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抗生素致肠道菌群紊乱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6-09 02:58李新秋兑丹华姜良飞蔡晓靖
北方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菌群失调宿主益生菌

李新秋,佘 勇,陈 军,兑丹华,周 淼,冯 华,姜良飞,陶 峰,蔡晓靖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广东 广州 510030;2.仁怀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贵州 仁怀 5645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贵州 遵义 563000)

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1]。本次研究就益生菌对抗生素致肠道菌群紊乱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非肠道疾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予以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0例)、将予以抗生素联合益生菌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8.57±6.29)岁。观察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8.61±6.25)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对照组。抗生素:根据患者自身病情予以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与其他类。

(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规格:0.5g)4片/次,3次/d。

1.3 评价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21d后比较两组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程度。使用无菌盒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革兰染色查菌。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程度对比

观察组菌群失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菌群失调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程度对比[例(%)]

2.2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

观察组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

2.3 两组IL-6、TNF-a水平对比

观察组IL-6、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IL-6、TNF-a水平对比

3 讨论

肠道不仅是机体正常的组成部分,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同时肠道中还存在复杂的肠道菌群,它们对宿主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肠道菌群紊乱患者腹泻多为淡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如蛋花样。真菌感染可呈泡沫样稀便,有腥臭味,脓血便;葡萄球菌感染可排黄绿色稀便,伴有腹胀,腹痛一般不著,吐泻严重者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升高、血压下降;白色念珠菌感染一般多从上消化道开始,蔓延到小肠甚至肛周,鹅口疮常是白色念珠菌肠炎最早的信号,如小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可引起多次的无臭黏液脓性粪便,有时可呈水泻,伴有消化不良,如治疗不及时,可扩散至呼吸道、泌尿道甚至脑组织;绿脓杆菌感染能产生蓝绿色荧光素使粪便带绿色,但并不经常引起腹泻,个别病例粪便中有粉一般腹痛轻,少数伴恶心、呕吐、多有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可发生休克[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菌群失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菌群失调程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6、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抗生素致肠道菌群紊乱患者予以益生菌干预,可降低菌群失调发生率及菌群失调程度,提高CD4、CD8、CD4/CD8水平,降低IL-6、TNF-a水平。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3]。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包含四大作用机理: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4]。大剂量或者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应用广谱抗生素,当敏感菌被杀灭或者被抑制,其他不敏感菌借机会大量生长繁殖,引起新感染的细菌可以是在正常情况下对身体无害的寄生菌,由于菌群改变,其他能抑制该菌生长的无害菌为药物所抑杀后转变为致病性菌,或者也可以是原发感染菌的耐药菌株,故抗生素的使用需依据抗生素的适应证进行选用[5]。益生菌能耐受胃酸和胆盐,黏附在宿主肠道上皮细胞上,清除或减少致病菌的黏附,抑制致病菌。益生菌自身结构成分可作为抗原直接发挥免疫激活作用,增强机体固有免疫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6]。可合成消化酶,参与肠道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维持肠道菌群结构平衡,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降低肠道黏膜渗透性,从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7]。

综上所述,抗生素致肠道菌群紊乱患者予以益生菌干预,可降低菌群失调发生率及菌群失调程度,提高CD4、CD8、CD4/CD8水平,降低IL-6、TNF-a水平。

猜你喜欢
菌群失调宿主益生菌
媒介取食偏好和宿主群落组成对多宿主-媒介系统疾病风险的影响
复合益生菌在高蛋白日粮水产养殖动物中的应用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益生菌?
益生菌的是与非
慢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分析
鸟界“神偷”——大杜鹃公审案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喝益生菌饮料不如喝酸奶
抓住自然宿主
绦虫大战,争夺宿主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