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绵粉蚧对四种水生蔬菜的选择性及取食后蜜露分泌量的研究

2021-06-19 07:34金奇年王娅玲雷小涛司升云王香萍
湖北植保 2021年3期
关键词:蜜露水芹扶桑

金奇年 王娅玲 雷小涛 司升云 王香萍

(1.农林病虫害预警与调控湖北省工程中心,长江大学 湖北荆州 434025;2.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湖北武汉 434065)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solenopsisTinsley)属半翅目(Hemi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粉蚧属(Phenacoccus)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一种恶性入侵害虫,同时也是一种近些年入侵中国并广泛传播扩散的检疫性有害昆虫[1]。扶桑绵粉蚧于2008年首次出现于中国广东省内,次年即被认定为农业、林业的有害生物,并增列为全国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且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2]。如今已在我国广东、江西等多省市(直辖市、自治区)大量分布[3]。

研究发现,扶桑绵粉蚧适宜寄生的植物达56科166种,以雌性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为食[4]。进而造成被寄生的植物叶片枯萎卷曲,茎秆干枯,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停止,花蕾、量减少,果实个体发育不良,外观畸形。扶桑绵粉蚧排泄的蜜露会诱发植物的煤污病,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寄主植物叶片干枯脱落,植株生长受阻,严重时可以造成植株的范围性死亡[5]。扶桑绵粉蚧的寄主范围极为广泛,然而国内缺乏其对不同蔬菜的取食选择性和适应性的相关研究[6-7]。

近年来,水生蔬菜种植品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水生蔬菜品种的增加,病虫害种类也在不断扩张,2012年在武汉首次发现绵粉蚧对水生蔬菜(水芹)造成为害[8]。为进一步明确扶桑绵粉蚧对不同水生蔬菜的选择性及其成虫的取食特点,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扶桑绵粉蚧不同龄期若虫及成虫对4种水生蔬菜的选择趋性以及成虫取食后分泌蜜露量的变化,以进一步了解其对水生蔬菜的潜在风险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扶桑绵粉蚧各龄若虫和雌成虫于五月初采自武汉郊区的棉花上,在室内用棉花嫩叶在光照培养箱中继代培养3代备用,培养条件为:温度26±1 ℃,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4∶10。

1.2 供试植物

水芹(OenanthejavanicaBlume)、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Linnaeus)、芋头(ColocasiaesculentaLinnaeus)、莲藕(NelumbonuciferaGaertn),在栽培中不施用农药和化学试剂,其他按常规管理。试验时选用寄主植物的嫩叶。

1.3 试验方法

1.3.1 扶桑绵粉蚧若虫及雌成虫对4种水生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选择健康清洁的寄主植物新叶,用打孔器将四种叶片打出直径5 cm的圆片,在培养盒内以其中心为圆心排成半径为10 cm的环形,用毛笔刷分别接入30头发育一致的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雌成虫于滤纸(直径3 cm)中,放置在培养盒(63 cm×38 cm×16 cm)的中心,使供试虫与4种寄主植物叶片等距,分别于24 h、48 h、72 h计数各寄主叶片上的若虫及雌虫数量。试验重复3次。

1.3.2 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取食4种寄主植物的蜜露分泌量

在直径3.5 cm的培养皿内铺上0.2%的溴甲酚绿指示滤纸(把滤纸在0.2%溴甲酚绿乙醇溶液里浸透,取出晾干后即为指示滤纸,滤纸呈鲜桔黄色),然后将供试4种水生蔬菜新鲜叶片各自打成小圆片(D=3.5 cm),叶片背面朝上铺在滤纸上,5只雌成虫(试验前需要进行1 h饥饿的预处理)接入到叶片上并将叶片倒置。试验条件为温度26±1 ℃、RH为70±5%、光照L∶D=14∶10饲养。成虫分泌蜜露后滤纸显色,用铅笔画出色斑的周缘,以防褪色,24、48 h后用透明带有方格的塑料板(每小格1 mm2)测量指示滤纸上的显色面积,统计蜜露分泌量(mm2)。试验重复5次。

1.4 数据分析方法

利用DP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方差分析,并采用Tukey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扶桑绵粉蚧若虫及雌成虫对4种水生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接种24 h,在4种水生蔬菜寄主叶片上的分布数量较少,且差异不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4种蔬菜叶片上的若虫数量均呈现升高趋势。48 h后,水芹、芋头上的分布数量与慈姑、莲藕上的差异显著而水芹和芋头、慈姑和莲藕上的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在72 h后,在水芹上的分布数量与慈姑、莲藕上的差异显著,芋头和莲藕上的分布数量差异也达到显著差异,其他寄主之间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因此1龄若虫对水芹趋性较强(图1A)。

图1 扶桑绵粉蚧各龄若虫及雌成虫不同时间对4种水生蔬菜选择情况

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接种24 h,在4种寄主植物叶片上分布数量均较少,且在4种寄主上的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在48 h后在水芹上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叶片上的分布数量;而在慈姑、芋头和莲藕上的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但在72 h后,在水芹和慈姑上的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慈姑和芋头上的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水芹上分布数量与芋头和莲藕上的2龄若虫分布数量差异显著(图1B)。

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接种24 h后(图1C),在水芹和慈姑上的分布数量显著高于在莲藕和芋头上的分布数量,但水芹和慈姑上的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接种48 h和72 h后,扶桑绵粉蚧在水芹和慈姑上的分布数量都显著高于莲藕和芋头上的分布数量,且水芹上的分布数量与慈姑上的数量差异显著。

扶桑绵粉蚧雌成虫接种24 h后(图1D),其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均较少,随着时间的延长,4种寄主上的成虫数量呈上升趋势;接种48 h,扶桑绵粉蚧在水芹和慈姑上的数量差异不显著,在藕上的数量分布显著少于水芹和慈姑2种寄主;接种72 h,扶桑绵粉蚧在4种寄主上的分布数量差异显著,水芹上最多,其次依次为慈姑、芋头、莲藕。

结果表明(图1)扶桑绵粉蚧各龄若虫及雌成虫都能迅速定位水芹,其次随着入侵时间的逐渐增长,对慈姑及芋头的定位也逐渐增强,而整体上对莲藕的选择性不强。相较于各龄若虫,雌成虫更易于寄生在这四种供试蔬菜。

2.2 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取食4种水生寄主植物后对蜜露分泌量的影响

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取食水芹叶片后的蜜露分泌量显著高于取食慈姑、芋头和莲藕叶片,取食慈姑叶片的蜜露分泌量显著高于取食芋头和莲藕叶片,而取食芋头和莲藕叶片的蜜露分泌量24 h后差异不显著,但48 h后差异显著。取食莲藕叶片的蜜露分量最低(表1)。

表1 扶桑绵粉蚧取食不同水生蔬菜寄主后的蜜露分泌量

3 讨论

扶桑绵粉蚧寄主植物种类多,在其入侵中国后,寄主范围及传播区域迅速扩张,而目前国内外对扶桑绵粉蚧在水生蔬菜的寄生情况研究相对较少[10]。本研究表明,不同龄期的扶桑绵粉蚧若虫都能在短时间内寻到水芹,且随时间的延长,对水芹的趋性不断增强。同时,扶桑绵粉蚧对慈姑和芋头的趋性也较强,但对莲藕的趋性很低。这说明扶桑绵粉蚧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不同,水芹是嗜好寄主,相对而言,莲藕为不适寄主。

分泌蜜露的昆虫其蜜露分泌量及成分受植物体内可溶性糖、氨基酸等影响,而寄主植物品种或抗虫性与否影响体内可溶性糖及氨基酸含量,蜜露分泌量与其取食直接相关[11-12]。取食水芹、慈姑、芋头和莲藕的扶桑绵粉蚧在取食水芹后分泌的蜜露最多,远超取食慈姑、芋头和莲藕的量。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与4种寄主植物组织内可溶性糖含量有关。研究表明水芹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13],扶桑绵粉蚧取食后,体内摄入大量糖分,因此其分泌蜜露量比较大,也由此说明水芹上扶桑绵粉蚧取适量比较大。

昆虫在寻找寄主植物的过程中,寄主植物释放的信息化合物或挥发性气体物质起着关键的通讯引导作用,因此寄主种类影响昆虫对其的选择[14-15]。而昆虫最终对寄主植物的选择除了上述化学因子,寄主植物本身的组织结构、营养等也有很大影响,如不同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同种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对扶桑绵粉蚧的生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16-18]。本研究表明水生蔬菜中扶桑绵粉蚧对水芹选择及取食表现最好,而对其他水生蔬菜的选择性及取食性表现较差,因此水芹可能是其比较适宜的寄主,条件适宜时可能大量发生,生产中需要关注。

猜你喜欢
蜜露水芹扶桑
水芹之美
水芹之美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扶桑”国到底在哪里?
蝴蝶花
这是我应该知道的
这是我应该知道的
对日本不宜称“扶桑”
说话
悲哀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