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置管的肠外营养支持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06-09 09:54张晨天津市北辰医院营养科天津3019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置管胃肠成功率

张晨 天津市北辰医院营养科 (天津 3019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肠外营养支持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围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将其分为PICC组(60例)和CVC组(60例),比较两组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置管7d后营养支持效果。结果:PICC组置管时间(5.67±1.21)min少于CVC组(8.14±2.33)min,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6.67%)高于CVC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7d后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均有所降低,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前及置管7d后组间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的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且置管操作时间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

手术是治疗胃肠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患者往往由于术后营养不良而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从而影响预后[1]。因此,如何给予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以静脉导管置管的方法在肠外营养支持中具有广泛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使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中心静脉位置,从而为患者提高药物或营养支持的一种手段[2]。本研究探讨了PICC置管的肠外营养支持在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术前严重营养不良,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共纳入120例,根据患者围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将其分为PICC组(60例)和中心静脉导管(CVC)组(60例)。其中,PICC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2~68岁,平均(59.11±7.24)岁;肿瘤类型:胃癌16例,直肠癌20例,结肠癌24例;导管留置时间8~19d,平均(11.06±2.17)d。CVC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2~69岁,平均(59.36±6.87)岁;肿瘤类型:胃癌19例,直肠癌18例,结肠癌23例;导管留置时间8~20d,平均(10.85±2.20)d。研究经院伦理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选用美国巴德公司产7617405,7655405型PICC导管及相应的置管包,置管过程由专业护士进行操作。PICC组置管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选择右侧肘正中静脉为穿刺静脉,穿刺前使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湿化导丝,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选择与皮肤呈45°角穿刺静脉,回血后推进插管鞘,松开止血带,撤出穿刺针,然后将导管插入并缓慢推进10cm以上,撤出导管鞘,将导管推至中心静脉位置处,撤出导丝,生理盐水冲洗后固定好导管。CVC组置管方法,选择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穿刺置管位置,常规消毒铺巾后,以30~45°角穿刺并置管,置管深度5cm以上,置管完成并将导丝撤出后固定牢靠即可。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②比较两组置管7d后营养支持效果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置管时间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

PICC组置管时间(5.67±1.21)min少于CVC组(8.14±2.33)min,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6.67%)高于CVC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置管时间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置管7d后营养支持效果比较

两组置管7d后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均有所降低,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前及置管7d后组间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置管7d后营养支持效果比较

3.讨论

胃肠肿瘤手术后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较为普遍,而肠外营养支持可解决这种营养不足的问题。肠外营养支持是将预先调配好的,富含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乳、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要素的营养液通过静脉置管的方式提高营养支持的一种手段,在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营养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静脉置管方法包括CVC置管和PICC置管两种。CVC置管是直接对中心静脉进行穿刺置管,而PICC置管是通过对外周静脉穿刺后将导管推送至中心静脉位置的一种方式,两种方法均是肠外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3]。相较于CVC置管的肠外营养支持,以PICC置管的肠外营养支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保留时间长等特点[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置管前及置管7d后组间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两种置管方法均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供应提到良好的支持效果。但PICC组置管时间少于CVC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CVC组。结果提示,相较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操作时间更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更高。同张晓婷等[5]相关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PICC置管的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且置管操作时间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

猜你喜欢
置管胃肠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