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021-06-20 14:46王艳唐永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对比反思

王艳 唐永

[摘  要] 解题后的回顾反思和对比分析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对一道解析几何题的解答过程,反思其运算是否合理、细节处理是否到位、逻辑推理是否严谨;对比分析其不同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反思;对比;基本活动经验;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但数学习题“题海无边”,若就题讲题,则永远也讲不完,唯有“回头是岸”. 罗增儒教授指出:“包括解题反思在内的数学解题,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因此,只有加强解题后的回顾反思和对比分析,才能跳出题海,提高解题教学的效益.通过反思运算是否合理、细节处理是否到位、逻辑推理是否严谨;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下面对一道解析几何题的解答过程进行反思和对比,谈一些体会和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案例呈现

(2019届苏州市高三数学期初测试题)已知椭圆C: + =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离心率为 ,点 P1, 为椭圆上一点.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如图1,过点C(0,1)且斜率大于1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M,N两点,记直线AM的斜率为k ,直线BN的斜率为k ,若k =2k ,求直线l斜率的值.

我校高二期末考了这道题,学生得分率较低,普遍反映运算量大、难算.但此题又是不可多得的好题,区分度较高,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难得的知识载体.

学生思路展示及反思

思路1:(1) + =1(过程略). 对于第(2)问,由于点A、点B已知,学生的基本思路是:先设出直线AM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由韦达定理求出M的坐标,同理求出N的坐标,根据M,C,N三点共线可得出关于k 或k 的一个等式,进而求出直线MN的斜率.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解答过程.

解法1:设M(x ,y ),N(x ,y ).设直线AM的方程为:y=k (x+2),联立方程组y=k (x+2), + =1,消去y得,(4k +3)x2+16k x+16k -12=0,由韦达定理得(-2)·x = ,x = ,y =k (x +2)= ,所以M , .

设直线BN的方程为:y= (x-2),联立方程组y= (x-2), + =1,消去y得(k +3)x2-4k x+4k -12=0,由韦达定理得2·x = ,x = ,y = (x -2)= ,所以N , .

由M,C,N三點共线,得k =k , = ,化简得,4k +6k +9k -9=0,学生就做不下去了.

反思1:解法1的思路比较自然,但其中化简得出等式4k +6k +9k -9=0的过程运算量非常大,很少有学生能正确化出.即使化出来了,对这个等式4k +6k +9k -9=0又如何处理呢?一些学生想到因式分解:(4k -9)+(6k +9k )=0,(2k +3)(2k -3)+3k (2k +3)=0,(2k +3)(2k +3k -3)=0,所以2k +3k -3=0,解得k = ,再代入k = 算,而代入这一步计算量很大,甚至无结果. 能否不求出k 呢?由2k +3k -3=0得,2k =3-3k ,代入k = = = = . 再进一步思考,由于是求值问题,要求的k = 表达式中“36k +54k ”与“36-16k ”一定存在倍数关系,所以根本不需要因式分解,由4k +6k +9k -9=0得6k +9k =9-4k ,所以k = = = = . 教学过程中,展示对等式4k +6k +9k -9=0的不同细节处理,渗透整体代入思想,在对比中碰撞思维,优化解题过程,提升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思路2:解法1由于要求出M,N点坐标,运算量大、易出错,故想到采用“设而不求”的方法,直接设直线MN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由韦达定理得到x +x 和x x 两个关系式. 将条件k =2k 化简成关于x +x 和x x 的等式,把x +x 和x x 代入求出直线MN的斜率k.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解答过程:

解法2:设M(x ,y ),N(x ,y ).设直线MN的方程为:y=kx+1,联立方程组y=kx+1, + =1,消去y得(3+4k2)x2+8kx-8=0,所以x +x =- ,x ·x =- . 因为k =  ,k = ,所以由k =2k ,得 = ,即 = ,(kx +1)(x -2)=2(kx +1)(x +2),化简得kx x +(2+2k)x +(4k-1)x +6=0,即kx x +(2+2k)(x +x )+(2k-3)x +6=0,将x +x = - 和x ·x =- 代入上式化简得, +(2k-3)x =0, +(2k-3)x =0,即(2k-3) +x =0. 所以2k-3=0,k= ,直线l斜率的值为 .

反思2:解法2的困难之处在于:化简到kx x +(2+2k)x +(4k-1)x +6=0这一步,式子中虽有x x ,但没有出现x +x ,不能使用韦达定理,下一步该如何处理呢?不少学生做到这一步就放弃了.解法2就是采用配凑法,局部使用韦达定理得出结果.事实上,解法2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后一步由(2k-3) +x =0得出2k-3=0存在逻辑漏洞,因为可能会出现 +x =0但2k-3≠0这种情况,所以要验证 +x ≠0. 若 +x =0,即x =- 时,因为k>1,此时(3+4k2)x +8kx -8=(3+4k2)-  +8k- -8= ≠0,则x 不是方程(3+4k2)x +8kx -8=0的解,不满足题意,所以 +x ≠0. 在解题教学中,有时需要“检验”“验证”等,不少教师仅仅强调甚至不强调“验证”,至于为什么要“验证”却“避而不谈”,学生对此环节不理解,有困惑. 为此,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剖析学生的思维漏洞,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不妨再举一例,体会其中要“验证”的环节.

例1: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 + =1(a>b>0)的右顶点和上顶点分别为点A,B,M为线段AB的中点,且 · =- b2.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若a=2,四边形ABCD内接于椭圆,AB∥DC,记直线BC,AD的斜率分别为k ,k ,求证:k k 为定值.

解:(1)e= (过程略).

(2)直线BC的方程为y=k x+1,联立y=k x+1, +y2=1,消去y,得(4k +1)x2+8k x=0,解得x = ,所以C , ,同理求得D , . 由AB∥DC得,k =k , = - ,化简得(4k k -1)[2(k -k )-(4k k +1)]=0. 若2(k -k )-(4k k +1)=0,即4k k =2(k -k )-1,则 - = =2× =2× =0,此时直线DC的斜率不存在,不符合题意,故2(k -k )-(4k k +1)≠0. 所以4k k -1=0,即k k = .

反思3:解法2中由k =2k  ,得 = ,即 = ,这一步是根据点M(x ,y )和N(x ,y )在直线MN:y=kx+1上得到的.这也是学生的一种惯性思维,而点M和N又在椭圆 + =1上,那么能否利用点在椭圆上求解呢?由于椭圆的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将其变形为y2=31- 或x2=41- ,所以要对等式 = 两边平方,这样就有了解法3.

解法3:设M(x ,y ),N(x ,y ). 设直线MN的方程为:y=kx+1,联立y=kx+1, + =1,消去y得,(3+4k2)x2+8kx-8=0,所以x +x =- ,x ·x =- .

因为k = ,k = ,所以由k =2k ,得 = ,则 = . 因为M(x ,y ),N(x ,y )在椭圆上,所以y =31- ,y =31- . 所以 =  ,化简得 = ,即3x x +10(x +x )+12=0,3- +10- +12=0,整理得12k2-20k+3=0,解得k= 或k= . 因为k>1,所以k= .

与解法2比较,解法3运算量较小,具有明显的优势. 解题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方程的思想,不仅要利用“点在直线上”,更要利用“点在曲线上”. 不妨再举一例,体会“点在曲线上”的妙用.

例2:已知斜率为k的直线l经过点(-1,0)与抛物线C:y2=2px(p>0,p为常数)交于不同的两点M,N,当k= 时,弦MN的长为4 .

(1)求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

(2)过点M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Q,且直线MQ经过点B(1,-1),判断直线NQ是否过定点?若过定点,求出该点坐标;若不过定点,请说明理由.

解:(1)抛物线C:y2=4x(过程略).

(2)设M(t2,2t),N(t ,2t ),Q(t ,2t ),k = = ,所以直线MN的方程为y-2t= (x-t2),即2x-(t+t )y+2tt =0. 同理可求得,直线MQ的方程为2x-(t+t )y+2tt =0;直线NQ的方程为2x-(t +t )y+2t t =0.

由点(-1,0)在直线MN上,得tt =1,即t= ①.

由点(1,-1)在直线MQ上,得2+(t+t )+2tt =0,将①式代入得2+ +t + =0,即t t =-2(t +t )-1②.

将②式代入直线NQ的方程,得2x-(t +t )(4+y)-2=0.当y=-4时,x=1,所以直线NQ过定点(1,-4).

思路3:从图形中发现,直线AM,BN与椭圆的交点也是直线MN,x轴与椭圆的交点,将两条直线AM和BN的方程写成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将此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到直线MN的方程,求出直线MN的斜率,于是得到解法4.

解法4:由题意得,直线AM的方程为y=k (x+2),即k (x+2)-y=0①,直线BN的方程为y=k (x-2),即k (x-2)-y=0②,①×②得,k k (x2-4)-y[(k +k )x+2(k -k )]+y2=0③,将x2=41- 及k =2k 代入③,化简得y[(3-8k )y-9k x-6k ]=0. 所以y=0为直线AB(x轴)的方程,(3-8k )y-9k x-6k =0即为直线MN的方程. 因为直线MN过点C(0,1),则有3-8k -6k =0,即3-8k =6k . 此时直线MN的斜率k= = = .

反思4:联想双曲线 - =1的两条渐近线方程 ± =0,可以表示为 +  - =0,即 - =0. 我们将两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相乘得到关于x,y的二次方程,可以看成是一个曲线的方程,这样就转化成两个曲线相交问题,再将椭圆标准方程变形x2=a21- 或y2=b21- 后代入上述曲线的方程,消去x2或y2项,并进行因式分解得到所要求的直线方程,达到简化运算的目标.

几点思考

1. 反思关键点,突破难点,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通常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经历了实际操作、直观想象、抽象概况、逻辑推理等数学活动之后,所获得的对于数学的体验和认知. 它可以是使人受益终生的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甚至经历的挫折等;也可以是从整体意义上对数学活动的领悟……解題经历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主要途径,通过对“4k +6k +9k -9=0”“(2k-3) +x =0”“ = ”等关键点、困惑点的处理,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而不是遇到困难“另起炉灶”,在反思顿悟中积累成功的解题经验,有助于学生碰到类似的问题,顺利突破难点.

2. 比较思路,优化解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解析几何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对学生来说是成绩好坏的“分水岭”,对教师来说,是要使出浑身解数的地方. 尽管师生高度重视,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拿到题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算,“只顾埋头拉车”的结果往往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有了初步方案,最好慢一点,要有“思在算前”的意识,对方案进行预判,预估可能的困难,再对方案及时修正、优化.思路1是常规思路,要联立两次,M,N的表达式已经够复杂了,再做下去会更繁,风险太大,首先不考虑. 思路2是典型的设而不求,解法2中代数结构不对称,采用配凑法、局部使用韦达定理,解法3对解法2进行优化,先利用椭圆方程化简处理,简化了运算. 思路3是联想双曲线的渐近线而产生的奇思妙想,是一种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解题思路,引领指导学生对不同思路进行差异分析,在对比中明晰每种思路的优点和不足,优化解题思路,提炼一类问题的最优解法,使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在习题教学中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对比反思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层层推进,落实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