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

2021-06-08 23:06刘姝芳
商业文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

刘姝芳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多个领域广泛应用。虽然人力资源工作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在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事业单位竞争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要发展,就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展开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智能,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的需求因此,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探究信息技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以期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信息技术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

事业单位有很多的要求能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处理的速度和质量,比如,员工每月份的薪资的整合和发放、职员平时的考勤、节假日的放假情况、职员信息的处理等的工作安排。这些工作非常烦琐,会占用大量管理人员的时间,让管理人员一直忙于这些比较消耗时间的工作,这些工作使用手工来处理,不仅大量消耗人力,工作的效率会比较的低,而且完成的任务准确度也不高,烦琐枯燥的工作还会降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降低工作效率。

如今,信息技术的出现,缩短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保证了工作的質量,大大提高了效率,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也增加了职员的积极性。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帮助员工更加自主化,实现工作自助,员工需要办理任务,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往往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去来回处理,而如今信息技术的引进,员工需要更改信息,自己就可以完成,无须再通过管理人员反复确认。像请假、休假、业务审核、报销费用等的活动,完成减去了中间来回去找领导批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了效率,不仅方便了员工,也方便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然后,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就有很多时间去探讨事业单位更加深层次的问题,拓宽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前途。

事业单位解决了管理人员繁多的工作任务,也就希望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管理体系,规范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使其更加简洁更加透明。事业单位的大多数流程,例如,员工的雇佣流程、工资发放的流程、事业单位工作分配的流程、职员培训的流程、解雇离职的流程和职员职业规划的流程等的一系列工作,这些都是要管理部门的人员来处理、安排和解决。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这些零零散散的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安排,并进行分析。

信息化所带来的智能化,不仅使员工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也使管理任务与工作流程融合的更加紧密。依靠信息技术的引进,将事业单位管理部门的工作完全规划开来,像招聘、解雇、发放薪水等等都可以依照相应的功能实现。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构建信息化体系和框架,统一人力资源集团化的管理平台,给事业单位提供的发展空间,给员工增加了便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推广和加入将有机会很可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事业单位管理者和员工去进行分析、规划,进而制定和产生有用的人力资源策略和解决方案,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数据集中化综合管理和使用提供方便。

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同质化严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用户越来越多,顾客需求增高,就会产生差异化,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需要,每位客户的要求都会不太一样,各有各的看法,每个人都截然不同。这时候怎么样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会成为重要议题。

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的安全性不足

信息技术可能会给事业单位带来一定的技术缺陷和安全缺陷,主要的技术缺陷是事业单位个人信息的泄露。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特性,事业单位很容易受到勒索软件和其他人的攻击。因此,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给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带来巨大损失。尽管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效性,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开放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的泄漏,从而对人力资源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正常的生存和经济发展。

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匹配

如今,信息化时代信息种类多、数量大,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所接触到的信息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广,因为信息的复杂多样,并不使所有的信息都能和事业单位相符合,很多的信息技术并没有带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甚至还使事业单位逆向发展。信息技术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匹配,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找到与事业单位模式最合适的信息技术,物尽其用,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模式不匹配,事业单位体制混乱,造成事业单位的落后。还会使得很多信息不清楚,管理人员看不懂事业单位流程,就做不到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不适用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效益就会大大下降。

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模式中的应用策略

1信息技术运行开发需要平台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推动着资源管理上的全员化应用,把起初的人力资源单纯的管理推动到一个全员化的参与过程。在很多平台型事业单位当中,因为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在员工招聘时,会选择各种人才。但这要求事业单位在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使用新的员工招聘办法,以此为事业单位招聘的更多优秀的人才。平台型的事业单位应该尽可能地展现信息技术的好处,以移动客户端为基础来进行员工的招聘,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到事业单位应聘。事业单位在内部进行招聘时,人力资源部门应对员工的绩效和信息进行核查,当事业单位对外部人员进行招聘时,应准确发布相关信息,由此加强事业单位和人才的联系,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招聘的效率和质量,最终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成功转型。

对于人力部门,他们需要掌握的信息其实就是人才招聘信息,他们也能快速从这个平台获取,并根据自己的要求筛选出所需的人才,这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运行的效率。不仅如此,事业单位发展需要每个人作出共同努力,一个事业单位的发展是靠大家努力去完成的,每个人都有责任,但有时候员工们总会有懈怠,到底每个人每天的任务完成量是否达标,甚至每个部门的总工作量的完成情况,这都需要很透明的出现在事业单位中,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制度来规范,再加上一些激励制度相配合,才能到预想的效果。在事业单位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数据的创建后,首先要进行管理的是人力资源流程,要事业单位的每个部门同意合作,共同实施能更加快速的解决繁多的人力资源业务问题。

2加强事业单位信息安全意识

在事业单位中可以建一个专门培训员工安全意识的部门,或者进行找网络上专门进行培训的企业来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讲座。还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来预防黑客利用病毒攻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窃取事业单位重要信息。在软件上,员工适用软件要遵照事业单位安排的正规软件,并且在安装试用前要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抵御外来信息入侵,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受到危害。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不是简单的单用系统。从事业单位角度看整体的信息化平台,在信息技术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跟上外界系统紧密集成,事业单位应用集成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信息技术SOA架构不可避免的。通过应用架构有利于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整合相互匹配,才能使事业单位得到快速发展,合理安排利用员工和物资,充分的使用人力物力,达到事业单位最优化。把信息技术当作媒介,人力资源当作载体,把它合理的应用到里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使事业单位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看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清楚了解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现状,更加快捷,更加准确的认识到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事业单位信息的掌控以及人才的规划起到了合理使用的作用。在许多的经验积累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了,由原先的人员记录手册,到现在的人力管理数据库,做到了事务的层次明显、每一个板块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分离,没有必要所有任务都挤在一个上面,实现了工作分化,更加便于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更加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结 语

信息化的出现,大大增强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更加完善,更加与事业单位相对应。事业单位文化、管理方式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所产生的能力也与信息化相适应。但信息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模式的管理能力是一个事业单位发展和进化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上来管理,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手段。

(济南市章丘区水系生态保护建设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有趣的动物
人力旅行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