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6-10 07:54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8期
关键词:消肿滤器尿激酶

张 彦(通讯作者),宋 波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80)

深静脉处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凝结血块的产生,易引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行动不便、下肢肿痛,并伴有严重的麻木感、烧灼感等,会对血液纤维蛋白原溶解起到抑制作用,当血液凝块发生自溶情况时,会致使患者出现肺动脉栓塞,甚至危及生命,或引发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1]。因此,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应采取及时有效的疏通血管办法,临床多采取抗凝、溶栓及手术取栓办法进行治疗。手术取栓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临床目前多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溶栓进行治疗。本文对两组患者分别使用足背浅静脉顺行治疗办法及经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消肿情况、治疗相关参数及治疗效果优良率进行比较,数据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通过治疗先后顺序区分法将其分为常例组、实验组两组,例数分别为常例组(n=40)与实验组(n=40)。常例组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57~63周岁,平均(60.66±2.34)周岁;实验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56~64周岁,平均(60.73±3.27)周岁。患者个人资料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校验合格。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术:取患者仰卧位,患处皮肤消毒,采用巴德公司生产滤器,切开组织后将32个下腔静脉滤器于患者一侧颈内静脉穿刺植入。在此基础上联合置管溶栓治疗。

常例组采用足背浅静脉顺行穿刺办法,于皮肤表面放留置针,将25~65万单位尿激酶与生理盐水相溶并缓慢滴入,持续治疗7 d[2]。

实验组经溶栓导管溶栓治疗:于患者下肢腘、髂、股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在导管丝穿过血管栓塞位置时,将长度25~45 cm的溶栓导管置入,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位置。将24~66万单位尿激酶与生理盐水相溶并经过溶栓导管注入患者体内,2次/d,持续治疗7 d[3]。

两组患者在置管溶栓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休息,将患者抬高25°,以保证血液循环的畅通,并给予患肢4 500 IU/12 h小分子肝素进行辅助治疗,对其凝血功能进行监护,并在治疗6 d后采用血管造影检查其下肢血管腔的溶栓效果,根据有无出血、溶栓效果等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案调整。当患者发生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时,需植入支架在患者体内以扩张静脉腔。溶栓治疗结束后,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遵医嘱给予华法林钠片(厂家:Orion Corporation;规格:3 mg×100片/盒;文号:H20171095)配合抗凝治疗,防治血液再次出现凝结情况。整体治疗结束后取出所有滤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消肿情况、治疗相关参数及治疗效果优良率。下肢消肿率=[(治疗前的下肢周径差-治疗后的下肢周径差)÷治疗前的下肢周径差]×100%。治疗相关参数包括溶栓持续介入时间及尿激酶总量2项。优秀: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治愈,经血管超声波检查显示,血管畅通无阻塞;良好:患者下肢肿胀、疼痛、青紫等症状明显缓解,血管堵塞疏通效果良好,剩余血栓<50%,需进一步治疗提升疗效;欠佳:患者的症状未显著改善,血栓检查无显著变化,血栓部分仍≥50%。治疗效果优良率=优秀+良好。患者的下肢消肿率越高,溶栓持续介入时间越短,尿激酶总量给药越少,治疗效果优良率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t检验检测计量数据,以平均数值±标准差值(± s)表示,χ²检验检测计数数据,表达以“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下肢消肿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消肿情况均显著优于常例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下肢消肿情况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的下肢消肿情况比较( ± s)

组别 例数 大腿周径差/cm 大腿消肿率/%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0 5.97±1.93 1.45±0.77 76.35±21.45常例组 40 6.11±2.24 3.62±1.89 41.19±15.67 t 0.2994 6.7248 8.3711 P 0.7654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小腿周径差/cm 小腿消肿率/%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0 3.83±1.93 0.93±0.48 76.38±29.58常例组 40 3.66±1.77 1.78±1.12 52.77±24.87 t 0.4105 4.4117 3.8638 P 0.6825 0.0000 0.0002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均完成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溶栓持续介入时间及尿激酶总量数据不具备统计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参数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参数比较( ± s)

组别 例数 溶栓持续介入时间/h 尿激酶总量/万单位实验组 40 5.67±2.13 219.43±53.83常例组 40 5.81±2.34 223.76±58.57 t 0.2798 0.3442 P 0.7804 0.7316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常例组。数据比较统计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比较[n(%)]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后,患者由于血管阻塞等出现下肢肿胀、剧烈疼痛及皮肤青紫等症状,对其日常行动造成影响,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发生下肢坏死,需要截肢治疗,或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急性发作常见于妇科、外伤、肿瘤、股骨头置换等手术后,通常采用导管插入机体内行血管栓塞的疏通治疗、全身溶栓给药及抗凝辅助治疗等[4-5]。溶栓治疗是在患者机体内部置入导管并输入溶栓药物,对其体内的纤维蛋白酶原进行激活,从而帮助快速溶解下肢栓塞,使血液流通无阻,清除其下肢血栓,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足静脉浅皮肤顺行注入尿激酶给药,药物需随着血液流动到达靶部位,药物见效较慢[6-7]。因此溶栓持续介入时间相对较长,尿激酶给药总量相对较多,且相同治疗时间内下肢消肿率不理想,因此直接插入溶栓导管的作用效果更显著。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展易引发肺栓塞,因此应采取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办法,但由于血管栓塞使滤器插入难度增加,因此应先对患者进行超声多普勒探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血管栓塞位置及官腔尺寸,穿刺成功后,可使用造影剂显示患者各静脉,但当其下肢静脉血液栓塞出现充盈缺损时,应将治疗方案改为经颈静脉穿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溶栓插管方式对溶栓的持续时间及尿激酶总量的影响较小,给药剂量也应视患者实际情况酌情调整。治疗的基础上应给予小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阻断血栓发生蔓延,并激活其体内的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帮助血栓的疏通,恢复正常血液流动。溶栓药物也可配合治疗,缩短整体治疗时间,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概率。

综上所述,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期间,使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下肢血流阻塞情况,缩短治疗时间,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值得使用。

猜你喜欢
消肿滤器尿激酶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Denali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单中心经验
两种工况下8 种腔静脉滤器疲劳强度的对比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花粉过滤器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Aegisy型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