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型点击之理解赏析题

2021-06-17 09:44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天涯友人抒情

应考锦囊

近年来,古代诗歌的理解赏析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赏析。命题范围包括局部赏析和整体赏析,命题角度有内容理解、情感态度、表达技巧、语言赏析等。

1.理解赏析语言。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析诗眼或析炼字);(4)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2.理解赏析形象和意境。

(1)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2)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特点,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3)剖析作者思想。常见的表述有: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等。

3.理解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方式;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结构特点: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3)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4)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4.理解赏析情感或主旨。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反映离乱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对国家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易逝的感伤;⑤仕途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倾诉。

【崔翔/供稿】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巫山高

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①望,清秋见楚宫。

〔注〕①高唐:战国时楚国台观名。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出语自然,言题中之“高”字;只一“皆”字,更显巫山十二峰之高。

B.三、四句写巫山云雾缭绕遮住太阳,又有寒风细雨,比喻诗人才华埋没的悲惨命运。

C.七、八句抒悲凉之情,其中的“楚宫”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怀古之思,愁绪倍增。

D.全诗前三联写景,尾联触景生情,營造了一种清寒空蒙的意境,艺术特色鲜明。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王专推官赴任河中

魏野

声华籍籍祖风存,况佐风流谢使君。

健笔想无诗债负,漏卮①应少酒知闻。

趣装剑懒从人借,谒庙香非为已焚。

好对前山思节俭,夷齐②饿死舜耕耘。

〔注〕①漏卮:底上有孔的酒器,比喻饮量极大。②夷齐: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商朝灭亡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王专承继祖风,声名显赫,现在又将要去辅佐有杰出才华的谢使君。

B.颈联第一句既写出王专仓促赴任的情态,又刻画了他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形象特点。

C.本诗语言质朴中略带诙谐,诗人用调侃的口吻与友人话别,更体现出二人关系的亲密。

D.全诗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叙事、议论为主,夹叙夹议,又融抒情于叙事和议论之中。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奉答李和甫

代简二绝句①

黄庭坚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

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

长为风流②恼人病,不如天性总无情。

〔注〕①这两首诗作于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北宋正处于变法期,时局纷纭,新贵迭进。黄庭坚时任吉州太和县县令。②风流:高洁不群的品格和耿介不屈的性格。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的一、二两句,诗人用生花妙笔向友人描绘了一幅月下秋江晚景图。

B.第一首诗中,诗人以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对分别已久的远方友人的思念。

C.第二首诗前两句感慨深沉:现实中只能借酒浇愁,梦中才能追寻往事和繁华。

D.诗人以诗代简,既回复了友人的来信,也向友人尽情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①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天涯,即天边,指夔州。这首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去世。诗人感时忆旧,表达了悲壮深沉的情怀。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暮”一词,交代了时间转眼一年将尽,给人以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B.“天涯霜雪霁寒宵”写霜雪纷纷的寒夜,远在异乡的诗人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写“野哭”而多至“千家”,是对动荡时局的描写,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

D.“卧龙跃马终黄土”,诗人借典故表达了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虚实结合,写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身处天涯塞北,寄托无限深情。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

C.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仍是连续不断的天气变化、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诗人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一番心意白费的疼惜,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梦陈和仲如平生交①

有三言觉而记其一

曰错后乱

方岳②

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

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

江湖浩浩二三字,风雨寥寥十五秋。

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③。

〔注〕①平生交,指向来交好。如平生交,是指在梦里与陈和仲像以前一样相交很好。②方岳,南宋诗人、词人,进士出身。因抗直权贵而两遭弹劾罢官,后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③孔颜,孔子和学生颜渊的并称;伊周,分别指商代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故并称,后亦借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感慨在梦中与友人游兴未尽,突然醒来,天色未亮,于是写下这首律诗。

B.平生做错过那么多事,在梦里都不断地告诫他人,“宁”“亦”更见内疚之深。

C.诗人将官场比作江湖,将官场中的起伏比作风雨,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嘲讽。

D.詩人结句运用典故,从一味感慨转至面对现实生活的坦然与洒脱,襟怀开阔。

【阮阅/供稿】

猜你喜欢
天涯友人抒情
撑一竹伞走天涯
致友人(组诗)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执笔为马,行走天涯
天涯归旅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