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09 09:54李继森宗新顺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天津30045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核磁医学影像胆结石

李继森 宗新顺 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 (天津 300452)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到本院进行诊疗的110例疑似肝外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阳性患者95例,阴性患者15例。对所有患者均开展腹部CT检查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观察两种方法对不同大小肝外胆结石诊断准确率,观察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对于直径>9mm的肝外胆结石,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为100.00%(35/35),显著高于腹部CT的80.00%(28/35),P<0.05;对于直径≤9mm的肝外胆结石,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显著高于腹部CT的73.33%(44/60),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敏感性为97.89%(93/95),诊断特异性为100.00%(15/15),诊断准确性为98.18%(108/110);腹部CT诊断敏感性为75.79%(72/95),诊断特异性为60.00%(9/15),诊断准确性为73.64%(81/11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腹部CT,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

肝外胆结石主要是指发生在胆总管内的结石,比如胆总管结石等。肝外胆结石患者主要症状为胆汁排泄受阻以及胆道阻塞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黄疸、高热以及寒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对于肝外胆结石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更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对肝外胆结石主要应用医学影像技术进行诊断,比如腹部CT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等[2]。腹部CT在临床肝外胆结石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对肝外胆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性质进行有效显示,但是关于腹部CT诊断准确率尚存在一定的争议[3]。核磁胰胆管成像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对肝外胆结石进行准确成像,有助于从各个角度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4]。为了探寻更为有效的肝外胆结石诊断技术,本文对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到本院进行诊疗的110例疑似肝外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肝外胆结石临床症状,并均行手术治疗。在研究对象选取过程中排除心功能不全患者、沟通障碍或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11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1例(55.45%),女性患者49例(44.55%),年龄31~77岁,平均(50.83±8.46)岁。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10例疑似肝外胆结石患者中确诊患者95例,其中结石>9mm患者35例,结石≤9mm患者6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书面同意书。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开展腹部CT检查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

腹部CT检查:患者在检查前8h需要禁食禁饮,在检查时对患者静脉滴注1.5mg/kg造影剂,应用美国GE公司Light Speed VCT XT 64排螺旋CT机。让患者取仰卧位,首先对患者开展动态容积灌注及成像,然后沿着从头到足方向对患者开展常规扫描和增强扫描,之后对患者肝脏下缘以及隔顶之间区域进行扫描。在检查中基于患者病情合理设置扫描层厚和层距,通常来说扫描层厚和扫描层距分别为6mm和8mm,螺距为1.5。在扫描过程中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重点观察。

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患者在检查前4h需要禁食禁饮,应用荷兰飞利浦1.5T多元核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开展T2w-SPAIRRT序列、B-TFE序列、MRCP-HR-3序列及T1W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将数据信息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

由两名具有丰富诊断经验的诊断医师共同对患者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

(1)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对不同大小肝外胆结石诊断准确率;

(2)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开展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对不同大小肝外胆结石诊断准确率

对于直径>9mm的肝外胆结石,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为100.00%(35/35),显著高于腹部CT的80.00%(28/35),P<0.05;对于直径≤9mm的肝外胆结石,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显著高于腹部CT的73.33%(44/60),P<0.05。

2.2 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敏感性为97.89%(93/95),诊断特异性为100.00%(15/15),诊断准确性为98.18%(108/110);腹部CT诊断敏感性为75.79%(72/95),诊断特异性为60.00%(9/15),诊断准确性为73.64%(81/11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比

3.讨论

肝外胆结石发病率较高,主要症状表现为胆汁排泄受阻、胆道阻塞、黄疸、高热以及寒战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并发肝脓肿以及胆管炎等,增加治疗难度,病情严重的还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因此对肝外胆结石患者的治疗应该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近些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其在临床肝外胆结石诊断中开始广泛应用。腹部CT在腹部疾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对腹部积液、结石以及穿孔等进行有效观察[6]。但是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腹部CT仅通过单一横断面影像进行诊断,容易出现漏诊情况[7]。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沿任意方向进行切层,有助于诊断医师对病变部位进行全面观察,进而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同时核磁胰胆管成像在对病变组织观察中,不会造成组织阴影影像,成像较为清晰,可以更加准确定位病变部位[8]。本文为了分析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选取110例疑似肝外胆结石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核磁胰胆管成像对于较大和较小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腹部CT(P<0.05),同时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显著优于腹部CT诊断结果(P<0.05)。

综上所述,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相比腹部CT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

猜你喜欢
核磁医学影像胆结石
上海某三甲医院CT、核磁大型影像设备的管理、配置和使用分析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一句话说明白影像检查
X光、CT和核磁如何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