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自身因素及提高就业率的对策

2021-06-20 13:58刘国永
管理学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提升对策就业率大学生就业

刘国永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进步,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率本应持续提升,但实际上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其中有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自身因素所造成的。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自身因素,包括个体基本特征、参加就业指导情况、学习情况等,并同时研究了导致这些影响因素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就业自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成为当前大部分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自身因素;就业率;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07-0093-02

隨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极大。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导致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高。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8年,这8年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而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相比2012年增长140万人,其中2015年为768万人。在受到国内外经济波动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的影响下,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逐渐成为当前国家和政府极为高度重视的社会焦点问题。

目前,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率的影响较高,已经超过47%,而社会因素与学校因素的影响则分别占25%和28%。由此可见,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就业当中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一、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自身因素的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个体的基本特征分析

大学生个体基本特征主要包含了性别、党员和学生干部等几个因素,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尽管女性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相比男生要有着较好的优势,但男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远比女性毕业生要高出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就业性别歧视。例如,在招聘过程当中有的企业会明确规定,女性职员在聘用期间不可怀孕,这是对就业性别歧视的典型案例。笔者分析出现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可能性之一:高校扩招所造成的毕业生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失衡所引起的买方市场格局所造成的影响,这也使得女性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性别歧视的概率增加;女性在资本投入产出相比男性较弱,进入职场后也会面临结婚生育等问题,而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讲,劳动生产率较高,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发展理念当中,企业必然会倾向于对男性毕业生的选择[1]。可能性之二:男性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经历能够为毕业生的就业加分。例如,男性党员更加有利于就业,是否成为党员,已经成为一些用人单位和企业进行人才招聘与选拔的重要参考依据;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加入党组织成正相关。一些公务员考试和组织选拔当中,用人单位会直接或坚决要求毕业生必须要拥有党员身份,尤其一些国有企业较为严重,会隐性的暗示毕业生-----党员晋升机会更多。另外,具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概率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在校期间积极竞争和担任学生干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在管理方面也有着较好的经验,同时担任学生干部的毕业生也会具有较高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这些都是目前企业和招聘单位所重视的素质。

(二)大学生参加就业指导情况的分析

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所组织的就业指导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其主要的目的是依据国家和社会实际对人才的需求,定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业发展以及职业选择等方面所进行的培训和教育指导,使大学生能够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作为大学生来讲,必须要意识到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较为庞大,就业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只有真正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和工作预期,找到自身的定位,并不断努力,如此才能够真正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够在求职时寻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优势[2]。

(三)大学生自身实际学习情况的分析

对于大学生学习情况来讲,影响其就业率的原因在于奖学金的获取次数和专业资格证的考取,以及其所辅修的专业的合格率。其中,奖学金是高校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以及鼓励,理论上来讲,大学生获得奖学金次数较多,且每天学习时间较多的学生会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这对于职业相关因素认知来讲,其有着较高的正确率,职业发展方向也较为明确,专业认可度高,专业思想稳定[3]。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往往会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的考虑,而专业资格证书则是代表着专业水平,能够作为大学生就业和求职的凭证以及从事特定专业的法定注册凭证,考取专业资格证书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拓宽就业渠道,同时也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层次。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进行资格考试时往往是出于应试性考试,忽略了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且大学生也缺乏有效的实践。所以在就业当中,虽然资格证书能够代表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并不代表其具有就业的优势。尤其在现代信息化时代,企业和招聘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水平也不断提高,已经不仅仅限于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率造成很严重的影响[4]。

二、结合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对策的思考

(一)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层面的提升对策

大学生要想寻找到符合自己预期和较为理想的工作,就必须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就业经验。同时,大学生还要端正自身对工作的预期。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大学学习期间第一重点,大学生必须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学好专业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技能,要真正做到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如此才能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优势。社会实践方面大学生要积极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并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经验和综合素质[5]。

对于工作预期影响就业率,主要是大学生的态度问题。大学生端正工作预期态度,更加容易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也是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所必须要做到的理性认知;大学生要能够清晰地认清就业形势和个人实力,正确评估自身能力,根据自身条件与人才市场状况及时地进行理念的更新[6]。

(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培养的提升对策

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必须要重视对教育方式的创新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对于高校来讲,一方面,要积极地转变当前的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并不断培养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兴趣;学校也要结合当前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实用型和综合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要坚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组织大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参观、调研和实习的同时,高校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积极建立与企业的沟通合作。高校还应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将企业岗位实际需求所需的技能标准渗透给学生,使大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就业方向的正确性[7]。

三、结语

结合文章所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要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率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和问题的根源,要能够积极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学生自身因素当中个体基本特征、性别和戶籍对就业的影响最大,而且性别歧视与地域性歧视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学科的设置,使高校专业设计针对性更强,并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从而有效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朱佐想,叶映华.高水平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02):61-63.

[2]刘高见,刘伦华,王有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和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03):175-176.

[3]张冰,段彩彬,朱红阳.大学生就业焦虑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3):213-214.

[4]赵明.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2):101+103.

[5]张倩倩.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及路径优化研究[J].纳税,2018(08):247+249.

[6]那鹏飞,封涵.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破解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7(12):44.

[7]蒋瑾 ,高云刚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02):76-79.

猜你喜欢
提升对策就业率大学生就业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