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花青素型甘薯新品种赣薯6号的选育

2021-06-15 14:29兰孟焦吴问胜肖满秋侯隆英葛瑞华
中国蔬菜 2021年5期
关键词:黑斑病紫薯根腐病

兰孟焦 吴问胜 肖满秋 潘 皓 侯隆英 葛瑞华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

甘薯是江西省重要的旱粮、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14.6 万hm²,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地和旱薄地。甘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甘薯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的保健食品,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紫心甘薯除含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花青素。研究表明,甘薯花青素具有抗氧化、防癌、抗癌、减缓衰老以及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功能(Kano et al.,2005;马淑青 等,2010;张慢 等,2014;陈伟莉 等,2015)。与其他色素相比,甘薯花青素具有较强的耐热性、耐光性,稳定性好(尹晴红 等,2004;Cevallos-Casals &Cisneros-Zevallos,2004),被 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因此,选育富含花青素的甘薯新品种成为近年来甘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也及时制定了食用型和高花青素型紫薯品种审(鉴)定标准,其中高花青素型紫薯要求鲜薯花青素含量>400 mg · kg-1(丁凡 等,2017)。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立足于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育种目标,加强高花青素型甘薯新品种的培育,2011 年开始采用集团杂交育种技术,经过近10 年的系统选育,成功选育出适宜鲜食和加工、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的高花青素型甘薯新品种赣薯6 号。

1 选育过程

母本赣10-25 是本所2008 年从日紫13 集团杂交选育中筛选获得的中间品系。株型半直立,中长蔓,顶叶绿色,叶片绿色、三角形带齿,茎绿色,中等粗细,分枝8~10 个;薯块纺锤形,紫皮紫肉,结薯整齐,平均单株结薯5.2 个;花青素含量292.0 mg · kg-1,干物率28.6%,熟食品质较优;抗黑斑病,耐贮藏。集团父本由赣薯1 号、徐薯18、农林47 等15 个国内外优良甘薯品种组成,遗传背景差异较大。

2011 年在海南三亚通过集团杂交获得实生种子1 025 粒,2012 年春季在江西南昌播种实生种子,每系实生苗栽插3 株,收获时按照鲜薯产量、色素含量、大中薯率、薯形等指标要求筛选单株;2013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4—2015 年参加江西省区域试验,2017—2018 年推荐参加全国多点试验,2019 年进行生产试验。2021 年3 月获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甘薯(2021)360005。近年来在江西、湖北、江苏等长江流域春夏薯区累积推广种植3 500 hm²。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13 年在本所横岗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5 行区,每小区种植100 株,株距25 cm,垄宽80 cm,小区面积20 m2,对照品种为宁紫薯1号。5 月下旬栽插,10 月下旬收获,全生育期147 d(天)。试验结果表明,赣薯6 号每667 m2鲜薯产量为2 074.60 kg,比对照宁紫薯1 号(1 824.95 kg)增产13.68%,差异达显著水平;每667 m2薯干产量为607.86 kg,比对照(490.92 kg)增产23.8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1.2 区域试验 2014—2015 年在江西赣州、吉安、新余、九江和南昌进行特用组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5 行区,每小区种植100 株,小区面积20 m2,对照品种为宁紫薯1 号。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栽插,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收获,全生育期145 d(天)。试验结果表明(表1),赣薯6 号两年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2 028.5 kg,比对照宁紫薯1 号增产9.06%;平均每667 m2薯干产量590.6 kg,比对照增产17.51%。

表1 赣薯6 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1.3 全国多点试验 2017—2018 年在江西南昌、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安徽合肥、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和徐州7 个试验点进行甘薯全国多点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2.8~24.0 m2,栽 插 密 度3 200~3 705 株 ·(667 m2)-1,对照品种为宁紫薯1 号。5—6 月栽插,10—11 月收获,全生育期133~162 d(天)。受各试点环境条件、栽插密度、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赣薯6 号鲜薯、薯干产量较对照增减产幅度较大。两年多点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为1 784.9 kg,比对照宁紫薯1 号增产13.56%;平均每667 m2薯干产量为540.1 kg,比对照增产37.25%(表2)。

表2 赣薯6 号全国多点试验产量结果

2.1.4 生产试验 2019 年在江西赣州、吉安、高安进行生产试验,小区面积334 m2,2 次重复,对照品种为宁紫薯1 号。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栽插,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收获,全生育期146~158 d(天)。试验结果表明,赣薯6 号在3 个试点均表现为植株生长势强,封垄快,结薯早而集中,大中薯率高,每667 m2鲜薯产量1 895.0~2 396.0 kg,比对照宁紫薯1 号增产11.27%~21.95%。

2.2 品质

2018 年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赣薯6 号花青素含量和干物率,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测定还原糖、VC、可溶性糖、粗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表明(表3),赣薯6 号薯块花青素含量466.0 mg · kg-1(FW),干物率29.9%,综合品质优于对照宁紫薯1 号,适合鲜食及全粉加工。

根据国家甘薯品种鉴定食味评价方法,2018年进行全国多点试验时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人员,分粘度、甜度、香味、纤维含量4 项指标进行打分(表3)。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赣薯6 号食味总评分为73.6 分,略高于对照宁紫薯1 号(70.0),综合评定熟食品质优。

表3 赣薯6 号品质测定、评价结果

2.3 抗病性

2017—2018 年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进行黑斑病、茎线虫病抗性鉴定,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根腐病、蔓割病、薯瘟病抗性鉴定。参照方树民等(1988,1994)、谢逸萍(1996)、谢逸萍等(2002)的方法及评价标准。黑斑病、茎线虫病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分别以感病品种胜利百号和栗子香为对照;根腐病、蔓割病、薯瘟病采用病圃自然诱发法,以感病品种胜利百号为对照。黑斑病依据抗病表现百分率评价抗性级别,其他病害依据病情指数评价抗性级别。鉴定结果表明(表4),赣薯6 号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

表4 赣薯6 号抗病性鉴定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赣薯6 号株型半直立,中长蔓,分枝数6~8个,茎粗6.0~7.0 mm,顶叶紫色,叶片绿色、心形带齿,叶脉绿色,茎蔓绿带紫;薯块纺锤形,薯皮、薯肉均为紫色,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4~5 个,大中薯率(单薯质量>251 g 为大薯,在101~250 g 之间为中薯)87.10%以上,熟食品质优,干物率29.9%,花青素含量466.0 mg · kg-1(FW),为高花青素型甘薯品种;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每667 m2鲜薯产量2 000 kg 左右,薯干产量600 kg 左右,适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春夏薯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3 月上中旬播种,地膜覆盖育苗。赣薯6 号萌芽性好,出苗量较多,应适当稀播以培育壮苗。5 月中下旬至6 月上旬栽插,可以适当早栽,以获得高产,每667 m2栽插3 800~4 200株。该品种较耐肥,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田块种植。在丘陵薄地种植应施足基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N-P-K 为15-15-15)50 kg。加强病虫害防治,起垄前每667 m2均匀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3~4 kg;8—9 月喷施3.2%阿维菌素乳油1 000~1 500 倍液防治斜纹夜蛾、甘薯麦蛾等地上害虫,喷施1~2 次,每次间隔14 d(天)左右。应在霜降前收获完毕,以免薯块受冻。

猜你喜欢
黑斑病紫薯根腐病
人参黑斑病防治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不同药剂对青稞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紫薯粥变色实验
紫薯鸡蛋卷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碧根树黑斑病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豆仙糕
桂北山区红阳猕猴桃花腐病和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