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奄包在脑梗塞眩晕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6-09 02:58涂巧梅张海玲
北方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症候脑梗塞量表

涂巧梅,张海玲

(1.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内二科 211600;2.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内三科 211600)

脑梗塞目前已经成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1]。眩晕是脑梗塞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特征为空间定向紊乱而引起的运动错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带来了严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2]。目前西医治疗脑梗塞眩晕常常以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等药物为主,但是疗效并不理想。中医药在脑梗塞的治疗中具有悠久的传统和确切的疗效,其中中药热奄包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方法,近年来在颈源性眩晕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本研究探讨了中药热奄包在脑梗塞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6例脑梗塞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于2020年7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脑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4],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②首次发病;③脑梗塞后出现眩晕症状;④患者或家属同意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以及出血性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患者;②合并由于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导致的眩晕,以及脑梗塞发病前存在美尼尔病等导致眩晕的疾病;③热敷部位皮肤存在感染以及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包括4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阿司匹林100mg qd、尼麦角林片10mg tid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热奄包技术治疗,用法:川芎、红花、当归、制川乌、牛膝、艾叶、赤芍、凤仙透骨草、桂枝、伸筋草各15g,大青盐500g,将以上药物研末与盐混匀后装入特制布药袋,放在恒温箱中加热到65℃,将加热好的热奄包置于患者大椎及双侧风池穴等处,以患者耐受为宜。间隔3~5min后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持续热敷时间为30~40min每日2次,药包每周更换一次。并教会患者可以在家中用微波炉将药袋加热自行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中医症候积分及平衡能力

治疗前后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断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其中眩晕、头脑昏沉、目眩为主症,根据轻重程度依次记为0~6分;恶心、呕吐、食少、嗜睡、胸闷、痰涎为次症,根据轻重程度依次记为0~3分;舌脉异常程度依次记分为0~2分;同时判断患者的平衡能力,评估工具用Berg平衡量表[5]。该量表由14个项目组成共56分,分数越高则说明平衡能力越好。

1.3.2临床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指患者眩晕等症状体征消失或者基本消失,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率≥95%;显效为眩晕等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率≥70%而<95%;有效指治疗后眩晕次数减少,其他症状体征均有所缓解,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率≥30%<70%;无效指治疗后达不到上述标准甚至加重者。以痊愈、显效及有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方法选择t检验、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平衡能力比较

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在两组均明显下降,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平衡能力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总有效率在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高龄化现象的加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脑梗塞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供应脑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形成血栓,进而造成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也可能因为脱落的血栓进入颈部动脉或脑动脉,引起脑部供血阻断或血流量骤减,导致局灶性脑供血不足,使相应血管支配区域的脑组织出现软化、坏死[6]。眩晕是脑梗塞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常感觉自身或外界事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旋转及晃动,以及恶心呕吐、耳鸣、站立不稳等症状,部分患者易诱发头痛、意识不清等,此外,眩晕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且常常反复发作从而对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7-8]。

脑梗塞在中医学上归属于“中风”等疾病的范畴,脑梗塞后眩晕多是由于阴阳失衡、气血紊乱所引起,由于风虚内作以及肝火旺盛、风痰上扰、气亏血虚,进而导致眩晕等症状的发生[9]。中医药在中风及眩晕等疾病的治疗中均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中药热奄包技术属于中药湿热敷疗法,指的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特定穴位或患病部位,通过热奄包的热蒸汽促进局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加快血液循环,利用其药效和温度两方面的作用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等治疗目的[10]。本研究中所用川芎、红花、当归、制川乌、艾叶、凤仙透骨草、牛膝、赤芍、桂枝及伸筋草等药物多具有行气开窍、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止痛等功效,再辅以大青盐以及热力的作用,共同起到温热肌肤、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及祛瘀止痛的作用[1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所含的正丁酰内酯等多种成分具有良好的透皮性,并具有镇痛、抑制炎症反应及保护神经、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川芎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藁本内酯、川芎嗪等可以发挥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动力学及促进松弛肌肉的作用;艾叶则可以发挥抗氧化,以及镇静镇痛的作用[12-13]。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在两组均明显下降,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了在西药基础上进一步使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可以改善脑梗塞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平衡能力,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另一方面,采用中药热奄包兼顾热疗与药疗,对于患者的居家治疗有利,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较高。

综上所述,中药热奄包应用于脑梗塞眩晕的治疗可以改善眩晕症状及平衡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症候脑梗塞量表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更正说明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症候透析及对策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