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靠度为约束的机械部件等周期预防性维护策略

2021-06-18 03:37王炳辉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修故障率预防性

王炳辉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0 引言

一般可以将维修分为预防性维修和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指部件发生故障后对其进行维修,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是为预防部件故障,提前根据部件性能衰退规律制定计划对部件进行维修的方式。与事后维修相比,预防性维修可以及早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大大降低了成本损失。目前,预防性维护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机械部件的维护。

等周期维护是机械设备预防性维护的主要维护方式之一,它具有组织灵活、管理方便和易于实施等优点,因而仍是运维部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主要选择。但在机械设备服役后期,随着设备老化速率的加快,等周期维护策略易使设备出现可靠性不足,为此有必要建立可靠度约束下的等周期预防性维护模型。

1 基本假设

以某单部件机械系统为研究对象,该部件随系统运行至240万公里时会被更换。因此需要在0~240 万公里的运行里程内,优化部件的预防性维护次数和周期。根据研究内容作出如下假设:

(1)部件从全新状态开始运行,即具有初始可靠度1。

(2)部件的故障率分布函数服从威布尔分布。

(3)[0,240]万公里内部件的维护方式是预防性维护和事后故障小修。事后故障小修只可以消除故障使部件恢复正常运行,并不能影响部件的故障率。

2 维护建模

2.1 故障率建模

威布尔分布可以较好的描述机械部件的寿命分布[1],因此这里假设车辆某部件的故障率函数为二参数的威布尔分布:

式中,m 为形状参数,η 为尺度参数,l 为部件随车辆运行里程。

2.2 故障率演化规则

部件维修之后,部件的性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使部件的故障率有所下降,但维护后部件的衰退速率较之前会有所增加。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Malik[2]提出了役龄递减因子模型,Nakagawa[3]提出了故障率递增因子模型,周晓军[4]集这二者的优点于一体,建立了经典的混合故障率演化模型:

式中,0<ai<1,是役龄递减因子;bi<1,是故障率递增因子。Li是第i-1 与第i 次间的维护间隔。则当i≥2 时,结合式(1)和式(2)可得:

2.3 维护周期的确定

按照等周期的维护模式,将[0,lmax]万公里运行区间内分成n等份,则每万公里实施一次预防性维护,在lmax万公里时,可靠度降为最低,每个维护区间内的故障次数。

部件在[0,lmax]万公里运行区间的维护成本包括:预防性维护成本、故障小修成本和最后的更换成本。由于最后一次维护始终为更换,并不影响周期的制定,因此在总成本中不计更换成本。最后的维护成本表示为:

式中,c1为预防性维护成本,c2为故障小修成本。

以可靠度为约束,总维护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可得到最优预防性维护次数和相应的维护周期。

3 算例分析

参考文献[5],取m=4,η=130;参考文献[6],取c1=120,c2=2500;参考文献[7],取ai=0.1,bi=1.1。

在部件[0,240]万公里的运行区间内,以可靠度不小于0.88为约束,对其预防性维护次数进行优化。

计算得到:当n=5,N=4 时,即将运行区间分为5 份,预防性维护次数为4 次时,维护成本最小,如图1 所示。

图1 log(C)随维护次数N 的变化曲线

由图1 可知,维护成本随着预防性维护次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这是因为当预防性维护次数较少时,部件可靠性不足,极易发生故障,虽然预防性维护成本较少,但故障小修成本却很高;当预防性维护次数逐渐增加时,可靠性增加,部件不易发生故障,小修成本逐步减少,而预防性维修成本逐渐增加。因此只有找到最优预防性维护次数才能使维护总成本最小。以上分析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接着验证N=4 时是否会出现可靠性不足,当N=4 时,部件在运行区间内的最低可靠度为0.9,大于0.88,因此符合要求。N=4 时,具体的维护周期和成本如表1 所示。

表1 部件最优维护周期

4 结语

针对等周期维护中部件服役后期可靠性不足的问题,以某一机械部件为例,基于经典的混合故障率演化模型,以可靠度为约束,一个更换周期内成本最小为目标,得出部件最优维护次数及周期。研究内容可为实际机械部件的等周期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小修故障率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电梯故障率预测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通过控制策略的改进降低广五直线电机的故障率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公路养护管理小修保养
探索零故障率的LED智能显示终端
浅析如何提高TEG发电机运行效率以降低设备故障率
叫叫与爱情无缘
叫叫与爱情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