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两会代表委员持续发力焦点

2021-06-19 07:04张纯
民主与法制 2021年9期
关键词:委员代表建议

本社记者 张纯

春归大地,万木争荣。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举行,万里山河春意盎然。3月5日人代会开幕当天,恰逢农历惊蛰节气,更昭示着春光无限、一派生机。此时,热议未成年人保护这一焦点话题,可谓恰逢其时。

在春天的故事里,如何书写“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的课题?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有何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寻找答案。

建议尽快实施网游分级制度

某初中生沉迷网络游戏离家出走、“熊孩子”偷拿父母手机充值数万元游戏币……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新闻时有披露。

如何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加强网络游戏监管,已经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又是一年两会时,这一话题也成为讨论焦点之一,“建议禁止明星代言网游”“建议网络游戏开启实名制人脸识别”等,轮番冲上热搜。

记者注意到,随着网游产业连年高速增长,未成年人游戏用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青少年网游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青少年首次接触网游的年龄呈日趋低龄化,6到14岁是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的主要时期。

目前,对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的防护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游的青少年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世界,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在心理上则表现出各种人格发展障碍,如言语能力下降、自我封闭、患抑郁性神经症。”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不无担忧地说。

为此,今年两会上,张志勇代表带来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准入监管的建议》,建议全面加强儿童游戏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改变当前单纯把游戏产品作为一般文化产品,单独由文化宣传网信部门负责准入监管的做法,实行网信和教育部门两次监审机制,网信部门负责首次监管,教育部门负责二次审查。

与此同时,他建议尽快实施儿童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由教育、心理、卫生、法学、儿童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专家组成儿童游戏软件定级委员会,对网游软件进行定级,划分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级别。

>>近8年曝光性侵儿童案例统计情况表 张纯制图

>>受访者接触或开展过防性侵教育情况表 张纯制图

在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看来,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统一的国家标准,并由国家推动强制执行,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他从“前置防护”“事中保护”“事后服务”三个方面,分别指出了在网游不同阶段中家长、企业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

在“前置防护”阶段,通过将家长等监护人与未成年用户游戏账号的绑定,实现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操作记录、游戏消费记录查询,以及游戏操作提醒、游戏消费提醒、游戏操作时段设置和游戏消费限制。在“事中保护”阶段,游戏中按标准设立统一的自动管控系统。在“事后服务”阶段,所有企业应建立并公开投诉和举报渠道,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并给予有需要的家庭特别关怀。

此外,对于现实中常遇到的“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账号绕过游戏限制”问题,朱永新认为应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先行积极探索,尽快形成人脸识别技术运用的国家标准,明确规范适用范围及使用程度等。

“未成年人在游戏中不仅充值要刷脸,每玩30分钟也要刷脸一次。”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的这一建议,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力挺。

快速发展的区块链技术,为防范游戏沉迷提供了新的可能。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主委于欣伟建议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青少年网游行为追踪预警平台。当上网游戏累计时长或者频率超出设定阈值,平台可以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督促家长进行监督,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游戏习惯。

针对一些未成年人动辄充值成千上万元的问题,朱永新建议有关部门要求企业提供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申诉与受理机制,及时受理涉及未成年人游戏的投诉和举报,并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要求所有企业严格按此执行。

张志勇代表认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关于充值金额的规定,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建议进一步降低未成年人每月游戏消费金额。

>>朱列玉代表参加2021“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 张纯摄

>>胡卫委员参加2021“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 张纯摄

建议将心理教育确定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存在比例逐年增高,青少年自杀、未成年人犯罪等现象屡出,越来越引发公众关注。2020年3月,河北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训斥后坠亡;2020年12月,广东一名14岁学生疑遭老师批评后坠亡;2021年1月,安徽潜山一名13岁女孩儿被发现在家附近的水塘中溺亡,溺亡前,女孩儿在月考中一门功课考了满分,但遭到其班主任质疑并安排补考……

生命的过早陨落,总是令人惋惜不已,感慨万分。青春年少的学生处于最美好的年龄段,花季年华更应身心健康。在网络上,“如何看待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现状”的话题一度登上热门话题首位。正因如此,此次两会上,该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襄阳四中校长李静对有关媒体介绍,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襄阳四中投入了很大人力。学校共有70余名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每周举行“心理健康主题座谈会”,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或个性化辅导。

“尽管如此,还有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不肯跟心理老师面对面交流,导致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化解。”李静代表颇为担忧。但这种情况在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看来不足为奇:“青少年时期心理状况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但他们的心理活动隐蔽,往往会把情绪埋在心里。”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上海市委主委李碧影曾调研过一些学校,了解家长群讨论的内容,发觉焦虑感普遍存在。“有家长吐槽,说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子在想些什么,根本不与大人交流。而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困惑,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只知道要他们好好读书。自己的困惑根本没法跟他们说,只能在心里忍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情绪障碍。”

这引发了李碧影委员撰写提案的念头,今年两会,她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议》的提案。

撰写前,李碧影委员查找了不少资料,发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受疫情影响,青少年心理问题进一步显现。“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尚显不足,社会支持体系面临不少困难。”

在充分调研后,李碧影委员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缺乏科学认识,孩子情绪障碍的早期并没有意识或发现。二是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水平亟待提升。三是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功能欠缺。

记者观察到,不少代表委员十分重视学校方面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比如广西人大代表、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长石鹏就提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和个性形成的时期,可塑性强。“我建议中小学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最大程度地预防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同时,全国人大代表郑坚江也建议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并纳入教育考评体系。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关注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在调研中,她发现,即使少数学校已经配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却很少从事“主业”,“跨界”讲授语文、数学等课程的现象并不少见。更何况,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大多数学校专职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方燕代表参加2021“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 张纯摄

>>赵皖平代表参加2021“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 张纯摄

翟美卿委员建议政府落实这类专职教师的事业编制,稳定队伍,确保拥有10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必须配齐1至2名专职教师,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需要全面、大力提升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认知水平和发现能力。”李碧影委员建议,各地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工作的指示精神,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定期面向家长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辅导。教育部门可以和媒体合作,制作面向家长群体的《开学第一课》,提升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蒙古族小学教师娜仁图雅希望在配备更多规范的心理健康配套设施的同时,将心理教育纳入学校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

建议尽快制定强制报告制度实施细则

打开游戏,屏幕上出现了“卡卡”和“妮妮”两个角色,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不久前,5岁女童王小云(化名)下载了一款休闲网络游戏,输入出生日期后,选择了“妮妮”。有一天,她在家中脱下衣服,对着移动设备拍照。母亲发现后,连忙询问。王小云说,游戏中,有人教她拍摄和发送隐私照片,并嘱咐“不能告诉妈妈”。

这起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深圳首例隔空猥亵儿童案件引发网友强烈谴责。“性侵儿童”话题近年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女童保护”近日公布2020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去年媒体曝光性侵儿童案例332起,受害儿童逾840人,年龄最小的为1岁。

眼下,刑法修正案(十一)已于3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将于6月1日起施行。那么,在预防和惩治性侵害儿童方面,法律的修订、实施具有哪些积极作用?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这是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又一重点。

在2020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建议“未成年人一般性同意年龄提升至16周岁”,曾引发网友强烈共鸣。新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未成年人性同意年龄也有调整。在新增“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中,负有监护、收养、看护、教育、医疗等特殊职责的人员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女性发生关系,不论其是否同意,都会涉嫌犯罪。

不过,在朱列玉代表看来,在面对承担照护职责的成年人时,未成年人处于阅历、知识和权利上的绝对劣势,可能在引导下“自愿”发生性行为。例如,熟人尤其是教职工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例屡有发生。

朱列玉代表提到,一些中小学生对保护自身基本权利不受侵害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尚有一些具体措施还未真正落实。“对初中、小学应当有更细致的规定。当幼童权利遭受侵害时,应当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学校应该开设举报电话或设置专门部门,主动关怀、保护,及时心理辅导,把损害降到最低。”

此外,即将在2021年6月1日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正案中,还规定了强制报告制度和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制度。该法规是保护儿童不受侵害的又一坚硬铠甲。

>>张宝艳代表参加2021“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 张纯摄

>>刘红宇代表参加2021“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 张纯摄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指出,对于熟人作案比例居高不下的现状,要继续执行强制报告制度。“只要有人发现,就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如果熟人和知情人不报告,要加大对其处罚的力度。此外,还要培养社会力量,对受到性侵和猥亵的儿童造成的心理创伤,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走上社会。”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指出,“强制报告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几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首先,应对公安机关、学校老师、居委会工作人员等加大“强制报告”方面的培训,诸如如何有效发现报告,应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等。同时,各地要尽快建立更加具体的强制报告制度实施细则或指导意见。

对于如何加强对遭受性侵害未成年人救济的问题,方燕代表带来了《关于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权利救济的建议》,建议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内。“根据犯罪事实、损害结果、犯罪人的经济条件和后续被害人的心理康复费用等,制定最低的精神损害赔偿额。”

此外,方燕代表建议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转学安置的问题,强调学校应配合司法部门安置转学。“我建议尽快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完善转学安置和住房保障。”方燕代表说。

记者观察到,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建言将防性侵教育纳入必修课。这与2021年6月1日即将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指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长期关注乡村,过去一年在实地调研时,发现农村地区遭遇性侵的儿童普遍存在一些困境。赵皖平告诉记者,经常有受害者在取证环节不太愿意配合,家长、学校碍于面子、声誉,不希望性侵事件被公布。因此,赵皖平代表强调,一定要把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中,“当然教材的遴选、设计,要经过专家的研讨”。同时,对受害当事人的教育一定要跟上,让他们大胆地指证犯罪分子。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一直致力于帮助被拐儿童回家。她告诉记者,在工作经历中也发现农村地区存在儿童遭遇性侵现象。她建议将防拐及儿童防侵害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并组织法律、教育、公益等不同领域专家,根据以往不同案例制定教材,作为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性侵需要全方位发力,应该形成由社会、国家、学校再到家庭层面的一套完整体系。”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律师从国家、学校、家庭三角度提出建议,在学校层面,要建立儿童防性侵教育体系,向未成年人教授相关知识,将相应课程纳入必修课。同时建立防性侵干预机制,对通常的猥亵和性骚扰,要积极正视并予以干预。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永远的希望,是光明的未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在今年两会上,孩子们依然是代表委员们一直关注的主题之一。在他们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关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方兴未艾,热气腾腾……

愿我们的孩子们一对对黑色的双眸里,永远充满灿烂的阳光,永远充满绚丽的光彩!

猜你喜欢
委员代表建议
图片报道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建议答复应该
委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