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1-06-08 11:35杨勇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力培养策略课堂教学

杨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力已经成为学生乃至未来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力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调查分析,进一步厘清学习力的概念,剖析学生学习力现状不佳的背后成因,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策略和方法。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和价值参考。

【关键词】学习力 课堂教学 培养策略

一、学习力的概念与结构

学习力的概念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阐述,从具体内涵来看,最常见的是“三要素说”,即学习力是指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集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为一体的综合体(见图1)。

(一)学习动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需求是学习动力产生的前提,态度、习惯是学习动力得以产生和持续的保障,它们都缺一不可。

(二)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的要素体现在目标的规划度、优秀的意志品质和为目标实现而需要的持久力和坚持度。以上两点更倾向于非智力因素层面的研究。

(三)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要素更倾向于智力因素层面,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能力的大小固然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存在,但后天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可塑空间很大。

二、学习力表现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某校二年级和五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共计发放问卷97份,问卷内容共设置了22个问题,涵盖“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调查结果看,有80%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状态不良的问题。低年段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良主要表现在: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差,上课或做功课时东张西望,小动作多,专注力低,容易受外界干扰,懒散,积极性差。高年段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良主要表现在:厌学情绪,学习压力大 ,经常有厌烦情绪,自信程度低,没有学习目标,缺乏毅力,容易放弃。

(二)成因分析

1.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和根本。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素材没有兴趣,无法产生学习和探索新知的需求,这一指标二年级占比67%,五年级占比79%。综合分析后可以发现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学习内容有关,同时也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数学本身素材相对枯燥、内容相对单调。教师如果以本为本,不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机械地为教而教,只注重教的结果而忽略丰富而生动的探究和体验过程,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兴致全无。二是内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习惯不良和学习态度不端正上,对于任何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厌其烦地培养、教师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形成。

2.毅力不坚

在调查中发现,小学高年段只有14%的优秀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是有规划有目标的。由此可见,学业没有规划是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没有学习毅力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很多学生表现出意志品质不坚强,凡事不能坚持,有兴致时会积极参与,遇到些困难或麻烦就会放弃。

3.能力欠缺

调查中发现,學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部分学生对知识“学得快、忘得快”;二是对新知识接受慢,理解困难,学习吃力;三是看上去似乎都会,但总是做不对题。综上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因素主要表现在认识、理解、记忆、思维和创造等方面,且各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认识不全面就无法真正理解,理解不深刻机械记忆效果就不好,影响进一步思考和创造。

三、数学学科学习力的培养策略

基于学习力概念的剖析和当下学生学习力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需要全方位构建,多角度发力。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非智力因素层面,主要体现对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毅力的培养;二是智力因素层面,主要体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认知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以下主要从智力层面阐述。

(一)呈现有过程的认知—提升认知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构建的完整过程,呈现“有过程的认知”,开展“有过程的学习”,在有过程的学习中理清知识脉络,打通前后联系,促进新知理解更全面和更深刻。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一课时,在探索算理时教材呈现了这样的例题:3.8×3.2=( )。

【教法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小数乘小数,计算的方法是将小数看作整数来计算,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然后就从算出的积的右边起数上几位点上小数点,你们明白吗?下面请大家尝试着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交流)

【教法二】

师:同学们,请大家先观察今天学习的乘法计算与之前学习的乘法计算有什么区别?

生:乘数都是小数。

(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差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生长点)

师:对于乘数是小数的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集体交流)

师:如果将式子中的每一个乘数分别看成整数,它们各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算出的积有什么变化呢?

生:每个乘数相比原来都分别扩大了10倍,得出的积比原来扩大了100倍。

师:若要想得到原来的积还得怎么办?

生:当然要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课件辅助呈现学生思维的全过程(见图2)。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进行表述,总结算法,加深理解。

对比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教与学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认知力方面的效果优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开展有活动的探究—提升探究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做数学”,通过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搭建可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充分经历直观感知、动手实践、想象归纳、演绎推理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下是在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时,一位教师的处理:

师(引导):同学们,要研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我们可以怎么研究?

生:举例子。

师:可以举一些例子,然后观察这些例子,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

师:(PPT呈现探究表)拿出你的探究单(见表1),先自己举一些例子,观察后,再写出你的发现。

师:(几分钟后)现在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一下。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相比较于教师举例、学生观察、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和过程,显然,这位教师的处理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其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学生在此探究活动过程中要经历自主采集数据、独立计算分析、主动发现规律、总结归纳结论的完整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力就能得到不断提升。

(三)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提升思维力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和驱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提升学生思维力的重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数学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系统性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一课时,教师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系统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师:10究竟可以分成几和几?我想看看哪个同学本领最大,能够全部说出来,而且能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

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有序地将10的分成完整地表达出来了。

在此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让学生全部说出来,“全部”的目标驱动是促使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或重复;二是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这一挑战性目标是对学生前面还不太深刻的思维又一次有力的助推,“迫使”学生不得不开展深刻、系统的思考,进行有序的表达。

(四)把握有挑战的契机—提升创造力

恩格斯說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可见,创造力在人的实践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创造力作为人类能力体系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创造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重要关注点。以下以笔者教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侧面积》一课为例。

圆柱侧面展开还可以这样……

【背景】这是一节关于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探究课,教材提供了下面的例题图。以求商标纸面积是多少为问题导向,如何求这个商标纸的面积呢?在师生交流和例题图的暗示下,教师引导学生沿着商标纸的接缝处剪开(见图3)。

学生把商标纸展开,发现是一个长方形,其中这个长方形的商标纸的长就是这个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即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学过程进行得很顺畅,结果很快得出,学生也都理解了。没有任何问题吗?笔者想,是不是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推导就这样了,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剪法呢?如斜着剪行不行,公式是否能够顺利推导出来?带着这样的想法,笔者引领学生开展了如下创造性的探索:

【情形一】

将圆柱侧面斜着剪开得出平行四边形(见图4)。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圆柱的高,于是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圆柱底面周长×高。

【情形二】

将圆柱的侧面沿曲线或折线剪开得出不规则图形(见图5)。

通过剪切、平移将侧面展开后的不规则图形转化为长方形,由此依然可以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圆柱底面周长×高。

由此可见,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无疑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给予空间,搭建平台,全面关注学生学的动力,让学生在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力。

猜你喜欢
学习力培养策略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