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超声引导可调弯鞘经颈内静脉途径封堵婴儿房间隔缺损121例报告

2021-06-11 03:24赵盛光包小辉杨立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头端鞘管颈静脉

张 娜 王 宁 赵盛光 包小辉 杨立平 文 平

(大连市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大连 510507)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治疗是体外循环下ASD修补术,疗效确实,无年龄、体重限制,但创伤较大,风险高,仅应用于原发孔型ASD或边缘条件不适合封堵的继发孔型ASD患儿[1]。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ASD创伤小,恢复快,但大型昂贵的放射线设备限制其开展普及[2],且经股静脉途径介入封堵ASD还受患儿体重和血管条件的限制。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经胸小切口ASD封堵术避免体外循环和放射线损伤,且输送途径短,便于操作,近十年来在很多医院开展起来,但是经胸小切口仍然会留下难以祛除的瘢痕[3]。可调弯鞘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新型输送鞘,鞘管头端可0°~180°调节,调节鞘管头端方向可以较容易地通过ASD。因此,对于低龄低体重且需要尽早干预的ASD患儿极其适用。目前,此技术国内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大连市儿童医院等少数医院开展[4~6]。结合TEE无辐射损伤引导和经皮介入无创伤的优势,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们使用新型可调弯鞘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在TEE引导下对121例ASD患儿实施封堵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大连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文号:DLEYLLSH171206)。术前均由患儿监护人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本组121例,男53例,女68例。年龄(9.3±2.8)月(7.4~10.7月),体重(8.9±1.6)kg(7.5~10.5 kg),其中<10 kg 82例(72.5%)。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胸片显示肺叶充血表现。心脏超声提示均为Ⅱ孔中央型ASD,右房右室增大,房间隔中部探及回声中断,大小(12.3±3.5)mm。心电图表现为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病例选择标准:单纯ASD,无其他心脏畸形,有明显的左心增大、心脏超负荷表现,缺损各边缘≥5 mm,房间隔最大径大于封堵器伞盘直径。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需要手术处理的心脏畸形;术前存在感染性疾病以及影响患儿手术预后的疾病;肺动脉高压,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1.2 方法

1.2.1 输送装置及封堵器 新型可调弯输送装置、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批文号:国械注准20173774478),见图1。

1.2.2 手术方法 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超声医师插入TEE探头,再次核实ASD大小、位置、边缘长度、厚薄情况,排除有无其他心血管畸形。选择短穿刺针穿刺右侧颈内静脉以最大限度避免损伤血管。成功穿刺后送入导丝,TEE 90°左右双心房切面显露上腔静脉,看到导丝证明穿刺颈内静脉无误。100 U/kg肝素抗凝,分级扩张皮肤,沿导丝送入可调弯鞘,若感受到前进受阻时严禁暴力输送鞘管,将导丝及内芯拔除,输送器外鞘轻轻旋转向前递送,即可顺利到达右心房。继续保持TEE 90°左右双心房切面,可看到输送鞘从上腔静脉进入右房,在TEE引导下调整鞘管深度,当鞘管头端位于缺损口时,旋转鞘管头角度,让鞘管头端进入左房,切换TEE到0°四腔心切面,调整鞘管头端深度,以免头端过深导致释放封堵器时损伤二尖瓣。选择合适的封堵器,TEE切到60°左右主动脉短轴切面,在此切面下先释放左侧伞盘,超声医师全程监测封堵器伞盘释放过程中有无损伤到二尖瓣。左侧伞盘完全释放后回撤输送鞘,待左侧伞盘完全与房间隔贴合时释放出右侧伞盘。封堵伞释放后做推拉试验,0°~180°多切面多角度检查封堵器卡位及稳定性,有无残余分流,二尖瓣返流,伞盘有无压迫冠状静脉窦,阻碍冠状静脉窦血流等。逆时针旋转输送杆,释放封堵器(图2)。释放完毕后超声医师再次检查以上各指标。最后拔出鞘管,穿刺点压迫止血,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均不需要输血,常规强心、利尿、抗感染(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 d)、抗凝。所有患儿出院后口服阿司匹林6个月(剂量为5 mg/kg)。

图1 ASD封堵器可调弯鞘 图2 A.食道超声下显示房间隔中部损损,各边缘长度均可;B.鞘管呈弧形弯曲通过ASD进入左房;C.左侧伞盘先释放;D.双房切面观察伞盘形态,有无残余分流,有无影响冠状静脉窦

1.3 观察指标

术后超声观察封堵器形态、稳定性,房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冠状静脉窦回流情况,有无心包腔积液和心律不齐。

2 结果

121例均经皮介入治疗成功,封堵器伞型良好,位置稳定,推拉实验证明固定可靠,房水平未见左向右分流,未影响冠状静脉窦回流。无一例中转开胸或经放射线引导完成手术。手术操作时间(19.6±4.3)min,出血量(17.0±4.2)ml,均无输血。术中使用ASD封堵器直径(11.0±3.0)mm。3例术中超声评估残余微量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无少量以上残余分流。4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房性期前收缩,出院前消失。4例术后出现穿刺点出血,重新加压包扎后止血,未发现穿刺点血肿、需要输血等情况。术后住院时间(3.5±1.0)d。

121例随访(14.3±5.1)月,复查心脏彩超、胸片及心电图,均未出现封堵器脱落或移位、残余分流、房室传导阻滞、瓣膜功能异常、心包积液、血栓栓塞、穿刺部位血肿、动静脉瘘、心内膜炎等并发症。3例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时未发现残余分流。

3 讨论

经皮ASD封堵术因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Ⅱ孔型ASD的主流治疗方式。最早的放射线引导方式对医护人员及患者造成难以估计的辐射损伤,而且大型昂贵的DSA设备也限制该技术在一些中小医院的普及。应用超声替代放射线进行引导,已成为介入治疗ASD的热点话题。由于TEE探头位于食管内,紧贴左房后壁,可以很清晰显示ASD和与周围的毗邻关系,准确测量房缺大小及边缘长短厚薄,完全不用担心声窗问题[7~9]。

低龄、低体重合并相对较大ASD的患者,因左向右分流量较大,早期即可影响生长发育且有心肺功能不全症状,需尽早手术治疗。目前,经皮介入治疗以股静脉为主要途径,但10 kg以下的患儿,股静脉较细,经股静脉途径可能造成血管损伤。婴幼儿颈静脉相对较粗[10],因此,对这类患儿选择经颈静脉路径进行介入治疗,可以减少血管损伤的发生几率,进一步扩大经皮ASD封堵治疗的适应证。

导管经颈内静脉途径通过ASD因为角度问题,且路径较短,应用普通鞘管不容易通过ASD。新型可调弯鞘头端可在0°~90°内调节方向,从而使鞘管安全、方便地进入ASD。角度调整合适后,可使鞘管头端与房间隔平面垂直,封堵器释放后可更容易卡住缺损边缘,不易弹落,理论上可以选择更小型号的封堵器,进一步降低对周围组织结构产生损伤的风险[11,12]。

由于新型可调弯鞘的应用和TEE视野的清晰度,显著降低该术式的操作难度,但仍需要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与术者配合默契,必须能够快速、清晰、准确与术者交流实时超声图像所见,及时告知术者导丝和导管所处的位置,避免术者操作过程中误损瓣膜或其他重要结构,术者也要掌握一定的超声影像知识,而且要有即刻转为开胸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能力。

尽管在技术上拓展经皮ASD封堵术的适应证,但经颈静脉途径同时存在一些潜在风险:①TEE是一种有创的引导操作,在行TEE前需要排除患儿食道占位性病变、食管憩室、先天性食管畸形、先天性或获得性上消化道疾病如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食管撕裂、穿孔食管裂孔疝、近期食管手术史、食管静脉曲张、咽部脓肿等。即便没有以上疾病的ASD患儿,术中偶然情况下也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所以要准备必要的预防和抢救措施。术中引导操作要轻柔,切忌暴力操作。②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由于静脉系统压力较低,且经颈静脉途径封堵后患者早期即可坐立位活动,进一步降低静脉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血肿。发生血肿多为鞘管偏粗、穿刺到动脉或压迫止血不当所致,且颈部组织疏松,有血管、神经及气管等重要组织毗邻,无法按股静脉处方式加压包扎,故应注意预防。③心包填塞或血气胸:由于婴幼儿颈静脉偏短,穿刺置入的动脉鞘管如果置入过深,可能导致上腔静脉损伤,严重者可能导致血胸、血气胸甚至心包填塞。因此,动脉鞘管的置入深度应较常规的股静脉置管深度更浅。④心律失常及三尖瓣的损伤:经颈静脉途径进行操作时,导管导丝进入右心房后直接朝向Koch三角区及三尖瓣,较股静脉途径更容易刺激房室结造成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调整鞘管方向时若不慎进入右心室,亦有损伤三尖瓣腱索的风险。因此,需严格控制经颈静脉途径的适应证,避免在常规患者中使用该方式,以免增加额外的风险。

目前,首选的介入治疗路径还是以股静脉为主,经颈静脉行ASD封堵术仅用于低体重、ASD较大的患儿,尽管该技术拓宽经皮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但需严格把握此方法的适用人群,避免潜在的风险。

猜你喜欢
头端鞘管颈静脉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经右侧成角狭窄的头臂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一例
水下作业工具快速换接装置对接容差性研究与仿真分析∗
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研究
超声监测辅助心电图引导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的价值
自制简易肌腱引导器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临床应用
经皮经肝胆道硬镜联合鞘管治疗肝胆管结石
强生新一代豪韵® FOCUS+超声刀
注射器针帽巧在吸痰连接管中的应用
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