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信可爱化解“应激反应”

2021-06-15 04:18汪沛
环球时报 2021-06-15
关键词:野象亚洲象应激反应

汪沛

过去一段时间里,美国及西方一些媒体对于中国的攻击和妖魔化愈演愈烈。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傲慢,国内各界予以了有力的澄清和反击。然而,这种对中国的抹黑和片面报道在西方舆论圈中仍在持续,在这种紧张的应激陷阱之中如何来讲述中国故事?最近两个月,离开西双版纳保护区的15头野生亚洲象,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契机。

无论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都有迁移的特性。因为迁移有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和资源,有助于大象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而人类在社会和经济生活发展中,与动物的生活栖息和迁徙有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利益交叉,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实现它们与人类的和谐共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过去两个月来,这群野生象一路向北行进了数百公里,沿途各地都为它们提前备好了食物,云南省有关部门出动了一支由360人、76辆汽车和9架无人机组成的工作队,而且无人机还配备了夜间观察的红外设备。这一细致且人性化的做法,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尽管对于“大象旅行团”的报道中存在关于野生象栖息地被破坏这样的质疑,但多家外媒都正面评价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与成就,外国的网友们也点赞中国动物管理部门如此有耐心地对待这些大象,而不是直接麻醉送往目的地。

那么,为什么这些可爱的大象可以冲破这些固有的偏见,让一些外国媒体做出了更真实、立体、全面的报道呢?

首先,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对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来说,都是主流价值观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西方国家和民众也关心中国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以便借鉴经验。因此,未来在这个重叠共识之上,中外还有更多合作的可能。

其次,云南方面处理大象迁徙的过程中,不仅政府的组织和调度科学有效,还有市民、村民们对于大象友好且好奇的态度,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合力,为很多外国民众真正打开了一种不同于他们平常通过外媒报道所了解或所想象的中国风貌:更温和、更耐心。收视率升高,外国的商业媒体也会持续跟进报道。

最重要的,可能也是最直观的一点,就是这些大象太可爱了。“萌文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而在过去十年里,萌文化像野火一样在中国迅速蔓延开来。用那些可爱的动物照片做成的卖萌表情包,几乎是社交媒体交流的硬核成分,这次偶然的机会使得这群野象也加入“萌文化”的家族。这种“萌文化”极大缓解了社会中的冲突和紧张,可爱的野象一下子突破了一些西方媒体和民众的心理隔阂,化解了中西之间的应激反应。

其实,外媒对于中国的报道体量之大也犹如大象,我们在遭受无端攻击和蓄意抹黑时当然需要正面交锋。同时,在有些时候,也需要通过灵活引导的方式在有共识的领域推进中西的交流,以更自然、更具有人性化的议题方式来塑造可爱的中国形象。

当然,可爱也是建立在可信的基础之上。西方媒体虽然对此事的报道正面效应更多了,但始终伴随着固有的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例如这群大象为什么离开它们的栖息地,居民财物受到大象破坏后是否得到了政府赔偿,大象又将最终去向何方。全面真实展现这个故事,才能让一些伺机歪曲的西方媒体无机可乘,进而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学者)

猜你喜欢
野象亚洲象应激反应
森林深处的“象”往
“一路象北”背后的历史与科学
直升机、挖掘机轮番上阵,救出被困野象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野象卷起了稻壳猫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效性探讨
亚洲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