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1-06-22 07:28耿在香周平方王爱凤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量表信念

耿在香,周平方,王爱凤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精神科,江苏扬州,225003)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复发率和致残率较高的重性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给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了临床治愈及康复的机会。但较低药物的依从性导致患者病情波动或复发,使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1]。抗精神病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精神病症状,但不能重塑患者的社会功能[2]。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是精神科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健康信念模式(HBM)是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来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3]。HBM包括四个主要因素:感知疾病的易感性、感知疾病的严重性、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主要通过激发人的内在动机,使人们坚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不健康的行为、获得预期的结果,应用于糖尿病[4]、脑卒中[5]、恶性肿瘤[6]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将HBM运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病程≥3年,有2年或2年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史;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④无药物及酒依赖。排除标准:①脑器质性精神疾病、精神发育迟滞患者;②合并其他重大躯体疾病;③语言沟通障碍者;④处于急性治疗期者。

8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38.81±2.65)岁;病程(12.35±1.45)年;文化程度:初中13例,高中或中专19例,大专及以上10例。对照组男29例,女 13例;年龄(38.48±2.37)岁;病程(11.50±2.76)年;文化程度:初中14例,高中或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1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均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常规干预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主要包括:①加强基础护理,包括进食、排泄、睡眠等需要,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恢复的环境;②按医嘱给药,观察患者精神症状、观察药物治疗反应及躯体变化,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③每天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病情及心理需求,满足患者合理需要;④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及各项工娱疗活动,丰富患者住院生活。

1.2.2 HBM干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HBM干预,干预方法如下。

1.2.2.1 组建小组:小组由精神科副主任医生、主治医师各1名,护士10名(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心理咨询师、社工各1名,营养师1名,医院其他相关专业医疗人员组成志愿者8名构成。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研究工作,精神科医师负责患者病情监测、量表评定、数据分析;副主任护师在小组形成后进行健康信念相关知识培训,负责干预计划设计、制定流程及人员协调,并监督执行,采集数据,及时总结、分析。

1.2.2.2 干预措施:每周组织患者集体活动1次,每次时间1.5 h。收集数据及评估量表时适当延长至2 h。①数据收集、量表评估。评估患者身体指标(身高、体质量、血糖、血脂)、生活自理能力、兴趣爱好、社交能力、参与工疗情况、日常生活喜好,找出患者存在的不健康行为。评估患者自我管理类型(自信自主型、被动顺从型、不参与型)[7],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措施。②对疾病的认识,即易感性及严重性干预。课题组成员介绍课题目的、实施过程;利用宣传册、PPT、角色扮演、视频播放等宣传相关内容:健康行为与不健康行为、精神分裂症病因、主要临床症状、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副作用的预防处理等,传递正确信息,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病友间分享疾病经历和治疗中遇到的困难,感知到疾病威胁及危险行为后果,促使患者形成健康信念。③对健康行为的认识: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讲解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作用及副作用、复发先兆及预防、维持治疗困难的原因;合理营养、适量运动等健康行为对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如体质量、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重点讲解药物治疗所致头晕、肥胖、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患者交流服药后感受、自己的应对经验。使研究组患者能够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的益处,识别疾病过程中的不健康行为。组织者引导患者感知益处和困难,促进其采取健康行为。④自我效能干预。小组活动时支持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分享经验、彼此督促、鼓励,使患者感到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配合治疗、降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愿意执行健康行为,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8]。视频播放药物处置技能、症状自我监控技能。患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活动以来的获益和感受,进一步采取健康行为。组织者根据患者自我管理类型帮助小组中较为被动的成员配对,如自信自主型患者配对帮助被动顺从型或不参与型患者,利用同伴支持[9]的影响完成每次活动任务。

1.3 观察指标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以及干预6个月后疾病严重程度。评估者为精神科主治及主治以上医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10]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以及干预6个月后社会功能缺陷情况,该量表包括职业工作情况、夫妻关系、照顾子女情况、社会性退缩、对社会事物的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等共10个条目,用于评定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程度,采用0~9级评分,0表示无异常或仅有不引起抱怨或问题的极轻微缺陷;1表示确功能缺陷;2为严重的功能缺陷;9表示不适用(不计入总分),总分>2分为有社会功能缺陷,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采用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11]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以及干预6个月后康复状态,该量表包括依赖性、活动能力、社交能力、症状及行为4个方面共28个条目。采用0~7级评分,0分为正常。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周围环境的依赖程度越高,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越差、精神症状越明显。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PANSS、SDSS、MR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6个月后,2组PANSS、SDSS 、MR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PANSS、SDSS、MRSS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健康知识宣教有助于患者健康信念形成,促进患者改变行为。万丽红等[12]对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一项研究认为,在健康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强了患者的健康信念,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由此推定健康信念是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中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理想状态是既能控制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又能促进患者其社会功能恢复,减少精神残疾,其关键是保持病情稳定,减少复发。患者、家属及专业者人员结成治疗联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坚持性是重要举措[13]。本研究利用HBM相关理论,研究初期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感知到疾病威胁及危险行为后果,如精神分裂症可致被动懒散、生活自理能力及学习工作能力下降、得不到治疗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促使患者形成疾病相关的健康信念,自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纳健康行为。健康行为对患者的疾病预防及生活质量会产生一定的提升作用,患者体会到健康行为带来的益处,自我效能感提升,这种良性循环使患者最终愿意积极参与疾病管理达到降低疾病复发的目的[14]。

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促进恢复。本研究结果显显示,经过6个月干预后,研究组 PANSS评分(47.35±5.32)分、SDSS评分(3.23±2.56)分、MRSS评分(57.12±19.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虽长期生活于相同的环境,但各自原有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等影响患者对治疗的认知。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被动、懒散、不愿主动服药或拒绝服药、不参与日常生活活动、不与社会接触等现象逐渐加重,文献[15]报道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都会影响社会功能,尤其在疾病波动期患者不能正确理解判断自己的疾病状态,严重影响其康复的自主性。研究组运用HBM护理干预,运用各种形式健康教育改变患者信念,提供场所开展各项活动,促使患者被动参加各项活动,改变行为,并按照计划规律地进行活动,逐步使患者养成习惯,从不愿意到愿意,循序渐进。在活动中注意减少对患者的管控,尊重患者,以“正常化”的人本理念,帮助患者发挥原有能力,促进其重回“正常”生活[16]。

不同自我管理类型患者可互相影响,提高自我效能,促进患者采纳健康行为。本研究过程中,自信自主型、被动顺从型患者对疾病的管理多集中于药物处置技能、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对症状自我管理、预防复发、回归社会技能以及应用社会支持资源等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小组成员重点对这两类患者进行症状管理、回归社会技能及其他健康行为指导。对于不参与型患者较为被动的现状,小组成员主要利用同伴支持服务[17],选择合适的具有相同经历的患者同组患者结对帮扶,带动不参与型患者改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在研究中小组成员鼓励患者互相分享成功经验,在活动中患者既是经验分享者又是学习他人经验者,自己和他人的变化比较直观。这种互动增加了患者的参与活动积极性,加上工作人员的及时肯定、奖励、强化,有效提升了患者对自己的认知,提高了患者的自尊与自我效能水平,对减缓其精神症状具有促进作用[18]。研究的有序开展和工作人员与住院患者的有效互动使研究组患者对参与下一次互动有较多的期待。每次活动结束都有患者关心下一次活动时间、主题,在两次活动间歇期,患者也表现出更多的病房简单劳作的高度参与,对每次活动后分配到任务都能按要求完成。

精神康复从患者层面讲涵盖患者面对的社会、心理与客观环境中的一切观念与行为。本研究运用的健康信念模式健康教育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丰富了患者的住院生活,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量表信念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