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面
- 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田面水环境的影响
、P 流失特征及田面水N、P 动态变化的中短期试验[7-12],也有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N、P、COD等释放特征的模拟淹水盆栽试验[13-15]。这些研究难以反映长期秸秆还田下稻田水环境效应。鉴于此,本文基于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基地11 年田间定位试验,通过测定田面水COD、TN、NH4+-N 和TP 浓度变化来反映稻田水环境风险,探讨常规施肥条件下长期秸秆定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田面水环境的影响,以期为评估长江下游水网区秸秆长期还田可能引发的稻田水环境风
中国稻米 2023年5期2023-10-22
- 化肥减氮配施对洞庭湖区双季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湖区双季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袁沛1周旋2,*杨威1,3尹凌洁4靳拓1,5彭建伟1荣湘民1田昌1,*(1湖南农业大学 资源学院/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沙 410128;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 410125;3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7;4湖南省农情研究分析中心,长沙 410005;5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北京 100125;*通信联系人,email: zhouxuan_123@126.co
中国水稻科学 2023年5期2023-09-14
- 不同耕作施氮处理对稻田N2O 通量和田面水中无机氮的影响
田N2O 排放和田面水中无机氮的影响以及稻田N2O 通量与田面水中无机氮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对指导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施用氮肥有重要作用。【研究进展】尿素施用后田面水中质量浓度在施用氮肥后约50 h 内随时间呈指数增加,最高可增至40.50 μg/mL,之后又随时间呈指数递减的趋势,尿素施用量越高,同一时期内质量浓度越高[5]。吕耀[6]研究发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田渗漏液和田面水中的硝态氮质量浓度增加。马永跃[7]研究发现,在水稻移栽初期,氮肥作基肥施用
灌溉排水学报 2023年6期2023-07-04
- 长江流域典型单季稻田间水文及氮素流失特征
肥利用率并减少稻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稻田氮素随水分流失主要为通过地表径流到达受纳水体的地表径流流失和通过土壤水分运动渗漏到地下水的渗漏流失两种途径[3-4]。降雨、灌溉、田面水和土壤含水量等稻田水文因素,为氮素运输和迁移提供了动力和载体,对稻田氮素流失产生重要影响[5]。这些水文因素通过影响田面水位,进而影响稻田水容量和氮素迁移转化[6]。已有研究多集中于降雨和灌溉对稻田氮素流失的影响,例如:Qi 等[7]在湖北荆州的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3-06
- 稻田基施改性聚天门冬氨酸尿素的效果研究
量、氮肥利用率和田面水氮素变化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相关报道较少,尤其未见关于基施不同分子量的改性聚天尿素应用效果综合评价的相关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辽宁省水稻高产区辽河三角洲为试验区域,基于减量施氮情况下,将不同分子量改性PASP与尿素进行复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基施不同分子量改性聚天尿素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水稻氮吸收利用及生长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改性聚天尿素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期获得改性PASP的最佳分子量,进而为水稻生产、稻田面源
福建农业学报 2022年8期2022-12-05
- 复合生化抑制剂对稻田氮素转化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料,在稻田土壤和田面水中可发生快速的形态迁移转化[6-7],对粮食作物的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但尿素在不合理施用时会因强降雨以及人为排水而大量流失,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存在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潜在风险[2,8]。因此,如何减少传统肥料的氮素损失并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以及如何有效减轻农田氮素流失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焦点问题。在脲酶的催化作用下,施入土壤的尿素可迅速发生水解并生成较高浓度的氨[7],其转化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1-08
- 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特征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以长江中游单季稻田为例
污染[4-6]。田面水中的氮素是农业面源污染的直接来源之一[7],因此,掌握田面水氮素动态规律和动力学特征是防控稻田氮素面源污染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对评估稻田对地表水质恶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8]。过去数十年以来,水质监测技术有了长足发展,然而,目前还无法实现对稻田田面水总氮浓度的精准在线监测。传统的稻田田面水质监测工作以人工采样、实验室化学分析为主,这样的监测方式费时费力、采样误差大、数据量小而分散[9],难以稳定、实时地掌握水质实际变化情况。近年来,自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0期2022-06-14
- 育秧期钵盘施用全量控释肥显著降低稻田氮素损失风险
生长、水稻产量、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及氮素减排效能的影响,以期在保证水稻产量条件下为简化水稻栽培、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材料试验地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车站村(31°20'12.22"N,113°40'30.82" E),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34℃和1℃,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达246天,年平均降水量1172 mm。近3年试验地年水稻季气温和降水量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年3期2022-04-13
- 蓄雨后稻田氮、磷特征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利用率,降低氮素田面排水及渗漏浓度[10];还有学者通过水位管理方式减少氮、磷排放[11,12]。目前关于蓄雨灌溉对节水减排效果的研究较多,但很少关注蓄雨灌溉后稻田田面水特征以及蓄雨后水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通过2年定位研究,调查了蓄雨后稻田氮、磷特征,一方面可以了解蓄雨纳污潜力,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蓄雨后对作物生长产生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施与水稻种植试验地点设在湖北省天门市农田灌溉排水试验站。该试验站地处江汉平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24期2022-02-10
- 秸秆与缓控释肥配施对双季稻田氨挥发的控制效果
吸附等一系列降低田面水浓度的机制进行[19-21]。也有研究认为,微生物活性的提高会加快氮肥的水解,同时秸秆降解产生的有机基团会中和酸根离子,最终提高田面水浓度和pH,促进NH3的挥发[22-25]。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气候、施肥方法和秸秆类型及性质有关[19,23,26]。因此,进一步研究秸秆还田对南方双季稻田NH3挥发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有关秸秆还田与缓控释肥对稻田NH3挥发的影响多为单因素分析,而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较少[27]。因此,本研究在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年12期2022-01-24
- 浮萍对不同氮肥用量下稻田水中氮含量动态的影响
污染[2-3]。田面水作为稻田土壤与大气的中间介质,其氮素浓度、生物多样性、pH值及温度等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氮素的转化过程,并对评估氮素流失潜能产生重要的影响[3-5]。浮萍作为稻田、沟渠等水体中常见的一种单子叶漂浮植物,能够富集水体中多种物质,如氮、磷等营养物质,且具有繁殖速度快、吸收氮磷能力强等特点[6-7]。浮萍主要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氮转化为自身结构物质、影响微生物分解利用等过程参与氮转化[6, 8-9],更多地被用于氮磷污染的水体治理与生态修复以及
核农学报 2021年11期2022-01-04
- 龙脊梯田典型坡面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表明,海拔高度、田面宽度、土壤质地和土地类型等均对梯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产生重要影响,是提升土壤蓄水能力的关键因素[9-14]。Wei等[9]开展黄土丘陵区5种典型类型梯田土壤蓄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田面宽度对梯田土壤水分的蓄集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相较于窄梯田,宽梯田更有利于水分蓄集。Xu等[13]对黄土高原梯田的土壤水分进行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发现海拔越低其土壤水分含量越高。李源等[14]研究指出,哈尼梯田的土壤质地对其持水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且与海拔高度
西南农业学报 2021年10期2021-12-14
- 稻虾田秸秆生态利用关键技术
水草选择与搭配在田面选取伊乐藻作为主栽品种,环沟外侧栽种水花生。2.2 水草栽种前准备工作(1)水草栽植带处理。水草栽种前,用旋耕机沿“S”形路线旋耕出水草栽种带,栽种带间隔8~10 m。(2)上水漫田。在水草种植带旋耕好之后开始向田面注水,水位控制在刚漫过田面为宜,浸泡24 h后栽种水草。2.3 水草栽种11—12月,在田面将伊乐藻切成长30~40 cm的小段,沿旋耕机旋耕过的地方(两头弯曲条带不栽),将一束束切好的草段像插秧一样均匀地插栽在稻田的淤泥中
水产养殖 2021年6期2021-12-05
- 增效剂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料,研究其对水稻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施氮明显提高田面水的可溶性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浓度;聚天门冬氨酸、DMPP、腐植酸等增效剂的施用,水稻生育期田面水可溶性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4.1%、15.8%、7.3%,铵态氮增加10.6%、27.5%、8.6%,硝态氮降低31.8%、46.7%、26.9%;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6.2%、7.8%、2.4%,秸秆产量增加10.8%、6.1%、4.0%。可见,添加增效剂的肥料较普通肥料可降低田
腐植酸 2021年2期2021-12-04
-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川中紫色土丘陵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NH3挥发通量和田面水含氮量的关系,以期为该区域水稻生产合理施肥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点本试验于2020年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资阳试验站进行,该试验站位于东经104°34′12″~104°35′19″、北纬 30°05′12″~30°06′44″,海拔395 m。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为831.86 mm,主要集中在6—9月;年均温为16.8℃,极端最低温-3.6℃,极端最高温36.5℃,年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1-05
- 施肥深度对潮砂土氮磷损失及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①
理,监测氨挥发、田面水和渗漏水氮磷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土壤氮磷含量。结果表明:与表施处理相比,5、7.5、10、12.5 cm深施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下降68.07%、82.40%、99.98%、99.98%。10、12.5 cm深施处理的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比表施处理分别下降84.82%、89.07%;各深度施肥处理的田面水总磷平均浓度较表施处理均大幅下降,降幅达92.43% ~ 99.56%。不同深度施肥处理的渗漏水中氮、磷平均浓度与表施处理之间差异不
土壤 2021年4期2021-11-01
- 农艺深施及配施缓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氮肥利用率、降低田面水中氮素浓度、减少氨挥发、降低氮素损失具有显著的作用[14-17]。但被广泛推广和应用的肥料深施技术较少,目前,比较受关注的稻田肥料深施技术仅有“侧条施肥”技术,但该技术还需解决农机和肥料品种配套等问题[18],其更适合在平原地区和稻田连片的地区应用。因此研究开发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的肥料深施技术很有必要。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一些关于水稻简便肥料深施技术的研究,如陈荣业等[19]1987年提出了追肥“以水带氮”深施技术,1991年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年5期2021-10-06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稻田氨排放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田面水。这些因素相互影响,错综复杂,需要有一定方式方法来确定哪些因素对氨排放影响最大。此外,控制氨排放的措施需要从可控的因素入手,控制大气氨排放。研究大气氨排放的影响因素为后续提出大气氨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另外,它同时关系到农田作物产量的增长状况,对以后农田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1]。在稻田中,氨排放的过程如下:土壤中的NH4+以及施肥后由肥料水解及分解的NH4+进入到田面水中,与水中的OH-结合产生NH3·H2O,最后通过水气界面进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7期2021-09-01
- 种植方式对稻田氨挥发及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中[7],成为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8−10]。氮、磷既是作物生长的营养因子,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元素[11],据报道,湖泊、河流富营养化的养分分别有50%和60%来源于农田地表径流[12],而中国农业化肥的平均有效利用率仅为30%~35%,剩余部分约有50%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江河湖海[13],因此,减少氮磷的投入、流失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周边水质的重要措施。当前水稻生产中常规施肥技术往往需要1 次基肥、2~4 次追肥,因施肥环节繁琐,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年7期2021-08-06
-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研究稻田春耕后田面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性以及氮磷滞水减排效率,对于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和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6,7]。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土壤供试土壤为湖南农业大学“耘园”试验基地的红壤稻田土,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为有机质约0.4%、全氮约0.02%、速效磷约5mg·kg-1。1.2 试验设计于湖南农业大学“耘园”试验基地,选用6个模拟稻田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长3m、宽1.5m、高0.7m),对称排成2列,模拟稻田中间为1条灌水渠,两边各有1条排水沟渠,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2021-07-02
- 淀山湖水质及与环湖稻田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
和农药, 加剧了田面水中氮(N)、磷(P)等营养元素随径流流失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影响, 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4].本研究于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对淀山湖主要进水和出水口水质进行年度监测, 分析了淀山湖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 在淀山湖畔的青浦区金泽镇布置田间试验, 研究水稻生长期施肥方式对田面水养分含量的影响, 并进一步分析淀山湖水质变化与稻田田面水养分元素含量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水质调查淀山湖位于太湖流域的下游, 黄浦江上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2-24
- 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对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素变化的综合影响
尿素对水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素变化等方面的作用效果尚不清楚,尤其关于控污效果综合评价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选用0.3%聚天门冬氨酸钙盐(PASP-Ca)与尿素复配,通过水稻大田试验研究基于减量施氮下PASP-Ca尿素对水稻生长、氮吸收利用及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PASP-Ca尿素的控污效果,旨在获得PASP-Ca尿素的最佳施肥模式,为水稻合理施肥、控制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概况试验地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坝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年1期2021-01-27
- 耕作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剖面CH4和N2O分布特征的影响
0mL注射器采集田面水和各土层土壤溶液10 mL贮存于20 mL真空瓶中,带回实验室采用顶空-平衡法测量土壤溶液中 CH4和N2O浓度。土壤溶液中CH4和N2O浓度计算公式如下[21]:在公式2)中,Cgreenhousegas代表土壤溶液中CH4浓度(μmol/L)或N2O浓度(nmol/L),m代表真空瓶顶空内的气体浓度(μL/L),Gv和GL分别代表真空瓶中气体和液体的体积,MV代表常温常压下CH4和N2O摩尔体积(CH4为24.78 L/mol,N
中国水稻科学 2021年1期2021-01-22
- 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及产量的影响
,途径之一是降低田面水中氮素浓度,因为田面水中氮素是水稻氮素损失的直接来源[3]。因此,研究能降低水稻田面水中氮素浓度的新材料或者新型肥料,对防控稻田氮素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聚天冬氨酸是一类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绿色聚合物[4-6],具有良好的螯合、吸附等性能,常被用作肥料增效剂和缓释剂[7-8]。较多的研究表明,聚天冬氨酸对玉米、小麦等旱地作物有增产,促进养分吸收的作用[9-11]。但是,对聚天门冬氨酸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特别是对稻田田面水中氮素浓度影响的研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年6期2021-01-18
- 单季晚稻薄壳田螺复合种养技术
宽0.5m、高出田面0.3m的田塍,夯实加固田塍,再铺设厚0.075mm聚乙烯无滴膜防水渗漏。3月上旬,亩施高温发酵后的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10kg和猪粪、羊粪、鸭粪混合肥3500kg,作单季晚稻基肥和薄壳田螺基础饵料,再浅翻覆土。3月中旬,将生石灰化浆后均匀泼洒于田块,对田块消毒并清除小杂鱼、小杂螺和薄壳田螺敌害,亩用60kg生石灰。二、薄壳田螺前期喂养(一)投放螺苗。3月底选一晴天上午,对田块灌水至田面上方0.20m处,后水位自然下降;次日上午,对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3期2020-12-20
- 昆山市稻田氮素污染风险分析
建设典型的稻麦农田面源污染监测体系,估算面源污染输移过程关键节点污染负荷总量,解析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源与风险时空点,评估稻麦生产对周边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作用,对昆山市稻田氮素污染风险进行分析,以期推进适合昆山市的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技术与工程体系的形成,进而有效控制昆山市农业面源污染。1 材料与方法1.1 昆山市区域概况昆山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北至东北与常熟市、太仓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市嘉定区、青浦区接壤,西与苏州市相城区、吴江区、苏州工业园区交界;区域总面积为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6期2020-12-12
- 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长江下游稻田氮磷监测指标筛选
个简易监测指标(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日最高气温、土壤120 cm深度总氮浓度和降水量),计算该区域稻田氨挥发总量、氮磷淋溶损失和氮磷径流损失,其建立的简易监测指标及构建的数学关系显著提高了面源污染发生量预测精度。以上海市青浦区现代农业园内水稻田田面水和不同深度淋溶水为研究对象,基于1 a内全生育期田间试验,获取8个氮、磷类指标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建立最小数据集,并采用水质综合得分方法[23-24]比较、验证最小数据集指标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年11期2020-11-25
- 陵川县坡耕地改梯田工程设计探讨
坎坡度α(°)、田面毛宽Bm(m)、田面净宽B(m)、田坎高度H(m),各要素之间的变量关系如下:根据实地调绘的陵川县坡耕地改梯田工程中小斑坡耕地实际地形,根据《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GB/T 16453.1-2008)附录A 表A.1 水平梯田断面尺寸参考值[2]和《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所规定的水平梯田改良填筑定额进行地面坡度确定,以及田宽步距的划分,在充分考虑项目区土壤类型及质地疏松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坡耕地改水平梯田断面尺寸的确定(见表1)。断面设计
陕西水利 2020年10期2020-11-20
- 紫云英还田对江西早稻季田面水氮磷动态的影响
田氮磷径流损失与田面水中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有直接关系(肖建南等,2017;Wang et al.,2012),因此掌握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和降低田面水中氮磷的浓度成为减少稻田氮磷径流损失的重要前提和手段。关于稻田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虽已有研究,但区域性差异较大。双季稻区潮沙泥土壤条件下,早稻季稻田田面水中各形态氮素浓度均在施用基肥或追肥后 1—4 d内达到峰值(肖雪玉等,2018)。江汉平原水旱轮作区潴育型水稻土条件下,稻田田面水中的总氮、总磷、可
生态环境学报 2020年7期2020-09-24
- 氮、磷减量配施生物炭和腐植酸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磷流失的影响
在取水样时各小区田面水总体积相对一致,施基肥当天下午灌水,次日上午开始取水样,小区病虫草害管理方式同当地农户常规管理。表1 双季稻不同施肥处理施肥量1.3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定方法施基肥后1、2、3、5、7、9、10、11、12、14、16、18、20、24、30 d取田面水,施基肥后10 d追肥,取样时间是每天10:00—11:00 ,取样时使用100 mL医用注射器,在不扰动水层的情况下,按照对角线取样法,随机取5个点田面水混合样250 mL,用于测定田
河南农业科学 2020年8期2020-08-17
- 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对秸秆还田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进尿素的水解,使田面水NH-N 浓度增加,导致稻田氨挥发排放增加,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氨挥发18.2%[6]。水资源短缺是目前最为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农业用水又是水资源重要消耗源之一[7]。我国2017 年农业用水量为3.8×1011m3,占总用水量的62.32%,但仍有大于3×1010m3的需水缺口[8]。作为一种废弃资源,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生活污水尾水中,仍含有丰富的氮、磷、可溶性有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年7期2020-07-31
- 加气对水稻泡田期田面水质的影响
果与分析2.1 田面表层水浓度变化表1 不同时刻田面表层水浓度 mg/LTab.1 concentration in the field surface water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图2 田面表层水浓度Fig.2 concentration in the field surface water2.2 田面表层水浓度变化图3 田面表层水浓度Fig.3 concentration in the field surface wate
节水灌溉 2020年7期2020-07-15
- 化肥氮磷优化减施对水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磷流失的影响①
对水稻产量,稻田田面水N、P 动态变化及径流损失的影响,为优选稻田肥料施用技术,控制稻田N、P 径流流失提供技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地点试验于2016—2017年5—9月在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毛里湖农区稻田(111°46′ ~ 112°40′E,29°11′30′′~29°39′40′′ N)进行,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7 ℃,年降水量1 200 ~ 1 900 mm,无霜期272 d。供试土壤为河潮土发育的河潮泥,2016 年和
土壤 2020年2期2020-06-15
- 洱海流域稻田综合种养对田面水氮素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因素的影响。稻季田面径流主要发生在高强度降雨时,田面水溢出田埂形成机会径流,造成氮素的径流损失[4]。施用包膜尿素和氮肥减施能降低径流中TN、NH4+-N、NO3--N含量,且稻田径流累积流失量分别减少12.90%~26.91%、54.52%~49.38%和4.03%~15.95%[5]。施肥类型及水平影响氮素渗漏损失,在化肥减施20%~30%情况下,氮素渗漏流失量减少19.43%~25.91%[6]。浅灌深蓄结合30%N+70%控释掺混肥施用能够减少氮素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年1期2020-04-08
- 有机肥施用对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田面水中氮磷流失速率[7]. 由于有机肥含有作物生长必需的氮、磷、钾以及其他大量和微量元素,且有机肥的肥效释放缓慢,以保证后期提供肥效[8];而有机肥也能增加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进而增加土壤的保肥力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过化肥与有机肥的部分替代可以协调化肥供肥过程,有效提高氮磷肥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氮磷流失[9]. 廖义善等[10]研究发现,在化肥与有机肥的最优配施后氮素损失量相较常规施肥减少30%. 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通过有机肥与化肥配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1期2020-02-07
- 渭北旱塬区坡改梯建设方案探析
.0万亩,基本农田面积60.30万亩,人均占有基本农田1.32亩。区内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沟壑密度0.83 km/km2,沟壑面积373.03 km2,占总面积的27.8%,素有“一滩二沟七分塬”之称。2 工程地质合阳县坡改梯区广泛覆盖第四系风积黄土,厚100 m~200 m,主要为粘土、亚粘土及多层粉细砂,湿陷等级Ⅲ级,经工程类比黄土地基承载力取150 kPa。项目区土壤主要以黄土性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60.08%,土壤全氮含量0.80 g/kg,有效磷
陕西水利 2019年11期2019-12-19
- 江汉平原稻田田面水氮磷变化特征研究*
水网紧密相连,稻田面源污染会直接威胁区域农业用水安全和饮用水安全。因此,防控稻田氮磷面源污染已是该区域目前亟待开展的重要任务。田面水中氮磷是稻田面源污染的直接来源,掌握田面水氮磷动态特征是防控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目前,已有一些关于水稻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的研究,但多集中于太湖、洱海等地区[4-9],鲜有关于江汉平原水稻田的研究报道。而且已有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稻田田面水中氮磷动态变化特征不同[10]。在洱海北部地区的研究表明,施肥后 9 d 内
土壤学报 2019年5期2019-11-18
- 稻田集中退水期田面水质特征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田面水中N、P浓度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和农田排水沟水质研究两个方面。田玉华[2]等人采用田间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田面水中总氮(TN)、总磷(TP)和溶解态无机磷(DIP)的浓度在施肥后很快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其变化可以采用指数模型来描述。黄才洪[3]对成都平原砂壤土和重壤土两种土质类型田面水中N、P含量研究发现,砂壤土上,田面水中总氮(TN)质量与施氮量成正相关,在重壤土上,田面水中总氮(TN)质量与施氮量不成线性相关。张水铭[4
四川环境 2019年5期2019-10-25
- 不同表面分子膜材料抑制稻田氨挥发的效果及其作用途径
水分蒸发量,提高田面水的温度,抑制稻田的藻类生长,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起到节肥、节水和增产的作用[18]。许前欣等[19]和张桂萍等[20]的研究表明施用表面分子膜可使水稻增产6.5%~7.9%,节约氮肥用量25%。尹斌等[18]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液态分子膜能显著减少稻田中的氨挥发损失,减少水分蒸发20%~40%,提高田面温度1~2℃,同时可使水稻产量增加4%~12%,为稻田施用表面分子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然而现有抑氨膜虽然明确了表面分子膜能有效降低稻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8期2019-08-26
- 聚天门冬氨酸/盐对水稻田面水氮素变化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稻秧苗充分吸收,田面水氮素浓度迅速上升[3-4],加大氨挥发流失风险,若遭遇连续强降水或过量灌溉,极易引发水稻田面水氮素流失,这不仅造成氮肥经济损失,而且影响水稻生长及产量,还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农田面源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5-6]。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而粮食需求量却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研究如何提高氮肥的增产效果及作物利用率、减少氮肥向环境流失,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聚天门冬氨酸/盐(PASP)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绿色聚合物,由天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8期2019-08-26
-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液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①
模式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液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①周 旋1,2,3,吴良欢2,3*,戴 锋4,董春华1(1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 410125;2 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 310058;3 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 310058;4 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上虞 312300)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 (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
土壤 2019年3期2019-07-26
- 果园土壤入渗参数与畦灌田面综合糙率的确定
言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系数是进行地面畦灌设计的重要参数。其中土壤入渗参数是制定灌溉制度、评价灌水质量、确定种植方案的主要依据[1]。田面糙率系数是描述地表水流运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也是影响地面灌溉水流运动的重要参数,更是灌水技术方案设计与评价必不可少的基本参数之一[2]。在畦灌中,田面水层很薄,在不同灌水季节和不同的田面耕作情况下,田面糙率差别很大,水流阻力不仅受到田面粗糙程度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田面耕作条件、作物疏密和长势状况的影响[3]。由于田面糙率
山西水利科技 2019年1期2019-04-12
- 掺混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并逐步形成了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的系列源头减量技术[4,9-10]。随着化肥研究深入和工艺进步,缓控释肥料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1-13]。作为一类新型肥料,由于肥料的缓效释放,缓控释肥料能够控制肥料中养分释放速度,从而满足水稻生长需肥规律,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环境损失[14-17]。笔者等[18]在另一专题试验中研究发现,等氮量下,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均较常规化肥分次施用减少了稻田氮素损失,其中掺混控释肥的增产减排效果最好,是稻田养分管理中较好的替代肥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年1期2019-03-12
- 水稻全程机械化灌溉技术模式应用
点如下:返青期:田面无水层后灌溉至水深20mm,遇到降雨时,田面排水至水深30mm。分蘖期:田面水层为0mm时,干3-5d后(大致土壤含水率为饱和含水率的80%左右)开始灌水至30mm,遇到降雨时,田面排水至水深50mm。分蘖后期茎蘖数达到高峰苗的80%时晒田5-7d(泥土沉实、脚踩不陷,田边呈鸡爪裂缝)。拔节孕穗期:田面水层为0mm时,干3-5d后(大致土壤含水率为饱和含水率的80%左右)开始灌水至30mm,遇到降雨时,田面排水至水深50mm。抽穗开花期
新农民 2019年33期2019-02-20
- 一次性施肥稻田田面水氮素变化特征和流失风险评估
次施肥,是否增加田面水氮含量和径流损失风险,是评估一次性施肥技术环境效应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肥稻田田面水氮含量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域降雨特征提出了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的避雨施肥策略,以期为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2015年分别在浙江省金华市蒋堂镇和浙江省长兴县太湖新城进行一次性施肥田间小区试验。蒋堂试验点属金衢盆地丘陵区域,供试土壤为红壤,质地为黏壤土,主要是水稻-油菜(绿肥)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1-23
- 施用控释氮肥对早稻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因此,开展稻季田面水氮素动态特征影响研究十分有必要。田面水中氮素的来源主要是氮肥。最常用的氮肥是尿素,尿素释放氮的速度快,田面水中氮素增长过快,流失的机率较大。赵冬等(2011)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尿素使稻田田面水的各形态氮素在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大值,施氮量决定了田面水中各形态氮素的浓度。前人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化肥减量对田面水中氮素的影响,而对新型肥料对稻田田面水氮素的影响研究较少。控制氮素释放,适应作物生长需求,
生态环境学报 2018年12期2019-01-09
- 控释氮肥和氮磷减量对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磷流失的影响
毛里湖地区中稻的田面水污染研究较少。本研究设置控释氮肥和氮磷减量处理,探讨其对中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为毛里湖中稻合理施肥、控制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土壤为河潮土发育的河潮泥,该土壤8项基本指标如下:有机质含量为26.87 g/kg,总氮含量为1.78 g/kg,全磷含量为0.60 g/kg,全钾含量为26.74 g/kg,碱解氮含量为 84.08 mg/kg,有效磷含量为12.74 mg/kg,速效钾含量为2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2018-06-29
- 减肥措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
固定外,其余均以田面径流、渗漏、氨挥发、硝化-反硝化等形式损失,而径流是稻季田面水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6-7]。汤秋香等[8]研究表明,田面水对沟渠水氮、磷增荷率分别达73%和82%,因此研究田面水中氮磷浓度具有重要意义。施泽升等[9]研究表明,稻田控制磷肥流失的关键时期是施肥后2周内,而周萍等[10]则认为,磷肥施入后7 d内是磷径流流失的高峰期;金斌斌等[11]研究表明氮肥施入后4 d内是控制稻田排水、避免氮流失的关键时期,也有人认为施氮9 d内是氮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年4期2018-04-20
- 撒施液体复合肥后不同蓄水深度的水分管理对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影响
间,有利于增加稻田面水深度,降低因降雨击溅侵蚀和化学侵蚀而进入地表水中颗粒态和可溶态氮、磷的数量[5],对于刚施肥的稻田效果尤其明显。第二,增加雨后涝水在排水沟中的滞留时间,有利于发挥排水沟湿地功能,促使水中悬移质或颗粒态的氮、磷沉淀下渗,降低氮、磷的排放浓度,减轻氮、磷污染附近水体[6]。采取“零排放”水分管理模式,即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内只灌水不排水的稻田水分管理技术[7]。张志剑等[8]采用的“零排放”水分管理模式,其试验中一季水稻田的溶解态磷(DP)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年1期2018-03-20
- 生石灰施用增加了酸性双季稻田氮素氨挥发损失
稻田氨挥发通量、田面水NH4+-N浓度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撒施生石灰显著影响稻田田面水NH4+-N浓度和pH值,生石灰用量与田面水NH4+-N浓度和田面水pH值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撒施生石灰,显著增加稻田氮素氨挥发损失,早、晚稻季氨挥发损失量较不施生石灰处理分别增加2.20~22.91和3.08~52.44 kg/hm2,增幅分别达19.28%~200.79%和6.96%~118.48%;当早、晚稻季分别施纯氮150和180 kg/hm2时,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7期2017-08-31
- 河西典型灌区沟畦灌节水模式试验研究
整作了研究,若将田面平整度从6.5 cm降低到3.0 cm,即可节水20%。王密侠[8]对关中平原灌区畦灌灌溉水量与畦长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长畦改短畦的方式进行灌溉,可用节水量增加50%~100%的灌溉面积。本文通过对不同田面平整度与灌水质量、灌溉效益进行比价分析,得到各指标均处于最优状态时的田面高程标准偏差Sd,为河西灌区土地平整提供理论参考。对沟灌和畦灌2种主要地面灌溉方式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典型灌区土壤特性和现有田面纵向坡度,在不同沟(畦)
节水灌溉 2016年1期2016-03-28
- 干湿田面糙率差异对灌溉模拟效果影响
00048)干湿田面糙率差异对灌溉模拟效果影响吴彩丽1,2,许 迪1,2,白美健1,2,李益农1,2(1.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研究所,北京 100048)田面糙率是影响畦灌水流运动过程的关键参数,其值的合理确定对灌溉模拟效果影响显著。本文基于田间实测数据,借助地面灌溉模拟模型,分析不同土质、入畦流量和坡度条件下考虑与不考虑干湿田面糙率差异对灌溉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干湿差异的模拟效果略优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4-11
- 机修梯田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成本估算
,修成宽度不同的田面,缩短坡面径流线,减少坡面径流对土壤的冲刷,是坡改梯施工的主要整地机械。但是挖掘机不适用于超过自身回旋直径的远距离土方调运,在不能按等高线整地的坡耕地使用受局限。1.2 装载机装载机是短途自装自卸的土石方运输机械,适宜在5°~15°、地形起伏的坡耕地上起高垫洼、短途搬运土方,达到整平田面、碾压填方、蓄水保土的目的,是坡改梯工程的主要整地施工机械。但是装载机在行走过程中会碾压田面造成土壤板结,后期需要拖拉机牵引双铧犁或旋耕犁对田面进行耕翻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1期2014-03-30
- WRSIS系统中稻田田面水和地下排水中氮素的动态变化特征
态变化,对控制农田面源污染以及WRSIS系统在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大意义。WRSIS系统由灌溉、排水和湿地3个子系统构成,各个系统通过一定的灌溉排水设施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其工作原理是将农田排水通过沟渠输送到湿地,经过湿地的净化,再将湿地净化过的水输送到水塘储存,需要灌溉时再由灌溉设施供水到田间。该系统是为了控制、减少乃至解决农田面源污染问题而采取的以水利技术为主的综合管理系统[4-5]。WRSIS系统在我国示范应用的时间不长,和国内推广应用
水资源保护 2012年4期2012-08-03
- Excel电子表格在机修水平梯田土方运移工作量计算中的应用
分考虑地面坡度、田面宽度、田坎坡度等因素对梯田投资的影响。因此,如何准确计算水平梯田的工作量,成为工程投资控制的主要内容。1 指标的选取反映水平梯田工作量的指标有:面积、土方量、土方运移工作量等。据测算,在同一地面坡度下,土方运移工作量随田面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样,在田面宽度一定的条件下,土方运移量随地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土方运移工作量是一项反映梯田工作量和质量的综合性指标,按土方运移工作量兑付机修梯田工程资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2 土方运移
水利技术监督 2012年1期2012-04-28
- 晚粳稻——甬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
耕入土。二是做平田面。在翻耕灭草基础上耙平田面,使田面高低基本一致。三是田面软硬适中。防止田面过烂,造成播种后闷种、烂芽。四是排水畅通。按畦宽3~4 m留好操作沟,开好田中“十”字丰产沟和四周围沟,确保排灌畅通。2.1.2 浸种催芽6月2日清水选淘种子,当日用“的确灵”8 g,液浸种48 h。然后催芽,催成整齐壮芽,摊凉待播,播前种子用10%吡虫啉20 g拌种,以防稻蓟马等害虫。6月7日撒直播于大田。2.2 播后管理2.2.1 化学除草采用一灭、二封、三杀
天津农林科技 2012年1期2012-02-14
- 水稻机插秧对大田耕整要求
田平、上烂下实、田面干净,做到“足、平、干、烂、实”。足:耕翻前根据土壤地力等因素,采用有机肥和速效化肥相结合施足基肥,再精耕细耙。平:田块平整,耕耙后的田块高低相差不超过3cm,插秧后达到寸水棵棵到。干:田面清洁干净,耕耙后的田块表面应达到无杂草、无杂物。烂:田块耕耙后,上烂下实,插秧机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实:为提高机插秧质量,避免栽插过深、漂秧或浮泥压秧等现象,大田耙平后要进行沉实,沉实时间视土壤和季节而定。一般早稻田沉实2~3天,晚稻田沉实1~2天
时代农机 2011年6期2011-04-12
- 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流失潜能的影响
)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流失潜能的影响俞巧钢1,2*,陈英旭1(1.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9;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采用杭嘉湖地区典型的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径流流失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稻田应用添加DMPP抑制剂的尿素,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田面水中铵态氮的浓度增加2
中国环境科学 2010年9期2010-09-09
- 模拟稻田中氮磷的变化特征及其降污潜力分析
测定了稻田土壤、田面水中氮磷素的含量变化,分析了田面水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原因,测算了不同蓄水深度和退排水时期的降污潜力,以期为稻田面源污染的控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土壤取自于湖南农业大学“耘园”的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基地的红潮土,其基本理化性状为:w(有机质)=11.8 g·kg-1,w(全氮)= 1.12 g·kg-1,w(全磷)= 1.38 g·kg-1,w(全钾)= 27.6 g·kg-1,w(水解氮)=96.6
生态环境学报 2010年7期201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