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2021-06-11 16:55丁茁
锦绣·上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贝多芬

丁茁

摘要: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著名作曲家之一,在他创作的众多器乐作品中,钢琴奏鸣曲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方式,极大推动了钢琴音乐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贝多芬不同时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进行探究,更深入地了解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更好地运用到演奏中。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出生于德国波恩,世界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在他所有器乐作品中,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音乐中的《新约全书》,这些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优雅严谨,又开启浪漫主义的美妙先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期刊文献、学位论文从曲式结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详细研究贝多芬早、中、晚期钢琴奏鸣曲,其中相关期刊768篇,硕士论文151篇,国内会议2篇,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有较高水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贝多芬每个时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风格特征各有不同,这与他当时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

一、贝多芬钢琴鸣奏曲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交替的时代,受到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追求自由和正义,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信仰共和,崇尚英雄,贝多芬创作出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经典作品。即使一生坎坷,患有严重的耳疾,没有组建家庭,在孤寂生活中依旧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在作品中表现愤闷和不羁,在音乐中表达对自由、正义的向往和渴望,给人以力量和信仰。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各创作时期的音乐风格

(一)早期:融合成长期(1792-1800)

贝多芬创作初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作品问世的时间虽较晚于莫扎特等人,但一经问世便引来无数人的追捧与喜爱。在他早期钢琴奏鸣曲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品里融入的多种元素中,既含有莫扎特奏鸣曲丰富的情感元素,又继承了海顿独特古典元素,完美实现了古典音乐和启蒙运动趋势的融合。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个性张扬鲜明,节奏灵活多变,又呈现出爆发力十足的力量,震撼人心的和声和自由奔放的旋律感。

而隨着贝多芬创作能力的成长和成熟,他慢慢将更多的个人主观意识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他的第八首钢琴奏鸣曲《悲枪》,这首作品无论是曲式结构、创作技法,还是音乐的内涵,都充分地表现除了贝多芬先生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中期:个人色彩强烈期(1800-1815)

贝多芬在创作中期正是启蒙运动的思潮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的时期,贝多芬的作品主题也无不体现着启蒙运动的思想精髓。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里,贝多芬不断进行钢琴奏鸣曲结构和内容的改革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强烈个人特色的作曲风格。在贝多芬创作中期的代表作品中,《暴风雨》和《黎明》是两部广为流传的永恒经典作品。

“黎明”代表着慢慢黑夜的结束,也代表着新的一天,光明的来临。《黎明》这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对前期奏鸣曲进行的又一次革新,他努力摆脱过去的格调,在新作品中放入了新的演奏技巧,营造出的壮丽感,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这首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表现形式来看,都堪称贝多芬最为成功的曲目之一,体现了其创作鼎盛时期的艺术特点。广泛吸收民间音乐的丰富养料,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完成了对传统奏鸣曲的一次伟大变革。以充满诗意的“黎明”命名的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广为人知的悲情曲目不同,此首奏鸣曲给人一种欢愉畅快的感觉,处处洋溢着朝气、活力,以及清新的气息,成为贝多芬中期创作风格急剧变貌的代表作。

《暴风雨》,是贝多芬创作中期最被人们熟知且比赛演出率最高的钢琴奏鸣曲之一。那时的他,不仅听觉衰退还有精神危机。《暴风雨》就是杂那段最难熬的岁月里创作出的,反映出当时贝多芬内心的痛苦、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晚期:成熟升华期(1815-1825)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晚期,正是欧洲大陆封建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宗教势力、封建势力疯狂的反扑,各国之间的反动势力相互勾结。而此时,贝多芬又遭遇了,家庭变故以及精神危机、耳疾、经济压力等人生中的诸多不幸,各种困扰给他当时的生活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在经历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多重磨难后,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也陷入了低潮,其作品的风格和对情感的表达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但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找回创作的激情,写出的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也可称为震慑心灵、时代,绝唱的大作。而这些作品的精神便是贝多芬历尽众多磨难挫折后的内心真实写照。在创作形式上,这五首钢琴奏鸣曲相比较早,使中期的作品更富哲理性,体现了浪漫主义思想。

其中《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晚期完成的钢琴奏鸣曲中第29首,是比较深刻的作品之一。在音乐风格上,不仅回到古典主义大型曲式的规整严谨,而且对音响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探索,体现出一种为正义勇往直前和以意为之的非常性格。通过这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的音乐创作进入了晚期高峰,并明确了以后的艺术方向。这个时期的创作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他在音响材料、音乐风格特征上的更高追求与革新,更为重要的是,他在音乐意境上的开拓和深入思考。

三、结语

在欧洲封建统治下最黑暗的时期里,贝多芬以音乐为剑,以音符为语,痛斥封建黑暗统治,歌颂生命与梦想,使处于黑暗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为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勇气和斗志。贝多芬在他所处的艰苦社会背景条件下坚持努力创作,创造出了全新的奏鸣曲结构形式,为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贝多芬的钢琴鸣奏曲是被众人所仰慕和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人们从经典音乐作品中感悟生命之美,品味艺术之妙。在贝多芬传奇创作历程中, 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就像是他对自己整个音乐人生的自述,直白热情、富有生命力,最后走向音乐最深处。

参考文献

[1]孙平平.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以贝多芬奏鸣曲《热情》为例[D].哈尔滨师范大学.

[2]王政.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3]万莹.钢琴教学中的贝多芬音乐分析——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J].高教探索,2018(12).

[4]彭珊. 贝多芬钢琴鸣奏曲的音乐特征分析[J].北方音乐,2015(11).

[5]王蕾.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晚期风格特征研究[J].北方音乐,2015(12).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猜你喜欢
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贝多芬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莫扎特与的钢琴奏鸣曲与演奏技巧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31 Nr.3》创作与演奏分析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