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止正”特色文化课程探索与实践

2021-06-10 10:32彭咏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小学

彭咏秋

【摘要】“上止正”三个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出自《周易大传·彖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把它作为学校特色文化进行建设,并把“上止正”文化课程化,作为一条值得探索与实践的道路。在进行“上止正”特色文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注意整合传统文化经典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创新出“上止正”特色文化课程。

【关键词】小学;特色文化课程;探索与实践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今社会主义新时代,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校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应该具有其个性与特色。本文以新开办飞鹅岭小学打造“上止正”特色文化课程为例,对学校特色文化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道是无情却有情——“上止正”文化内涵

1.三个字的整体内涵

《周易大传·彖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意为人应该像天一样刚健,像大山一样厚实,充足而有辉光,德行不断增长,崇尚贤能,强健而不妄行,这样才大吉大利。““上止正”“三个字,十分简单,看似平淡无奇,仔细推敲才能领会其内涵。三个字,笔画数为递进关系,“上”字增加一笔为“止”,“止”字增加一笔为“正”,寓意人生应该不断奋发努力,修成正道。《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正”为正道。三个字都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人必须有上进心,在积极上进的过程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做到“大智知止”,这样才能使人行正道,有正气,从而到达人生最高峰。把人生比作一辆驶向远方的汽车,“上”就是油门,是动力系统。“止”是刹车系统,危险时刻作出理智判断,要制动,避过危险。“正”便是车辆一路平安,走上“正”道,顺利到达远方。笔者认为,如果用数学式子表示:“上”+“止”=“正”。

2.三个字各有内涵

“上”的内涵。《易经》乾坤大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天体运转不息,刚强不屈,人应该学习效法天,永远努力前进,自强不息不断积极向上。《周易》里主张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历代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及曾国藩的“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等。可见,以“上”为义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止”的内涵。《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止不殆”即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隋代大儒文中子著有《止学》,他在《止学》中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止”的经典概念纳入寥寥字句中,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就不能做什么。例如,“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歇而谋远者逆”“君子不念旧恶,旧恶害德也”。曾国藩说:“《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安定的心,做到适可而止,才可以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做到内心平静,才能拥有直面挑战的力量。

“正”的内涵。《周易》:“蒙以养正,圣功也。”意为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良好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正”字为:人的行为正派、正直、公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公孙卫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即文天祥《正气歌》所说的刚正之气、人间正气,是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浩然正气。“正”是这种浩然之气的高度概括。

二、一枝一叶总关情——“上止正”文化的隐性课程

1.正门与标识文化探索与实践

由于飞鹅岭小学是新开办学校,没有大门,所以在设计校门时,要求融入学校文化。在设计师帮助下,大门的保安室外廊采用圆形,代表“上”,另一侧采用方形,代表“止”,大门称为“正”门。在正门校名旁装饰校徽,校徽采用“上止正”三字合体篆书为主体图案。因学校名为飞鹅岭小学,学校采用白天鹅作为吉祥物。白天鹅古称“鸿鹄”,是一种飞得又高又远的鸟类,也代表有远大志向的“鸿鹄之志”。学校一幅墙上设计有“鸿鹄图”:最上一幅鸿鹄展翅迎日高飞,代表“上”;中间一幅鸿鹄稳健平飞,代表“止”最下面一幅鸿鹄达到目的地在湖边栖息,代表“正”。通过这三幅图帮助师生理解“上止正”的文化内涵。

2.走廊楼宇文化探索与实践

因“上止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有很多名言、诗句。经全校老师共同搜索,整理出有代表性的三组名言,置于首层的为积极向上的文字材料,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置于第二层的为一些警告、劝诫类的内容,要求观者知止。例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第三层的走廊柱子挂上代表美好高尚道德情操的句子,表达“养正”“守正”。各层廊柱悬挂的历代名言颇为丰富,可以作为校本教材供师生平时读和记,通过“上止正”文化的耳濡目染,让学生享用一生。

学校共有四座连体教学楼,其中三栋直接用学校校风:“向上”“知止”“养正”为楼名,另一栋则采用与校名相关的“鸿鹄”作为楼名。

3.景观文化探索与实践

学校侧门正面有一面大墙,入学校者见这面墙很是唐突,所以要加以装饰。笔者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好是要有学生学习的榜样,而且这是学生每天回校与放学的通道,每天都能看到,受到鼓励。根据“上止正”特色文化,小学生最为重要的是“上”,即向上精神的培养。最终,学校决定在此墙以传统图案“五子登科”作为主题图案。“五子登科”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姓窦的人,在他的教育下,他的五个孩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经典蒙学教材《三字经》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典故便是取材于“五子登科”。教育的梦想便是希望学有所成,这与古代希望学生能登科及第是一样的。这个典故里有学生学习的榜样,五子相当于学生,每天习文练武。五子又相当于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子各有所指。五子登科典故也是全体家长值得学习的故事,因为窦燕山是一个好父亲、好家长,重视教育,把孩子都培养成才。同样这个故事也值得教师们思考,因为窦燕山为父亦为师,而且采用了“义方”,即科学、有效的好方法。作为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掌握教育规律,不断总结出好方法才可以教育好学生。“五子登科”确实是学校“上止正”文化大力体现向上精神的一处文化景观,可以每天鞭策着家长、教师、学生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小学
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 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