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川滇缝隙间的隐秘时光

2021-06-10 15:03蒋曼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时光

蒋曼

四川会理与云南只隔着一条金沙江,地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川滇锁钥”之称。发达、持久的商旅带来了八方的人和物。明朝初年,开始修城砌墙。100多年后,落魄的状元郎杨慎从拱形门洞穿过。因为“大礼议”他被贬云南,永不召回。会理是他入滇前的最后一个驿站。他曾写下“莫唱离歌惨别颜,蜀云滇月共青山”的诗句,35年的流放生活中,会理到底是他胸中的一处关。关里关外,是不能细述的悲愁和遗憾。

最老的城墻如今只剩北城门,又称“拱极楼”。雄伟城楼下的拱形门洞,犹如时空隧道,风和人都从中来来往往,细水长流。几百年来,商人的马队把这里变成一方乐土。北方忽必烈的后人,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代,朱元璋从南京带来的士兵后裔,那些跨越大江大河的人因这温暖明亮的阳光而留驻,在各自的院落中储存乡愁,也埋下生根的种子。

斑驳的城墙上野草蓬松婆娑,沿着墙缝攀援垂吊,它绊系着岁月的脚踝。一轮新月中,古老的岁月还蜷伏在城墙和“永固北辰”的匾额上。

建于清雍正年间的钟鼓楼是古城的中心,以此辐射出东、西、南、北四条纵横交错的大街。街边店铺是小巧的木板楼房,青瓦屋脊、雕花挑梁把天际线描摹出古旧的模样,瓦缝中时有枯草,依然是峭楞楞,不伏不倒。

现代化被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阻挡,脚步迟缓。成昆铁路和雅攀高速成为新的河流,滚滚东去。这座真正的古城在缓慢的时光中得以保留,四街三关二十三巷,仍然弥漫着旺盛的人间烟火。

羊肉米粉店,粗桌陋椅,碗大料多。一口大铁锅,堆满了骨头和碎肉,白汤沸腾得快活。熟客一吆喝,老板娘就“龙飞凤舞”地煮粉,填作料,加肉臊子。七七八八的勺子锅铲漏瓢,是随意而潦草的日常,童叟无欺。路边摆的崭新铜火锅,按斤来卖;烟叶成捆打包,烟客坐在一旁吞云吐雾,心满意足。

素来山高皇帝远的边邑,多有剽悍粗粝的民风。然而,会理,这个距离昆明367公里,距离成都711公里的边远小城,远离中原文化核心圈,却有着浓郁的翰墨书香。

全长156米的科甲巷青石铺路,卵石镶边,厚墙翘檐,门楼俨然。明清时期,这里家家都有人考中科举。“进士第”“大夫第”的匾额高悬于厚朴大门上方,执着守护着家族的荣耀和对文明的皈依姿态。

曾经辉煌显赫的府邸,倔强地站立在时光中,任由雕梁绣户、画阁朱楼被剥蚀得黯淡。人在现代与古代的缝隙中生长、穿梭,然后像蒲公英一样离开。只剩下几百岁的老屋和高龄的老人,在阳光下佝偻着身子祭祖,拜神,汲水,涤衣,憩息。础石、青砖、门槛上的花纹细致精美,当年的匠心、雄心、野心工整摆放,嵌入时光的深处,留下了一个庞大家族的向晚夕照。

城里有供奉汉字始祖仓颉的仓圣宫,城外九层文塔高耸凌云,都年代久远,文气却一脉相承。明清时期,会理走出了390多位贡生、举人、进士,用生命接力中原文明,涤荡边邑山地的蛮荒。

长360米、宽4米的西成巷,从元明时期起,就是会理的集市贸易区,至今保留着几座完整的马店。这里刻有中国最早的城市管理公约。南来北往的商贩、马帮在这条小巷打尖、憩息,人声鼎沸。拴马的石墩被磨得浑圆光亮,无数人的归程和前程在此纵横交错,然后分道扬镳。西成巷忠诚呵护着疲惫的身躯,一盏灯,几壶酒,推杯换盏,新知故友,一席安寝,黎明起身,身前身后都是漫长的路。

龙肘山的杜鹃在春天准时开放,水从山的褶皱中流淌出来,汇成溪河,急急缓缓,穿过新城,阳光不会因岁月而衰老,蓝天清澈,大风劲道。流徙的人总会竭尽所能,把客地变成家乡的涟漪,一圈一圈都是似曾相识的熟悉。

猜你喜欢
时光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时光
永远向前的时光
燃烧的岁月
奇趣时光
两小无猜
送别
休闲时光
漫时光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