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供应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及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2021-06-08 23:32王赛慧
商业文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

王赛慧

供应链的具体内容

供应链从客户需求出发,本着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标,通过整合各类相关资源,从而构建涵盖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的全流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供应链一般具备创新、协同、共赢、开放、绿色等特征,强调供应链创新的发展与推进,可有效提升创新能力、加速产业融合,并建立起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对打造涵盖研发、流通、生产、消费、回收等全环节的新型绿色产业体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供应链整合资源并优化流程,使得跨产业以及业内协同切实可行,强化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过程中各节点的有序顺畅衔接,企业作为运行主体,可有效降低经营和交易成本,产生竞争优势,并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精准匹配,促进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全方位、系统性提升产业链相关产品及服务的质量。

供应链一词由来已久,自2016年起供应链创新发展进入了实践运行的快车道,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直至进入国家级战略规划范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实施思路,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供应链持续成为热议话题,“现代供应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级。

新常态、新格局下,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发生转变,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急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鉴于此,发展现代供应链,充分发挥供应链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2020年初开始,受到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业链通畅程度受到极大影响,全社会各产业供应链的通畅均受到阻滞,进出口领域形势尤为严峻,对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上国内外政局形势变化等因素,导致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经济趋势异常复杂严峻,经济运行呈现出有较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新变化、新需求。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整个循环系统畅通,经济发展就有利。反之,哪个环节阻滞,上下游都受影响。在此背景下,保障供应链的安全畅通运行,将成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巨大动能。

“十三五”期间的探索与实践,也充分证明,供应链的创新与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鉴于此,“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作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的突出指标,明确了供应链产业链发展的目标要求。特别是“十四五”规划的十二项重点工作要求中,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放在了显著重要位置。规划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高核心竞争力。具体又体现为:通过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产业先发优势,致力于构建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这些都为供应链产业链创新发展指出了相对明确的实施路径。

供应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及实践经验

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新发展格局,深化供应链运行模式,聚焦重点产业,提升供应链集成、产业链整合能力,打造点线面体全方位综合的供应链运行体系,将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制胜法宝。从单一企业角度出发,应重点聚焦向产业链上下游方向延伸拓展,加深对产业链及其运行特点、规律、周期、需求等的研究、研判,關注供给侧改革特别是相关重点产业领域战略机会,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为契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在供给侧改革之外,还可重点关注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变化,寻找扩大内需情形下的竞争合作机会、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突破与应用。

对于供应链及商业模式的探索,我们在过去的实践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积极为生产企业赋能,协同产业上下游,整合产业链资源,逐步形成包括“智慧供应链、垂直产业链、平台生态链、持续价值链”的“四链融合”模式。其中,智慧供应链为生产实体企业开展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一体化的全要素供应链集服务;垂直产业链打通上游到下游,从原料、辅料、中间产品直至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平台生态链则锚定为生态组织者的角色定位,组织协同各种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圈;持续价值链从业务经营发展至资产经营与资本运作。“四链融合”模式中,充分考虑不同主体各阶段的产业链发展需求,针对痛点难点,通过标准化+差异化的管理手段,按照业务运行全流程中不同环节的风险特点,定制化设计服务方案,构建系统化的现代管理体系,实现促发展和控风险的平衡。供应链管理过程覆盖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开展具体工作、实现管理目标;管理过程中始终抓牢企业盈利这一生存发展关键点,重点聚焦盈利模式创新,突破惯性思维束缚,挖掘价值洼地,提升管理效率。

对新常态、新格局下如何打造现代化企业的思索

过去的探索与经验是为了对未来发展与前进提供指引与参考,“十四五”的大幕已然拉开,我们将面临的是比“十三五”更复杂多变的环境与更高难度的发展课题。立足当下,拥抱变化,顺应时势,勇立潮头,是现代化企业应有的态度。

当下数字化发展如火如荼,各类数字化技术已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自主创新要求提升至更高战略层级,数字化将催生更强一波的供应链产业链变革,特别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及其发展,必将会对经营及管理带来颠覆性改变。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必选之策,必须深刻认知产业数字化变革的影响力,加快数字化转型进度,体现出企业特别是标杆企业在供应链产业链数字化建设中的前瞻性、引领性。特别是在数字化升级等方面,应以长期眼光做好发展的合理规划,构建统一的数字化管理逻辑,树立数据安全意识,针对新型商业模式,特别要注重数字安全与隐私保护,学好用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工具,谋划数字化金融及货币等实际应用场景,挖掘、发展数字化管理改造升级的潜力和前景,助力企业可持续价值的实现。

此外,对于“十四五”规划清晰地指明了的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方向,企业作为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还应当立足高质量与可持续两项新的发展要求,积极转变管理思路与视角,以长远眼光及长远发展视角,做好重点产业布局。对现有经营质量评判指标进行重新定义,梳理配置与高质量、可持续两项要求相匹配的考量指标、评价方式、奖惩机制,针对不同业态及业务发展阶段,探索制定不同的评判指标、权重,更合理反映业务开展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创新、绿色环保、清洁低碳等核心指标进行重点考量,将优势资源向符合战略发展方向的经营行为倾斜,持续激发创业创新动力、热情,以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企业运行体制作为保障,确保发展目标的达成。

变革已至,未来可期,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企业应对供应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具备现代化管理体系的组织,以更具活力、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市场主体。

(浙江物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