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6-09 09:54李春冬抚顺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辽宁抚顺11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鼻窦鼻窦炎鼻腔

李春冬 抚顺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 (辽宁 抚顺 113000)

内容提要: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传统鼻窦开放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0.12±2.34)min、术中出血量为(40.12±2.3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鼻内镜手术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具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慢性鼻窦炎是指患者的鼻窦发生慢性化脓性的炎症,引起患者产生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嗅觉障碍、头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鼻窦炎慢性者较急性者多见,通常是多个鼻窦同时受累。目前,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疗法,大多数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可以达到临床痊愈,但亦有少数的疾病常反复发作,这类人群通常伴有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过敏等特异性的体质[1]。传统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是鼻窦开放术,但这种方法手术持续时间长,且术后有一定几率发生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临床,鼻内镜就是其中一种。本文以8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鼻内镜手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8~57岁,平均(33.16±1.98)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3.11±0.78)年,12例单侧发病,31例双侧发病;对照组年龄20~56岁,平均(33.39±2.12)岁,病程9个月~7年,平均(3.54±0.56)年,10例单侧发病,32例双侧发病。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1)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2];(2)年龄18~75岁;(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年龄18岁以下,75岁以上;(2)排除因其他脏器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慢性鼻窦炎的患者;(3)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4)排除心脑血管重大疾病患者;(5)排除孕妇、哺乳期及有妊娠计划的女性患者;(6)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7)排除重大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2组患者术前1周先行鼻窦CT检查,评估患者患病情况,然后采用常规抗感染、局部激素治疗。术中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进行局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

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3]:等麻醉剂发挥作用后,打开鼻内镜,找到患者的钩突组织并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将其切除,然后将筛泡充分暴露在术者的视野中,有鼻息肉者应将息肉摘除,视患者的个体情况,适当开放筛窦、额窦、蝶窦及上颌窦,并扩大后三者的自然窦口,保留其中鼻甲的周围组织,最后使用明胶海绵将鼻腔进行填塞。

对照组采用传统鼻窦开放术进行治疗[4]:以鼻中隔的凸面作一切口,并分离鼻中隔骨膜和软骨膜,向内置入鼻中隔扩张器,将其两侧的黏骨膜适度撑开,然后将中鼻甲后部予以切除,使蝶窦口充分显露在术者视野中,由后向前将患者的蝶窦前壁进行切除,并使蝶窦、额窦开放,切除上颌窦的自然口,术后用凡士林纱布条填塞患者的鼻腔,2~3d后取出。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例数/43×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得的全部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0.12±2.34)min、术中出血量为(40.12±2.3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耳鼻喉科较为常见、多见的疾病,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主要与患者鼻腔结构发生变化、鼻腔外围壁侧发生病变等有关。慢性鼻窦炎若不能及早治疗,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且有可能使患者的各种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加重,严重者还可能引起颅眼肺并发症,导致患者的视力发生改变,甚至引起感染的加重而导致患者死亡[5]。所以对于慢性鼻窦炎,应当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上,通过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多数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可获得临床痊愈,但是传统鼻窦开放术术中出血量多,且容易发生并发症,故探索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已成为迫切需要。

鼻内镜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医疗光学设备,可以对患者的鼻腔进行较为详细检查,鼻内镜手术相对于传统术式具有广泛的优势[6]:(1)手术视野较清晰,术者可以清楚的看到鼻腔内的结构并进行手术切除;(2)属于微创手术,其可以在不影响周围正常组织的情况下病变组织完整的切除,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鼻腔黏膜,使术后鼻黏膜功能迅速的恢复正常,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据本研究显示,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0.12±2.34)min、术中出血量为(40.12±2.3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2%,较之传统鼻窦开放术组有着较明显的优势,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应用鼻内镜手术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具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鼻窦鼻窦炎鼻腔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鼻腔需要冲洗吗?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