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

2021-06-10 02:31孟青龙
北方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格局营商内蒙古

孟青龙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内蒙古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必须从大处着眼,基于战略思维和宏阔视野进行顶层设计,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既要找到切入点、重点突破,又要强化协同性、统筹推进。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 循环畅通 产业支撑

一、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循环畅通

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国内循环的更大规模、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其关键在于循环畅通,至少分为三个层面。

(一)统一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的自我小循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市场还是在向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要素市场还远没有形成一个全国的统一市场。在一些地方地区,一些行业领域,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时有存在。内蒙古也不例外,煤炭、电力、林业等,也都还在向统一大市场的方向努力。现在要加入国内大循环,必须消除循环中的结构性、阻滞性因素和具体障碍,打破区域壁垒、行业壁垒,打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費等主要环节上的“堵点瘀点”,打造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自治区内首先形成一个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能畅通地循环起来,才能服务全国,服务全局,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

以流通为例,“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将全力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铁路公路航空齐头并进,建设齐齐哈尔至海拉尔至满洲里高速铁路,争取呼和浩特至朔州至太原、鄂尔多斯至大同至雄安等高速铁路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推动国道331线北银根至路井段等公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全力推进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等。同时,抓紧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深入推进乌兰察布—二连浩特、满洲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推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组织申报2021年国家物流枢纽,根本目的就是聚焦畅通循环,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二)良好营商环境

交通运输体系和物流枢纽都建立完备了,软环境不行,一样融入不了,而且软环境更重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今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就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强调要以更大力度和过硬举措扫除营商环境乱象、破除思想观念障碍、革除作风顽疾和腐败沉疴。在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纲要》15项重大任务中,就有深化以营商环境为基础的重点领域改革一项。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也提到,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这两年,内蒙古下了很大功夫,出台《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支持政策。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简易注销公告时间压缩至20天,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时间缩短1/3,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时间压减至5个工作日,自治区本级行政权力事项网办率达91%。建成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工程建设领域首张电子证书签发成功。营商环境比过去大有改善,但各盟市营商环境差距仍然较大,且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改善营商环境依然任重道远。

加入国内大循环,必须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与沿海地区比,我们现在还是部门太多,乱伸手、设障碍、搞歧视、推皮球、强插手、乱干涉等现象仍然存在,改革力度还不够,政府跟市场的关系问题还没解决好,怎样保持全区220多万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保持这些企业的健康生存发展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必须着力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2020年,全区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及时足额兑现政策红利,新增减税降费310亿元,减免社会保险费145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00亿元。还有很大的潜力要挖掘,特别是金融怎样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世界500强当中,我们盈利水平最高的企业不是制造业企业,全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还必须推动政策转型创新,加快产业政策从结构性、倾斜性向功能性、普惠性转变,提高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所以说,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很好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三)国内区域合作

实现国内大循环,需要以区域间的经济循环作为支撑。内蒙古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存在的梗阻,在全国范围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这一问题在区域间表现得更为突出。畅通经济循环,就必须破除区域壁垒,密切区域城乡经济联系,实现更加高效、更大范围的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内蒙古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首先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重要经济带,深化国内区域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流合作,加强同东北三省、沿黄省份互惠合作,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锡赤朝锦陆海通道建设,以一体化、经济带、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建设为抓手,以区域的“小循环”推动融入全国范围的“大循环”,在全国区域布局中寻求自身发展定位。

以京津冀为例,首都北京是科技创新中心,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强,而内蒙古的科技创新仍处于初级阶段。内蒙古这几年的R&D经费投入强度大概在0.86%的水平,远低于2.23%的全国平均水平;全年投入的R&D经费占全国比重仅为0.67%左右,且近年还有下降趋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仅占约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8个百分点。那么,可不可以在科技领域延续一种京蒙帮扶的形式,使内蒙古参与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去。与天津、河北在港口、物流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与周边毗邻省份建立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与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虽然距离较远,但这些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必须保持与这些地区的合作,如果能很好地与这几大区域融合互动、融通补充,融入新发展格局也就真正落地了。

当然,内蒙古地域辽阔,在融入上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侧重。比如呼包鄂重点打造城市群和一体化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主平台;呼伦贝尔侧重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和融入东北地区发展;乌兰察布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轉移?? 全方位融入经济带、城市群,加强内部各城市间的对接联动,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统一要素市场,强化产业链融合对接,形成协同发展优势,共同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

二、围绕产业支撑寻突破

内蒙古靠什么服务新发展格局,就是靠我们的优势 - -“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这是其它地区没有的或者不完全具备的。当然,要做好产业支撑这篇文章,就必须把服务融入全国新发展格局和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以建设“两个基地”为重点加快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促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十三五”末,内蒙古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超过8亿吨标煤,居全国首位。煤炭产能、外运量、发电量和外送电量均居全国首位;建成了全国最大、门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生产基地;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占全区电力装机35%,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十三五”初提升5个百分点,达到17%。2019年稀土出口1.46万吨,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75%,稀土功能材料及终端应用产品占比达53.6%。可以说,内蒙古建设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这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是国内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这就是内蒙古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底气和信心。

“十四五”时期,要按照习总书记指出的,进一步明确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能源方面,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能源产业和企业,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服务新发展格局。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服务新发展格局。推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探索形成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制度,服务新发展格局。实施能源综合利用升级改造,加强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加强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为碳中和贡献内蒙古力量,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稀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高效绿色开发白云鄂博稀土资源,建设国内一流的稀土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推动稀交所升级为国家级交易所,加快国家级稀土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

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十三五”时期,内蒙古作为全国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区粮食产量达到3664万吨,居全国第四位,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肉类总产量达到264.6万吨,羊肉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跃居全国第二,畜牧生产实现“十六连稳”;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形成2个千亿级、9个百亿级农牧业主导产业。

“十四五”时期,要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牧业,立足农牧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推动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农牧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形成粮食安全产业带和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升级计划,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服务丰富人民群众餐桌。完善农牧业服务体系,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牧业品质提升工程、基层农牧业科技服务行动,提升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夯实农牧业发展服务保障基础,服务广大农牧民。

产业方面,还涉及到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蒙中医药、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化工、冶金、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等方面,必须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方面,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必须瞄准需求端、发力供给侧,夯实产业基础,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打造竞争新优势,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最有力的抓手。

以上仅从畅通循环和产业支撑两个方面几个点上讨论突破口的问题,实际上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内涵丰富,必须全面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战略内涵,抢抓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在扩大内需、提升实力、畅通循环、深化开放等方面,聚力攻坚、靶向发力,服务融入“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格局营商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可爱的内蒙古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爱在内蒙古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