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数学学习力

2021-06-15 02:55朱海娟
天津教育·中 2021年5期
关键词:变化数学教学活动

朱海娟

【摘  要】小学生学习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数学教学实际出发,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变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4-0071-02

Chang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Mathematics Learning Ability

(Daxi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angjia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HU Haijuan

【Abstract】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learning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s been highlighted, and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in education today.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realit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studies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ability by changing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 Change; Activity

一、研究背景

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不足,多次的外出学习培训,激发了笔者改变教学方式的欲望和教研的激情。

二、现状分析

(一)自我剖析

1.知识储备不足,学习热情不高。2.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故步自封。3.没有研究的欲望,呈职业倦怠。4.仍停留在“讲授——判作业”这多年不变的模式里。

(二)学情分析

1.多数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沉浸在“人云亦云”的世界里。2.知识的迁移能力不足。3.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思维局限。4.不能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三、我们的行动

(一)倾听学生的心声,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当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活后,教师的用处就是为学生寻找机会,搭建展示的舞台。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开展了“二十四点”活动。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下课不出去玩了,而是在教室里、走廊里、楼门口三五成群热热闹闹地赛上了,那段日子我们评价学生是“手里一副牌,逮谁跟谁赛”。

学生在班里“玩”了一个月左右就跟教师提出要全年级比一比,于是为学生搭建了“二十四点大比拼”的比赛平台。尽管在筹备过程中费了挺多周折,但为了点燃学生的激情,乐此不疲。当然,学生的表现是令我们欣慰的,学生的潜力出乎我们的预期,他们在“玩”中增长了智慧,在“玩”中理解了团队精神、集体荣誉。“二十四点”活动在整个六年级掀起了热潮,这股热潮还未消退,学生们又自主地玩起了魔方,接下来我们应学生的要求又开展了魔方大赛。

(二)复习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9年1月份,也就是寒假放假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好了备课内容,假期里他们把备课的课件发给我们,我们一个课件一个课件认真修改后,再把课件发给学生。在课件里,我们能够看到学生认真备课的痕迹,能看到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付出。在本学期新课结束后的那段日子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上了讲台,当上了“小老师”,教师坐在学生中间成了学生。“小老师”们准备得很充分,学生基本上问不倒他们,偶尔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就想起教师,于是教师就又有了作用。每坐在学生中间看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学生,听着他们和我们一样的说话口气,想着三年来和他们朝夕相伴的时光,心里就涌动着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多味情感。

(三)课后作业的设计

在从上到下、三令五申一再强调“减负”的今天,每一位教师对“减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原则问题都得把握,于是每位教师都尝试着恰到好处地设计作业。利用分层留作业的方法,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数学书上的课后练习或“轻巧夺冠”的基础训练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完成“轻巧夺冠”的能力提升部分。

我们每周都通过给作业“增肥”给学生加强营养。一般地,周一就布置一周的“新型营养餐”,如走进银行、设计数学海报、数学日记、數学小报等,在这些“营养餐”中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切实用处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取得的成效

1.从关注学习成绩向关注学生一生发展转变。学习成绩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发展,只是反映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学校和家庭教育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应该培养他们乐观的心理状态、直面挫折的能力及良好的与别人沟通能力,让他们敢于有梦想,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2.从关注部分向关注全体转变。班里有一部分学生常常被忽视,这部分学生从不淘气,学习也不用教师操心,他们在教师的关注之外。然而这部分孩子的潜力和耐力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教师给他们一点儿关注,他们就会还教师一个大大的惊喜。

3.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经过教师有意识干预,学生发生的变化是惊人的、可喜的。他们真正爱上了学习,喜欢上了深入研究。学生们已经不再等待教师给他们讲课,而是在小组内提前预习,不会的问题在小组内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记录下来,在课上全体同学想办法,找策略,如果还是解决不了才向教师求教。

4.学生从循规蹈矩到大膽质疑。学生遇到问题总是寻求更多的解法,不再拘泥于教师教授的方法,甚至怀疑已经存在的数据,他们会自己去想办法进行验证。

5.关注认知的过程,凸现理解性学习。现在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信息,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课堂学到的数学知识,他们通过报纸、网络等平台了解了很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也会把这些知识带到课堂上进行研究。学习“平均分”一课时,在很多研讨课上有比较雷同的现象:学生已经很轻松地利用乘法口诀把15个橘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每个盘子3个时,教师启发学生还有其他方法吗?再利用课件或实物把15个橘子一个一个分到5个盘子上,以此强调这种方法的重要性。然后再来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又把教师刻意启发引导出来的方法打回去,因为多数学生喜欢利用口诀来平均分,简单快捷。这说明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未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平均分法的现实需要。第二次教学实践中,由于提供给每个小组的糖果数量是不知道的,有的同学不加思考就动手分了,就出现了一个一个地分,有的同学比较细致,先数总数,一旦总数知道就想到用口诀来分,因此很自然地出现两种基本方法。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先随便分,再调整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紧跟着提供了三组素材:18个桃子、扑克牌、一包糖平均分给几只小猴子,让学生在具体分的过程中真正体会不同的素材要用不同的方法,不仪知道了平均分方法的多样性,更能从中理解平均分的分法要结合具体的场景和素材采用相适应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策略意识。这样的学习既能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求快求方便,又能拓展和规范学生的学习需要——尊重事实,凸显了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五、反思不足

1.对课型的研究不够全面,目前研究较多的课是综合实践课,这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变。

2.对理论学习的不足导致了教育研究苍白而空洞,以后会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这方面的补充。

3.对学生的调研不充分导致对学情的研究不够。

4.数学学科外延活动单一。

5.研究前后学生的变化缺少量表说明。

六、结语

一个人的学习力将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小学阶段获得学习力就拥有了终身学习的法宝,将让其受益一生。所以,小学教师要以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寻找恰当的教学策略,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李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1).

[2]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应遵循的原则探研[J].黄云琼.小学教学参考,2015(14).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变化数学教学活动
“活动随手拍”
这五年的变化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