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在腰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6-10 07:54王懋成
医药前沿 2021年8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腰椎间盘

朱 华,王懋成

(兴安界首骨伤医院脊柱科 广西 桂林 54130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骨科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严重者或经过三个月以上正规保守治疗无效,且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需要行外科手术的治疗[1-2]。目前,椎间孔镜手术方式由于创伤小,康复快效果佳,被广大专家学者推崇[3]。但是如果结合加速康复的理念进行治疗,使椎间孔镜技术效果更加满意[4]。

加速康复的基本理念是通过进一步优化围手术期的各种医护处置方式,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术中术后生理和生活质量、达到更快康复的目的[5]。而有关加速康复模式在椎间孔镜摘除椎间盘髓核手术中的应用,目前也比较热门。我院颈肩腰腿痛科将加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腰椎椎间孔镜摘除椎间盘髓核手术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颈肩腰腿痛科收治的126例使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均进行加速康复。加速康复项目是我院2019年进行的新技术项目,所有患者同意并在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进行项目化管理。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颈肩腰腿痛科收治的91例使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使用常规康复方法的单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ODI功能评分、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6]

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单个腰椎间盘突出症,CT及MRI检查均显示单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2)有明确的神经根性症状,且与突出阶段相对应;(3)经正规保守治疗达3个月以上且无明显效果。排除标准:(1)伴有腰椎不稳、骨性腰椎管狭窄等需开放手术者;(2)合并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3)既往有相应阶段腰椎手术史者。

1.3 手术方法

患者采取俯卧位,在X线C臂透视定位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局麻,局麻成功后,使用尖刀从穿刺点切开皮肤,切口长约8 mm,与脊柱矢状面呈10~25°夹角刺入导针,X线C臂透视正侧位,导针穿到预定位置后。依操作规程建立工作通道。再次X线C臂透视,确定其位置是否良好后,如果显露充分及位置良好,可持续用生理盐水冲洗视野,用椎间孔镜下的髓核钳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随后探查椎管、神经根管,神经根。期间可不定时询问患者感激,以免伤及神经根。神经根松解完毕后,可用射频消融使纤维环成形。彻底镜下止血后,缝合切口。检查病人患肢直腿抬高及受压神经根支配区感觉[7]。

1.4 术前处理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术前宣教的基础上,以口头详细介绍疾病的知识和本次手术技巧技术,提前介绍手术室环境,术中配合要点等,消除患者术前紧张情绪[8]。患者术前不需要6 h前禁水禁食,术前2 h可适当补充流质饮食[9]。

1.5术后处理

对照组术后禁食6 h,不用镇痛泵,待术后疼痛缓解后逐步下床活动。观察组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镇痛[10],术后使用康复药膳术后一方(米汤、生晒参、三七、生姜、鸡肉末熬制而成)。术后2~4 h则佩戴腰部支具逐步开始下床活动。术后当天指导患者行直抬腿活动及腰背肌功能锻炼(五点支撑)[11]。术后3~5天可出院。

1.6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其疗效[12]。ODI评分标准共10项每项分值5分。

每个问题从轻到重有6个选项,依次为5~0分,总分50分,如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版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次观察对象的计量资料用(± s)形式表示,两组之间的对比采用t检验;P值取0.05。

2.结果

两组间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min)、首次下床时间(h)、术后住院天数(d),术后3天(VAS)评分、术后一个月ODI功能障碍指数对比见表2,加速康复组(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VAS评分传统组(对照组)(P<0.05)。手术耗时、手术后一个月ODI功能障碍指数与传统组(对照组)无差距(P>0.05)。说明在腰椎间盘微创手术过程中结合加速康复,是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更早,在院时间缩短,有利于患者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且术后远期效果与传统康复一致,见表2。

表2 两组间观察指标比较( ± s)

表2 两组间观察指标比较( ± s)

术后1个月ODI功能/分观察组126 61.2±7.3 8.7±3.6 4.5±1.31.3±0.73.4±1.6对照组 91 63.8±6.228.8±8.39.4±5.93.4±1.94.1±1.9 t 1.758 24.517 2.615 7.452 1.027 P 0.09 0.00 0.01 0.00 0.12例数 患者手术耗时/min首次下床时间/h术后住院天数/d术后3天VAS评分/分

3.讨论

加速康复在腰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为,采取通过基于循证医学理论的一系列治疗措施的优化,主要包括手术前宣教、经皮微创手术技术、麻醉方式、术后持续镇痛和术后的康复流程,可以实现患者手术后的快速康复。其过程全程贯穿整个住院期间,尤其重视患者及家属积极参加康复计划的重要意义[13]。其有以下几个优点:

(1)能快速缓解术后疼痛症状。患者术后持续镇痛的加速康复模式的重要项目。研究表明术后疼痛可致人体内环境产生紊乱,不利于恢复及早期的功能锻炼[14]。通过加速康复理念,麻醉科医师参与康复计划,共同制定全程疼痛管理的方案,采用提前镇痛及多种镇痛模式相结合方案,可以对疼痛减轻有明显效果。

(2)大大缩短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早期的腰部功能康复,术后不禁饮食,给予康复药膳术后一方,补充蛋白质和水,减少术后输液量,保护胃肠道的黏膜[15]。促进器官功能加速恢复的同时,减少了胰岛素抵抗和内生氮的损失,防止内环境出现紊乱以及出现相关的并发症,保证患者可以提早下床进行活动。术后患者早期即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佩戴支具腰围下床进行活动,增强其腰背肌的力量,促进腰背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下肢静脉淤血、深静出现脉血栓及长期卧床造成的坠积性肺炎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微创手术过程中结合加速康复,是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更早,在院时间缩短,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腰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