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确教育观引领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2021-06-11 01:31刘光军姚晓侠梅超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刘光军 姚晓侠 梅超

【摘 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应该紧扣并超越数学课堂知识,使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逐步形成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和深度把握,并在知识内化上具有持久性和可迁移性。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探索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教师需要逐步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改善学法,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从正确教育观的视角论述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

【关键词】教育观念;核心素养;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052-0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6个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虽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决了数学教育教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对怎样培养的问题,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实际上,无论以怎样的路径来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都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更离不开高中数学教师的指导和引领。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需要紧扣并超越数学课堂教授知识,使学生能在数学课程学习中逐渐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和深度把握,有效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同时,实时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帮助和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分析,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基于正确教育观,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如下几点思考。

1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1.1  “理解好”高中数学教材

就各个阶段的数学教材的编制情况来看,数学教材一直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师生对数学教材内容的理解直接影响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能否“落地”。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执教时不仅要做到深入浅出,更要做到总揽全局,帮助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理解好高中数学课程的标准、理解好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的意图、理解好教材知识间的融合与贯通、理解好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间的关系[1]。

1.2  “利用好”数学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法宝”,也是搭建师生对话桥梁的“文化中介”,是现代高中数学课堂上为学生准确传递数学知识、思想、观点的素材。在实际教学的优化环节,教师要对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强化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和融合;对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语言进行通俗化或浅易化处理,降低学生理解教材语言的难度,让学生容易接受教材想要呈现的知识,防止学生厌倦高中数学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对“新高考”理念下高中数学教材的思想进行深入挖掘,深入剖析教学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转变,避免学生的数学学习停留在解题的表层而未能触及数学本质,从而深化高中数学教学成效,通过深入挖掘、利用高中数学教材实现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2]。

2   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研究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可以发现这一数学教材为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肥沃土壤”,问题是该以怎样的方式让蕴含其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呢?显然,这就需要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此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但是,如果在这一环节,教师仅依靠浅层次的教学,自然难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预期目标。对新时代的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只有打破浅层次教学惯性,尽可能地将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推向纵深,灵活运用深度教学的手段,才能在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有所突破。这里的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在深刻把握数学知识本质的基础上,让学生适度参与教学过程,用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态。

如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教学,多数教师会按照教材给出的定义,即通过观察有限的特殊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归纳出定义。但是,并不是所有函数的图象都容易画出。这样的定义显然有局限性,必须由“形”的对称性抽象概括“数”方面的定义。即函数 y= f(x) 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y= f(?x) = f(x) ,函数 y= f(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y= f(?x) =? f(x) ,将“数”与“形”自然结合,再继续挖掘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总结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和具体步骤。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

3   树立自主的“学习观”

针对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除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度参与数学课程之外,还需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拓宽有效的课后阅读。这样才能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夯实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此外,在目前的教学安排中,课后往往存在着很多能被学生利用的连续时间段。这些时间段的存在,恰恰能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充分的时间支持,让学生能够遵循自己的内心想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开展研究,收获比较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效果[3]。

笔者认为,数学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阅读习惯,促进核心素养强调的必备品格与学科能力的提升,还可开阔学生的数学学科视野。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数学阅读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数学教材中提及的定义和阅读材料,而应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育平台或网络上为学生甄选一些与数学学科有关的教材解讀、书籍或期刊杂志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关于数学学法、数学名人传记、数学文化、数学艺术、数学趣题、数学应用等拓展内容。笔者认为,在未来优化高中数学素养教育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育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要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才会认真地阅读、主动地思考。就这一层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难问题这一常用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使学生围绕该问题展开阅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后续数学阅读的效果。如在学完高中数学“数列”知识后,笔者就给出了一首古诗:“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数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试问塔尖几盏灯”,力图通过这一蕴含数学原理的古诗,激发学生参与数学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在阅读之后不由自主地产生从中寻找问题实质的欲望。

其次,教师要适度引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受心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高中生在阅读时很容易出现各种理解上的偏差。对此,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心态,不急于纠正,而是尝试将这种偏差转为提升阅读能力的资源,从资源辨析的角度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二次阅读,帮助学生在反复阅读和思考中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达到对症“自疗”,避免再错。

最后,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众所周知,“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只有引导学生参与有关阅读感想的交流和思考,才能确保这一环节数学阅读的效果。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后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时,教师可以定时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分享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中表达自己对数学阅读材料的理解和疑惑,鼓励学生在分享、探讨中解决这些疑惑。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在数学知识上的理解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与数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实现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助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体系的进一步革新和完善。

综上所述,从高中教材观层面看,只有保证教师“理解好”教材、“利用好”教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生根发芽”;从教学观层面看,只有深刻触及数学知识本质,使学生切实参与深度教学过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开花结果”;从学习观层面看,只有引导学生在课后有效阅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才能“硕果飘香”。

【参考文献】

[1]罗增儒.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研修——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南京)会议上的发言(整理)[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25).

[2]王沛钰,李祎.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树立的几种观念[J].数学通讯,201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刘光军(1980~),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