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侧深施肥机械化技术

2021-06-16 06:36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4期
关键词:田面施肥量基肥

○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

一、技术概述

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时,与插秧机配套的侧深施肥装置同步完成开沟、施肥、覆泥等作业,实现在秧苗侧深处定位、定量、均匀施肥的技术。

图1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作业

二、技术优势

传统的水稻施肥方式施肥次数多,施肥量大,但稻谷的产量和品质却没有相应提升,主要存在4个问题:一是污染大,肥料施撒在田块表层,会随水流飘散流失,造成面源污染;二是投入大,撒施的肥料在田间分布均匀性差,精度差,肥料利用率低,达到同样效果需要施用更多肥料,增加了化肥投入和种植成本;三是草害大,撒施的肥料位于土壤表层,大部分没有到达作物根系层,生长于表层的杂草更容易获取养分,造成草害;四是劳动强度大,水稻基肥施肥量普遍在每亩25kg以上,依靠人背手撒,不但劳动生产率低,对人员健康也有一定威胁。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机械插秧的同时用侧深施肥装置将适宜的肥料,按照农艺要求一次性施在秧苗根部侧下方的泥土中,施肥深度5cm,肥料距秧根侧向距离3~5cm。插秧过程中同步向水稻根侧精量施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和施肥方式,降低了水稻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符合转型时期水稻轻简化和机械化生产要求。该技术将肥料集中输入土壤,减少了施肥量且利于根系吸收利用,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三、技术要点

1.安装合适的施肥机。在插秧机上安装螺旋侧深施肥机,实现插秧、施肥同步作业。该装置的技术核心,一是螺杆强制推进技术,二是施肥量的闭环控制技术。

2.选择适宜种类的肥料。

1)机插时,同步施用的基肥需选用普通复合肥料或者控释肥料。

2)肥料形状呈球形,直径大小在2~5 mm范围内,大小均匀一致。

3)用手挤压肥料颗粒,不易碎。

4)吸湿性较弱,肥料颗粒不相互黏连,不易结成团和块。

5)当选用普通复合肥时,需要采用一次侧深基肥+一次追肥的肥料运筹方式,施肥总量较常规施肥可减少15%左右。当选用控释肥料时,中籼稻可采用一次侧深基肥+一次追肥,或者采用一次性侧深基肥的施肥方式(此时需要选用氮含量适宜、在6、7月份的环境温度下控释期30天,之后的30天需释放85%的肥料),施肥总量较常规施肥可减少15%~20%左右。长生育期中粳稻最好采用一次侧深基肥(减肥量减少10%)+追一次孕穗肥(较常规肥料量减少20%~30%)的运筹方式,施肥总量较常规施肥可减少15%左右。

3.精细整地。要求做到“耙细、整平、洁净、沉实”。田块耕整深度均匀一致,土壤表面高低落差不能大于3cm;田面无残茬、无杂物;耕作层深度小于30cm,田面泥浆沉实但不板结,机插作业时不陷机,不拖泥。

4.保证精确的肥料施用位置。肥料入泥后距离秧苗5cm,施肥深度距离地表5cm,施肥后肥料呈条状,与秧苗移栽方向平行。

5.合理的肥料用量。适当降低肥料用量。与常规的施用量相比,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肥料用量可减少15%左右。

四、注意事项

使用前对侧深施肥机的施肥量精准度进行校准。选择直径在2~5 mm范围内,大小均匀一致,不易碎,吸湿性较弱,不易结成团和块的颗粒肥料,否则易导致施肥量不准确,同时还易造成除肥口堵塞。机插前,田面一定要平整,否则易导致肥料无法精准施用到合理的位置。

猜你喜欢
田面施肥量基肥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褐煤基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沙葱产量的影响
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特征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以长江中游单季稻田为例
浮萍对不同氮肥用量下稻田水中氮含量动态的影响
增效剂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