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坚守,足下生辉

2021-06-20 14:35刘彩霞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张华戏服靴子

刘彩霞

戏曲舞台上用的靴鞋也称戏鞋。在色彩斑斓的京剧舞台上,无论生旦净丑,都少不了一双称心合脚的戏鞋。

塑造的角色不同,戏服就不同,戏鞋也要与之搭配。戏鞋主要有靴、履、鞋三大类,细分下来有近20种,包括厚底靴、朝方靴、虎头靴、猴薄底靴、快靴、登云履、彩鞋、旗鞋等。

京剧中不同的扮相有严格的穿戴要求,在戏鞋上出了差错,就会闹笑话。有身份的文臣武将、帝王、士大夫等,要穿厚底靴;丑角扮演官员、文人、太监时,穿朝方靴;武生穿打衣、快衣时,多穿快靴,便于开打;扮演员外、安人时,穿登云履;扮演小姐、丫鬟等,穿彩鞋。戏鞋制作精良与否,甚至会影响演员表演时的发挥。

天津制作戏鞋已有上百年历史,形成了特定的工艺流程和艺术风格,成为京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张华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靴子张”的第四代传承人。在他看来,只有纯手工制作的戏鞋才够品位。

“天津靴子张”的前身是“天津靴子”,创始人是原籍山东烟台的宋英俊。20世纪20年代,宋英俊和宋云城父子俩在烟台专做戏鞋。一次,京剧名家马连良到烟台演出,穿了在宋家定制的厚底靴后甚是满意。不久后,宋氏父子接受了马连良的建议,举家迁到天津拓展业务。天津是全国有名的“戏窝子”,在那里,他们做的戏鞋很快受到众多戏曲名角和戏曲爱好者的追捧,人称“天津靴子”。

张华介绍:“20世纪50年代,我父亲张金有师从宋云城学做戏鞋,得到师父的真传,做出的戏鞋结实耐用、精致古朴,打造了‘天津靴子张的美名。这做戏鞋的手艺,传到我这儿已经是第四代了。不管是老熟人,还是新客户,每一份訂单我都会认真对待。”

“天津靴子张”制鞋的原料遵循传统:鞋帮的面料是杭州真丝大缎,有光泽、上档次;里料则是纯棉布,吸汗贴脚;厚底用纸压制,分量轻、有弹性;底皮选用高级牛皮,结实耐磨。

以厚底靴为例,制作分为三大步:制帮、制底、成鞋。每双厚底,需要用近千张毛头纸加压后形成,这样的鞋底才够瓷实,不易变形。压纸利用压台完成,切纸则只凭一把刀,需要使上全身的力气才行。接下来,纳靴底更是考验硬功夫:先用半尺长的钢锥扎透两寸半到四寸半不等的厚底,再用钢针把蘸湿的麻线穿过去,最后用锤子砸实。

张华谨遵祖训,制作时一针一线都不敢马虎。几十年下来,他的一双手早已磨出了硬茧,伤痕累累。

从鞋帮的裁剪、绣花到缝合,从鞋底的切靴纸、裁底皮到打磨成型,从帮底缝合、定型晾干到刷白底……下料开工后,历经20多道工序,最终“落印加封”,一双美观经典的戏鞋才算完成。

京剧的舞台用品极其讲究。马连良先生扮戏时讲究“三白”—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着靴时穿的戏服,穿上后要距地面约一寸半,为的就是给演员“亮靴底”留出空间。

张华一不开店,二不打广告,全凭众口相传的好口碑,手上总有忙不完的活儿。京剧名角厉慧良、张世麟、尚长荣、谭元寿、叶少兰、王平、王立军、奚中路、张幼麟等,都穿过“靴子张”的戏鞋。

饱含匠心和温度的戏鞋,配合蟒、靠穿戴整齐,演员立时显得英姿飒爽、玉树临风。适履登台,足下生辉。婉转抑或高亢的唱腔,优雅抑或高难的动作,表演者全情投入,嬉笑怒骂、辗转腾挪间,脚下生风采,国粹得升华。

猜你喜欢
张华戏服靴子
年轮
白衣天使
张华全 金莲 曹严匀
小斑马买靴子
梨园
从卖二手货到获得37座奥斯卡小金人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圣诞老人靴子
戏服制作 因为年轻,才有更多的心力 认真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