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阙穴贴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多发伤后胃肠功能障碍40例临床研究

2021-06-10 12:55周晓燕刘倩倩马柳一
江苏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神阙穴鸣音胃液

周晓燕 刘倩倩 刘 珍 马柳一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0)

多发伤是指机体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遭受创伤,其在急诊创伤中占比较高,主要原因有车祸、坠落等意外伤害[1]。胃肠道是多发伤后常累及的器官之一,多发伤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预示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和死亡率升高[2]。穴位贴敷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神阙穴为任脉之要穴,和督脉、冲脉、脾经、胃经等密切相关,治疗肠腑病证效果明显。我院自制中药膏贴敷于神阙穴治疗多发伤后胃肠功能障碍获得较好的疗效。本研究观察了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神阙穴贴敷对多发伤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多发伤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4.35±7.91)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为(19.78±2.31)分;手术治疗29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05±6.85)岁;ISS为(20.15±2.28)分;手术治疗2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IS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14076)。

1.2 诊断标准 多发伤诊断参照《多发伤病历与诊断:专家共识意见(2013版)》[3]。胃肠功能障碍诊断参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病情严重度评分及预后评估系统和中西医结合证型诊断》[4]: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胃引流液、便潜血阳性或出现黑便、呕血;腹内压(膀胱内压)≥11 cmH2O(1 cmH2O≈0.098 kPa)。符合其中1条即可确诊胃肠功能障碍。

1.3 纳入标准 符合多发伤的诊断标准,且符合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既往有原发胃肠疾病引起胃肠功能障碍者;有胃肠道外伤者;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者;近期服用抑制胃酸、保护胃肠黏膜和促胃肠动力药物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患精神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心电监护、抗休克、呼吸循环支持、抗感染、止血、禁食、胃肠减压、抑酸、肠外营养支持及对症等常规治疗措施。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阙穴贴敷。药膏药物组成:吴茱萸10g、丁香10g、细辛10g、乳香10g、冰片10g。以上诸药等份研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用黄酒调制成药膏,取约10g药膏置于贴纸上;患者取仰卧位,将药膏敷于患者神阙穴,用医用胶带固定。每日清晨进行贴敷,贴敷时间为6~8 h,每日1次,疗程为7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于入组前与干预3 d、7 d后记录2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并检测胃肠动力指标(胃残留量、肠鸣音次数和腹内压)、胃肠激素[生长抑素(SS)、瘦素(LEP)]及胃液pH值水平。

3.1.1 APACHEⅡ评 分 通 过APACHE Ⅱ评分[5]评估2组患者病情情况。包括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和既往慢性健康状况评分3个部分。评分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

3.1.2 胃肠功能障碍评分 通过胃肠功能障碍评分[4]评价2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肠鸣音无减弱,便血试验阴性,无呕血或黑便计0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或便血试验阳性计1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便血试验阳性计2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且有黑便或呕血计3分。

3.1.3 胃肠动力指标 胃残留量:应用负压引流胃内容物评估2组患者胃残留量。肠鸣音次数:通过腹部听诊记录1 min内肠鸣音次数。腹内压:清晨排空膀胱后,向尿管注射生理盐水,通过监测膀胱压力,从而间接测量腹内压。

3.1.4 胃肠激素及胃液pH值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SS、LEP水平。胃液pH值:吸尽胃内容物并用生理盐水洗胃后,抽取胃液,去头段胃液,不进气,用血气分析仪测胃液二氧化碳张力(PCO2),同时测出动脉血碳酸氢根离子(HCO3-)浓度,最后根据pHi=6.1±log[(HCO3-)/PCO2×0.03]公式计算出胃液pH值。

3.2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的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4]。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显效:减分率≥65%;有效:减分率≥30%,<65%;无效:减分率<3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患者入组前与干预后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见表1。

3.4.2 2组患者入组前与干预后肠鸣音次数、胃残留量、腹内压比较 见表2。

3.4.3 2组患者入组前与干预后血清胃肠激素及胃液pH值比较 见表3。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组前与干预后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组前与干预后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 与本组入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APACHEⅡ评分 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治疗组 40入组前 22.05±5.52 2.25±0.44干预3 d后 19.28±4.70* 1.78±0.48*干预7 d后 15.95±4.48*△ 1.15±0.66*△对照组 40入组前 21.83±5.82 2.15±0.53干预3 d后 20.40±5.52 1.83±0.55*干预7 d后 18.17±5.33* 1.47±0.68*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组前与干预后肠鸣音次数、胃残留量、腹内压比较(±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组前与干预后肠鸣音次数、胃残留量、腹内压比较(±s)

注:与本组入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肠鸣音次数/(次/min) 胃残留量/mL 腹内压/cmH2O治疗组 40入组前 1.18±0.96 208.00±45.64 18.60±3.75干预3 d后 2.37±0.90*△ 155.63±34.20*△ 17.10±3.64*干预7 d后 3.43±0.84*△ 94.25±31.55*△ 14.78±3.53*△对照组 40入组前 1.20±0.85 215.73±36.69 19.05±3.65干预3 d后 1.85±0.80* 180.15±31.42* 18.10±3.47干预7 d后 2.68±0.86* 128.80±26.32* 16.45±3.20*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组前与干预后血清胃肠激素及胃液pH值变化比较(±s)

注:与本组入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生长抑素/(ng/mL) 瘦素/(ng/mL) 胃液pH值治疗组 40入组前 26.38±6.38 9.83±2.07 7.27±0.17干预3 d后 32.75±7.15* 7.33±1.86*△ 7.32±0.18*干预7 d后 45.98±7.09*△ 4.50±1.59*△ 7.41±0.18*△对照组 40入组前 25.78±6.99 9.63±2.53 7.28±0.16干预3 d后 29.73±7.57* 8.45±2.41* 7.30±0.17干预7 d后 35.68±8.91* 6.25±2.05* 7.33±0.17*

3.4.4 2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疗效比较

4 讨论

多发伤后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血管丰富的胃肠道是对缺血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因此多发伤常累及胃肠,机制主要是肠黏膜缺血缺氧、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免疫系统破坏和营养障碍[6-7]。胃肠道缺血缺氧进一步引起肠道黏膜屏障损伤,胃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内毒素被吸收,进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8]。目前西医治疗多发伤后胃肠功能障碍有保护胃黏膜、促胃动力、肠外营养支持等,但由于胃肠本身耐受力较差,其疗效欠佳。

多发伤后胃肠功能障碍可归属于中医学“痞满”“便血”“腹痛”“便秘”等范畴,认为发病之本为外伤使气机紊乱、脾胃升降失调[9]。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受损则气机升降逆乱,进而脾运化和胃受纳、腐熟功能失常,最终导致人体之气血津液运行紊乱。“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清·喻昌《尚论篇》亦记载“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多气多血之冲,乃吉凶死生所攸关”,均强调脾胃之气有关人之生死,因此对于危重病人,中医亦重视脾胃。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特色疗法,不仅对穴位、经络具有刺激作用,同时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组织吸收发挥药理效应,发挥药穴双重治疗作用。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海,通达全身百脉,也是危重症治疗的常用穴位,《针灸甲乙经》记载“水肿大脐平,灸脐中”,说明神阙穴可用于治疗危重的胃肠疾病[10]1109。神阙穴位于脐部,角质层薄,且脐周分布有敏感的神经和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屏障薄弱,便于药物渗透吸收[11]。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是穴位贴敷最常用药物;现代研究表明,吴茱萸的有效成分透皮性强,易于吸收,其中吴茱萸碱对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吴茱萸次碱有抗黏膜损伤的作用[10]1111。丁香味辛、温,能温中降逆、行气止痛,《景岳全书·本草正》记载其能“温中快气”;现代研究表明,丁香挥发油透皮吸收作用好,且其有效成分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助消化,增加胃肠蠕动[12]。细辛味辛,性温,《本草正义》记载“细辛,芳香最烈……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有镇痛和局部麻醉作用[13]。乳香味辛、苦,性温,可调气活血止痛,其提取物能提高醋酸致胃溃疡大鼠溃疡再生黏膜结构及功能成熟度,提高溃疡愈合质量[14]。以上四味中药味皆辛,辛能散、能行,以调达气机、通行血脉,且芳香类药物透皮作用强,易于吸收。冰片味辛、苦,性微寒,能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本经逢原》记载冰片“味大辛善走,故能散热,通利关格结气”,常作为配伍中的佐药,其易透过皮肤,具有抗炎、镇痛功效,可提高其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5],而其微寒之性既能防止辛温药燥烈,也可“率诸药开结行气,直达病所”。黄酒味甘、辛,性大热,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常作为中药的辅料,有助于增强药物作用。

SS是创伤后对胃肠功能影响较大的一种胃肠激素,能抑制胃泌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释放,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酸蚀作用,是胃黏膜的防御因子,其与胃黏膜的抗损伤和抗氧化应激功能有关。LEP水平随创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可帮助判断预后情况[16]。胃液pH值是反映胃肠道黏膜局部组织氧代谢的敏感指标[17],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全身组织血液灌注和氧合情况,从而早期预测多器官功能障碍。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神阙穴贴敷能调节多发伤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激素的分泌,修护胃肠黏膜屏障,促进胃肠动力,有效改善多发伤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本次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指标较少,下一步拟延长随访时间以观察远期疗效并研究神阙穴贴敷对其他胃肠激素的影响,从而为穴位贴敷治疗多发伤后胃肠功能障碍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猜你喜欢
神阙穴鸣音胃液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自拟骨痨汤联合神阙穴拔罐对老年脊柱结核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莱菔子热奄包外敷神阙穴联合按摩疗法治疗胃肠胀气的临床观察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