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2021-06-09 09:54张海燕辽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辽阳11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摘除术宫腔镜息肉

张海燕 辽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辽宁 辽阳 111000)

子宫内膜息肉在女性疾病中比较常见,容易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等症状,且还会表现出月龄周期不规律、月经量增多等情况,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临床分析得出,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灶常位于宫腔当中,临床治愈具有一定的难度[1],常规刮宫术治疗效果一般,且反复操作容易对患者造成创伤。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宫腔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中可实施宫腔镜息肉摘除术,直视下操作,能够保证息肉完全摘除,又具有足够的安全性[2]。本研究结合以往资料分析在子宫内膜息肉中应用宫腔镜息肉摘除术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择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年龄21~35岁,年龄均值为(30.32±1.67)岁,患病时长为6个月~3年,平均(1.03±0.37)年,其中32例存在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20例出现月经量增加的情况、18例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的情况。研究组:患者年龄22~36岁,年龄均值为(28.58±1.13)岁,患病时长为8个月~3年,平均(1.10±0.42)年,其中30例存在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23例出现月经量增加的情况、19例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的情况。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临床确定符合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标准,在手术之前3个月均没有进行激素治疗,符合手术适应症,对治疗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患者,无法接受宫腔镜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刮宫术治疗。先对患者实施全麻或是局部麻醉措施,通过阴道扩阴器来将患者宫颈部位暴露,再进行宫颈位置的消毒,患者宫颈部用棒状宫颈扩张器来扩张,再用刮匙将患者宫腔息肉刮除并送去检查。

研究组:宫腔镜息肉摘除术。对患者实施腰麻,完成麻醉后置入宫腔镜,在宫腔镜下对患者宫颈管、宫腔、双侧宫角、输卵管开口情况进行详细观察,査看空腔内形态、内膜结构后,继续深入宫腔镜探查宫底、输卵管开口附近的内膜结构。直至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呈卵圆形、锥形或指状突起)。为避免子宫穿孔,应在电视屏幕的监视下置入腔镜,操作时间不宜超过5min。在排除患者存在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后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比较小且为单发的,则可以直接在宫腔镜的直视下摘除处理,对于处于育龄期且具有生育要求、存在多发病变的患者则可以通过宫腔镜来进行全面刮宫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抗生素应用时长、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复发率、受孕率。其中各项手术指标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详细记录,血红蛋白含量通过标准检测方法检测得出并记录;复发率在治疗两个月后进行子宫内膜检查得出。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

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抗生素应用时长方面,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s)

表1.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术中出血量(mL)抗生素应用时长(d)对照组 60 16.78±3.86 10.98±1.20 6.45±0.34研究组 60 12.50±2.57 7.59±0.82 3.28±0.29 t 8.501 7.664 8.673 P 0.002 0.002 0.002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月经量以及子宫内膜厚度

在血红蛋白含量、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含量、月经量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对比(±s)

表2.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含量、月经量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对比(±s)

子宫内膜厚度(mm)对照组 60 118.69±20.18 168.79±25.30 8.70±0.57研究组 60 138.60±21.27 152.67±22.39 6.19±0.61 t 12.370 10.573 8.503 P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含量(g/L)月经量(mL)

2.3 比较两组复发率

两个月后进行随访调查,对照组复发例数为12例,占比20.00%,研究组复发技术为3例,占比5.00%。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10.376,P=0.001。同时,检查患者是否能够受孕,了解两组受孕率,其中对照组能够受孕的例数为45例,占比75.00%,研究组能够受孕的例数为56例,占比93.33%,研究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χ2=10.632,P=0.002。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在临床妇科疾病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子宫内膜息肉容易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严重程度仅次于子宫内膜增殖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年龄范围比较广,已经成为十分受重视的妇科病症。目前,临床还未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多数研究认为息肉主要的来源为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尤其是基底部内膜。针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有必要不断分析其治疗方法,主要是因为根据临床诊断以及检查后可以选择的刮宫手术效果一般,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比较大,需要进一步分析更好的治疗方案。

目前,在临床治疗当中已经广泛应用到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也可应用,是唯一能够在直视的状态下对患者子宫内膜生理以及病理变化进行检查的方法。在妇科中也已经广泛应用到微创手术,其创伤性小、手术高质量[3]。宫腔镜息肉摘除术属于近几年所应用的新技术,其治疗效果显著,在摘除的过程中能够将患者的卵巢功能保留,同时不需要开腹、具有较小的创伤性,能够保证术后恢复,主要是宫腔镜息肉摘除术能够将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彻底切除,疾病复发率比较低[4]。该技术对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将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的同时也建议一起切除息肉旁的内膜组织,将一切复发的可能性切断;针对具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而言,在将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时也需要注意息肉旁浅层内膜,将子宫内膜切薄即可,能够帮助内膜层修复得更加光滑、平整,提高受孕率[5]。

本研究针对本院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息肉摘除术治疗,结果得出该手术方法具有无创性,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低,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低,能够间接帮助患者提高受孕率,该方法较传统方法在治疗效果上更占优势,能够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摘除术宫腔镜息肉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