此来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压力问题。目前我国社区工作人员指经过一定选拔途径,在社会基层社区的服务区域内为居住在社区内各类人群提供公共服务和其他公益服务的人员。我们常说的社区工作人员一般包括居委会、村委会干部和网格员。这些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在长期高负荷工作运转下压力极大,需要社工给予帮助。那么,社工能否提供好专业化的缓解压力服务?能否满足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影响社工开展服务的因素有哪些?本文拟用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来分析社区工作者获得社工服务的必要性,同时也论证了社工在社区提供缓解社区工作人员压力服务的可行性。

文献综述和分析视角

当下,我国关于基层社区工作者减负担研究较少,更多研究聚焦于基层社区的权力结构和未来改革上。本文以基层社区工作者为视点,首先从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和困境分析,之后对社工提供专业疏导服务的可行性进行探析,最后对优化社区工作的路径进行述評。

文献综述

一些学者基于社区行政角色分析认为,我国基层社区一直承担着繁重的行政事务,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基本载体,但是由于人手短缺和物力不足的双重困境,社会服务难以实现,居民的社区服务需求难以满足。(曹海军,刘少博,2020)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权力和职责的下放导致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更加繁杂。在旧有关系下给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进而减负,是社区居委会回归其自治职能和服务本位的重要路径。此外,不少学者还基于社区未来改革上进行了研究。社区通过承担大量行政任务解决了诸多社会焦点问题,有效促进了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但未来,社区居委会需要更多立足于自身的自治职能。在建设多元治理格局背景下,社区要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新路径。

上述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以社区为主体的研究多基于宏观方面的权力机制运营和社区角色定位,对微观上的社区工作者关注较少;二是关于社工在社区层面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分析缺乏深入的理论论述。因此本文采用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关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分析视角

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是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是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针对第一个正义原则来说,每个人都拥有着一种平等的权利。社区工作人员作为个体,在给社区内居民提供广泛治理和服务工作外,也需要和正常居民一样得到关怀,社工的介入可以说是正当其时。对第二个正义原则而言,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使它们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在普遍关注困难和弱势群体的背景下,也需要对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给予关注支持。今年疫情正是无数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才保护住一个个社区,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的胜利。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对社区工作人员给予关怀是应有之举,社会工作以其专业性,可以在缓解社区工作人员压力上有所作为。

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

社区工作人员需求分析

社区居委会承接的行政事项总体集中于各上级相关部门实施的各种专项计划,社区主要复杂组织基层社会网络来保障项目计划的顺利实现。因此社区工作人员除组织会议和学习培训、开具证明、和社会服务等日常任务外,更多时候是做临时下发的工作,如协助上级部门入户调查等,对于如低保等一些协助发放补助和临时性、救助工作也有涉及。社区工作者每日忙于各种考评与业务办理,其自身压力可想而知。所以社区工作人员有迫切的压力疏导需求。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有专业工作方法的社工能够针对社区工作人员所面临压力给予支持和帮助。

增强权能理论:一个社会工作适用方法

增强权能理论认为,个人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社工为工作人员提供的帮助并不是赋予权利,而应挖掘激发内在潜能对抗外在环境压力。增强权能理论对于社区工作人员较为适用,契合点如下:第一该理论注重服务对象的长处和个人价值。对于工作人员,在长期基层工作中往往锻炼出了较强工作能力,优势显著。第二增强权能理论的焦点在于消除服务对象的无力感。社区工作人员面对烦琐工作难免生出无力感,社工能针对其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增强权能理论对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缓解压力服务的过程如下。

1.缓解社区工作人员的紧张感。为消除紧张感,社工要先澄清其角色期待,强调此刻社区工作人员作为受助者,要相信社工,社工也会会采取保密原则,同时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努力,争取达到对问题的解决。

2.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感。社工以尊重、接纳和保密的原则积极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促使其感到自我的重要性与价值,从容面对工作挑战。社工首先要采取富于同情心的倾听技巧,协助宣泄负面情绪。其次肯定受助者能力与付出,协助发现取得的工作成效,让社区工作者提升价值感、荣誉感和获得感。最后社工将问题归因外在化,减低社区工作者的失能感。

3.发展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社工在开展工作中对社区工作人员完成日常工作所需的技能和时间给予指导,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发展能力。在培养能力上,从四方面入手:第一是改变和主动参与的能力。对于常规性工作,提前审慎做好工作计划,给临时性工作留足时间;第二是批判性的分析环境系统中压迫的能力。如果某一段时间的工作过于繁重,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在某个较为轻松的时期以请假的方式将自己解脱出来,实现身心休整;第三是分析问题、制定行动策略的能力。上级任务下发后,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与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对任务评估,共同讨论出最优路径,提高工作效率;第四是开展改变行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到业务学习中去,促进工作良好开展。

社区工作人员减压困境:理想观念和体制现实的冲突

尽管我国一再对居委会推行“去行政化”改革,但是收效甚微,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仍然繁重。仅从社工关怀社区工作人员的角度看,虽然社工能在缓解压力上取得成效,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真正形成对社区工作人员全面关怀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继续推行“去行政化”,回归社区本位职能。进一步推行社区居委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构建街道与社区之间的新型关系,以法制途径界定社区权责,厘清基层社区的工作职责范围和界限,使居委会回归其本位自治职能。

2. 给予社区资源,提升工作人员待遇。对于基层社区而言,其主要财政来源靠政府供给,在资源上高度依赖政府拨款。社区工作人员待遇较低,对工作中需要资源的活动有心无力。如今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强,社区工作人员要满足群众需求就需要大量资源链接,各地相关部门应当给予社区财政支持,提升工作人员待遇。

结 语

综上所述,社工能在缓解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压力上起到积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基层社区的特殊性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难以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我们期待,一方面通过“去行政化”的不断推进,社区居委会回归其本位自治职能,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给予社区大量资源,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也积极探索优化工作路径,最终朝着去除社区工作人员压力的目标携手共进。

(辽宁大学)

猜你喜欢
社工工作者基层
基层巡览
A Social Crisis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