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这样做才更有“钱”景

2021-06-20 07:28
农家参谋 2021年5期
关键词:特产特色产业乡土

乡土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

发掘一批乡土特色产品。各地以资源禀赋和独特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加强地方小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开发一批乡土特色产业。

很多带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如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腊肉腊肠、火腿等传统食品产业,以及竹编、木雕、银饰、民族服饰等传统手工业产品,成为消费者的 “后备厢商品”和“伴手礼礼品”。

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发展多样化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全面提升特色农业的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水平。

从2018年起,中央财政已安排12.74亿元,支持20个省62个县,围绕1-2个主导产业建设绿色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加工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和品牌培育,不断推进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产业发展。

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乡土特色产业示范村镇涌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2409个,成为乡土特色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的平台和载体。

很多示范村镇激发自身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途径,推进整村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创响一批乡土特色品牌。各地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宣传推介一批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创响10万个 “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四川郫县豆瓣酱、重庆涪陵榨菜、山东潍坊风筝、河北蔚县剪纸等一批乡土特色产业,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创造着独特的产业价值,增加特色品牌产品和个性服务供给,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而且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主导产业,还保护了传统技艺、传承了民族文化。

乡土特色产业做不大走不远的原因

有许多看起来非常好的乡土特色产品做了许多年,却还是做不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伪特产”,含金量不高。一些地方对产自家门口的产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主观和感情色彩,“溺爱”式地把自家产品当作特产。其实,其中的许多产品算不得乡土特色产品,是“伪特产”,含金量不高。

“伪特产”类的产品,从品种到品质,从工艺传承到历史文化都称不上特产,比如一般的大葱、一般的大米等。如果把这些当作特产来营销,只会阴错阳差、事倍功半。但这个问题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同样的产品,有些确实可以被称为特产,比如章丘大葱、五常大米等。因为这些产品要么品質更优,要么工艺更特,要么长久流传。

特色过度,受众过小。有一部分乡土特色产品,产品特色十足:或是因为口味特殊,或是因为加工方式繁复,亦或是因为消费场所有特殊的要求,这些产品更像是当地人在当地的专属产品。

用在原产地的正宗产品和营销手法打外埠市场,不一定奏效。将乡土特色产品从 “尝鲜”消费转变成“持续”消费,是乡土特色产品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共同课题。要让乡土特色产品畅销,就要更换思路,从乡土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的角色中走出来,用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审视产品特色。比如老干妈辣酱,它无疑是从特产出发的,但却能征服大部分中国人的味蕾,这里面的分寸和奥妙值得好好研究借鉴。

产品既特又好,但是受自然制约,产量少。小品类、小规模的优质乡土特色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对于这类产品,要首先搞清楚其规模小、产量少的原因。如果我们把这些资源稀缺的特产列为营销备选对象,就要考虑在保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能不能将之规模化和市场化。

物以稀为贵,这样好吃又少的产品一般不愁卖。小品类农产品如果仅仅想找到一种匹配的营销模式并不难,但是要想有更大的发展,谋求更广阔的“钱”景,就需要对这个乡土特色产品做进一步的评估。

经营固守“老”“特”模式。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是倚“老”卖“老”。一些经典特产,其中不乏百年老字号的产品,其品类知名度高而品牌知名度低,数十年如一日,在营销模式上倚“老”卖“老”,循规蹈矩。

二是倚“特”卖“特”。一些企业以当地特色为卖点,把产品定位于中高端礼品市场,依靠本地机关和企业团购、商务送礼、年节走亲访友馈赠以及外来旅客尝鲜购买为市场,在家门口坐享其成,也形成了自我束缚。

与倚“特”卖“特”相伴相生的是产品定价畸高,认为不贵不特色,导致特色农产品适应的群体很窄,更加依赖礼品市场,没有走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市场始终做不大。

区域公用品牌误区。过分倚重区域公用品牌,是乡土特色产品企业做品牌的一个重大误区。比如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牌由苏州蟹业协会注册成为商标,是该商标的实际拥有者,养蟹的却是分散的养殖户,协会并不具体经营,品牌所有者与产品经营者分离。每年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还没开捕,冒牌产品就在各大超市和众多以“阳澄湖大闸蟹”为名头的专卖店里开始叫卖。“假蟹数量起码是真蟹的5-10倍,全国的真假蟹比例更是远在1∶10以上。”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说。

在品牌名称中嵌入公用产地名称,很容易出现滥用的情况,因为这样的通用名称,并不可能为一家企业独占独享。谁拥有、谁经营,谁才会珍惜,打造产权清晰的企业商业品牌才是乡土特色产品的根本之道。

如何发展乡土特色产业

发展乡土特色产业,要处理好以下四点关系:

保留传统与走向现代的关系:乡土特色产品沉淀了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但不能因此排斥科学和现代化。什么要保留,什么要改进,不是一件容易处理好的问题。比如王致和的腐乳,传统工艺做出来的产品比较咸,不符合现代健康需求。工艺改进后,含盐量降低了,但产品的风味保持不变。

规模性与稀缺性的关系:物以稀为贵,搞乡土特色产品不能一哄而上,要保留一定的稀缺性,但也要有恰当规模。没有规模,品牌效应和经济收益低。

规模大小要由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一味地搞大,特殊性没有了,稀缺性也就没有了,乡土特产存在的价值也就失去了。

手工与机械的关系:有的要机械化,有的要保留手工,要以提高附加值还是降低附加值来衡量,不能单纯以提高生产效率来衡量。比如机械自动炒出来的茶,沉降不好,在机械炒茶达不到要求时,高端产品还是要坚持手工操作。

线上和线下的关系:线上电商对乡土特产的发展很重要,但线下体验同样不可缺少,对于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产品,消费者在网上直接下单非常困难;已经在线下成为品牌的,把线下的品牌声誉直接移植到线上,会发生同样的品牌效力,比如褚橙。因此,线上和线下要相互促进。

猜你喜欢
特产特色产业乡土
特产小吃DIY
特产大攻略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
杭州特产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