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2021-06-11 09:22朱宝平于丹丹曾聪慧赵波高亚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4期
关键词:铜绿单胞菌葡萄球菌

朱宝平 于丹丹 曾聪慧 赵波 高亚敏

烧伤主要是指热、化学物质、电能、辐射等引起的皮肤、黏膜乃至深部组织的损伤,其中皮肤热烧伤较为常见。据统计,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人数中,烧伤仅次于交通事故。烧伤患者感染发生率也高于其他外科疾病。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增加了治疗难度。烧伤患者在烧伤部位失去对皮肤的保护,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为微生物入侵人体提供了条件,容易造成创面感染,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同时,由于体位关系,伤口局部受压时间较长,局部组织循环不良,潮湿、积液、缺氧、脓液等导致伤口加深,细菌繁殖,加重感染。因此,控制感染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环节[1]。选择有效的抗菌药是治疗的关键,但由于抗菌药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近年来,随着新型抗菌药的广泛使用,耐药菌不断增加。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对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并对其耐药性进行研究。本研究分析了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烧伤患者共150 例,其中,男82 例,女68 例;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65.55±14.86)岁;所有的菌株分离来源于患者的创面、中段尿、痰液等;烧伤原因:烫伤80 例,火焰烧伤41 例,电烧伤19 例,化学烧伤有10 例;烧伤面积:10%~80%。

1.2 方法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避免操作失误,病原菌分离鉴定必须严格遵守临床检验相关操作标准。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检测培养基质量,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鉴定细菌的设备是VITEK2,利用VITEK2可以有效地分析病原菌的类型,进而得到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主要采用纸片扩散法。①用接种环将培养基中的病原菌接种到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将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CF)调整为0.5。为了便于将菌液涂抹在药敏试验(琼脂扩散法)平板上,可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②在药敏试验(琼脂扩散法)平板上,显示药敏纸的粘贴距离应>2.4 cm。将药敏试验(琼脂扩散法)平板放入35℃的孵化器中,18 h 后取出,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果。③以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质控菌进行质控。④对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和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出300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50株,占50%,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80 株),大肠埃希氏菌 (50 株),阴沟肠杆菌(16 株)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50 株,占50%,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86 株),表皮葡萄球菌(52 株)为主。见表1。

表1 150 例烧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细菌耐药性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总耐药率在55%(47/86),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在10%(9/8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度达100%(80/80)。

3 讨论

在收治的烧伤患者中,由于烧伤创面较大,损伤表皮甚至真皮,再加上手术过程中的一些因素,患者容易发生继发感染,不仅让患者痛苦不已,还影响了创面愈合,增加了治疗时间,治疗更加困难,尤其是面部的烧伤患者中,手术技术含量高,避免感染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由于抗生素在中国的滥用,许多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因此,临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烧伤整形手术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预防感染提供理论依据[2]。

烧伤患者早期创面可检出细菌,但属于表面感染。如果是严重感染,导致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可能会随着病程的变化而改变。烧伤创面有大量受损失活组织,是细菌繁殖的好地方。烧伤创面细菌不断生长繁殖,侵入邻近组织,可导致全身侵袭性感染。全身感染是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共分离出300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50株,占50%,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80 株),大肠埃希氏菌 (50 株),阴沟肠杆菌(16 株)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50 株,占50%,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86 株),表皮葡萄球菌(52 株)为主。细菌耐药性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50%,但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部分特异性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如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达100%。可见,烧伤创面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尽管近年来烧伤的理论研究和治疗方法不断深化和完善,但通过监测细菌分布和药敏情况制定的抗感染方案也越来越多[3,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性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烧伤后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可导致死亡。大肠埃希菌当它侵入身体的某些部位时,会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和腹泻。表皮葡萄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总之,对于烧伤患者的治疗,预防创面感染是重中之重。在患者救治过程中,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根据药敏结果正确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降低伤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在收治的烧伤患者中,由于烧伤创面较大,表皮甚至真皮受损,由于患者缺乏对人体第一屏障的保护,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手术时间较长等因素使其容易继发感染。感染病原菌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导致其他疾病,在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其中,面部整形的患者要特别关注,这对手术要求很高。如果患者感染了病原菌,手术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供患者适时使用,尽可能避免感染,以提高手术效果[5,6]。

烧伤和整形手术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在不同的医院有所不同,但一般规律是相同的。为此,研究收治的烧伤患者中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病原菌谱及耐药谱,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7,8]。

现阶段我国医院感染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菌,严重影响康复进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生进行抗菌治疗的难度。葡萄球菌是收治的烧伤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病原菌,耐药率在50%以上,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尤其高,但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因此,抗葡萄球菌药物的选择非常有限,需要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分布也很广,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很高,这可能是由于临床使用头孢菌素过于广泛所 致[9,10]。同时,也有部分特异性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如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达100%,可见,通过耐药性分析,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显示,主要的感染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方面,特异性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猜你喜欢
铜绿单胞菌葡萄球菌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一例水牛疥螨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鸡葡萄球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