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对鲫鱼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2021-06-22 06:51刘丽丹周瑶孙庆业
生态环境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肌肉组织煤矸石鲫鱼

刘丽丹 ,周瑶 ,孙庆业

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601

煤矸石是煤碳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排放量占开采量的10%—15%,是矿区储存量最大、占地最广的固体废物(田莉等,2020)。露天堆放的煤矸石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会释放多种有害物质如硫化物、微量元素等,其中微量元素的释放主要通过淋溶作用(Zhou et al.,2014;邓君,2019)。在富有游离氧气的降雨作用下,煤矸石中的硫化铁发生氧化,生成[Fe2(SO4)3]和硫酸,使煤矸石中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溶解,致微量元素以硫酸盐形式随溶液析出、迁移,如Cu、Pb、Zn等(刘桂建等,2001)。堆积在采煤沉陷区周边的煤矸石,微量元素析出后可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一方面使水体微量元素含量升高,对沉陷区附近的地表水和水源、土壤等产生污染(Davies et al.,2011;Sahoo et al.,2014;Villenuve et al.,2017);另一方面微量元素进入生物体内后,很难通过代谢作用排出体外,在生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作用向较高营养级生物迁移,有致癌、致突变风险,甚至威胁人类健康(Hook et al.,2002;Mann et al.,2009;Rose et al.,2015;Strong et al.,2016;Dipark,2017)。

水中微量元素对鱼体组织的影响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Khan et al.(2015)进行了Pb、Cd对鲫鱼毒性的研究,发现水体中Pb、Cd可对鲫鱼肝脏和血液产生影响,表现为贫血、肝肾功能损害等;王瑞霖等(2015)研究滦河流域鲫鱼体内Cu、Zn、Pb、As、Cd的分布特征,指出水体中Cu、Cr主要蓄积在鲫鱼肝脏,Zn、Pb、Cd主要富集在鳃部,As的蓄积器官随地域变化而变化;唐建勋等(2012)研究Pb、Cu在鲫鱼卵巢的富集和卵细胞损伤效应,发现水体中Pb、Cu可对卵巢和卵细胞产生影响,卵巢中Pb、Cu的富集量随水体中离子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大,表现为卵巢逐渐萎缩、卵细胞受损继而失去代谢能力,最终引起卵巢功能破坏或丧失。

煤矸石中除含有微量元素外,还含有多环芳烃、硫化物等(Wang et al.,1999;欧阳赛兰等,2013)。目前关于煤矸石中微量元素污染对鱼体的影响,大多是器官蓄积能力差异和风险评价,对鱼体组织结构的影响较少被关注(Belton et al.,2014;杨军英等,2015;闫永峰等,2015)。因此本研究以鲫鱼为试验动物,通过水池养殖试验,探讨煤矸石对鲫鱼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为采煤沉陷区的湿地生物保护及周边居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

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温室养殖池作为试验池,容积均为9×103L。模拟采煤沉陷区现状,在养殖池底部铺满10 cm左右厚的风干无污染土壤,浸泡7 d后投放已发芽的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苦草(Vallisneria)等水生植物;25—40个圆顶珠蚌(Uniodouglasiae)、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等水生动物,保证一定的物种丰富度。

30 d左右,待生物适应稳定后,投放5—10条鲜活无污染鲫鱼。对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谢桥煤矿进行实地调查,估算多个塌陷塘体积与周边矸石堆质量、占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将筛选风干后的煤矸石,按照0 kg(空白对照组A)、60 kg(实验组B)、140 kg(实验组C)称质量,于2019年9月用网兜沉入塘底。

1.2 样品采集和处理

水样于2019年9月和2020年9月采集两次,采集深度为0.5 m,每个试验池各3个平行;同时2020年9月采集个体大小、质量相似、活力较强的鲫鱼样本各5—10条。

1.3 上覆水理化指标检测

上覆水pH检测使用pH计,氨氮测定参照《水质 铵的测定(GB/T 7479—1987)》、总氮测定参照《水质 总氮的测定(GB/T 11894—1989)》、CODMn测定参照《水质 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GB/T 11892—1989)》。

1.4 微量元素含量检测

上覆水微量元素质量浓度检测:取水样50 mL,各3个平行。用浓硝酸和过氧化氢消解,定容至50 mL后使用ICP-MS对Cu、Cd、As、Zn、Pb进行检测(张武,2018)。各元素加标回收率在95%—115%。

鲫鱼组织微量元素质量分数检测:取冻干磨碎后的样品0.2 g,各3个平行。硝酸和过氧化氢浸泡过夜后进行消解、定容(段元慧等,2015)。使用ICP-MS对 Cu、Cd、As、Zn、Pb进行检测。采用扇贝标准样品(GBW-10024)作标准品,回收率在92%—103%。

1.5 鲫鱼不同组织结构观察

取鲜活鲫鱼相同部位组织,经吸水纸擦干后,用 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 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于显微镜下观察。

1.6 数据分析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上覆水理化指标与微量元素质量浓度

比较上覆水的基本理化指标,发现自2019年9月—2020年9月,对照组与试验组pH值均在7.3—7.81,呈中性,是由于煤矸石中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发生水解反应,消耗H+,使周边水体pH逐渐呈现弱碱性(安茂国,2019)。氨氮质量浓度在0.011—0.157 mg·L−1、总氮质量浓度在 0.192—0.573 mg·L−1、CODMn质量浓度在 6.188—9.942 mg·L−1。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对上覆水氨氮、总氮、CODMn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徐祖信,2005)。结果表明,未造成上覆水营养盐污染,水质整体可达到Ⅲ类综合水质标准,符合水产养殖的渔业水域的标准。

表1表明,微量元素质量浓度表现为 Zn>Cu>As>Pb>Cd,其中 Cu、Pb质量浓度随水/煤矸石比的增大而增加,在C组中最高。可见由于时间和水/煤矸石比的增加,溶质浓度增大,溶液浓度也会随之增加。肖利萍等(2006)研究煤矸石:水固液比为 1∶5、1∶10和 1∶20时,固液比越大,浸泡时间越长,煤矸石中溶解释放的污染物总量越多。本研究中As含量随pH值增大而减小,B组pH值低于C组,As含量也略高。冯启言等(2002)通过研究兖州煤矸石的淋滤条件,指出pH为4和8时,As质量浓度分别是 0.082、0.010 mg·L−1。pH 值越低、酸性越强的淋溶液可增加煤矸石中 As的析出量也被其他研究所证实(刘桂建等,2001)。上覆水 Cd质量浓度随时间、水/煤矸石比的增加而降低,可能是由于Cd在pH>7的水溶液中,形成Cd(OH)2沉淀,导致含量降低(安茂国,2019)。本研究所测微量元素结果与其他研究相比,元素变化相同,但含量却较低,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水/煤矸石比的不同,二是煤矸石渗出方式。本研究使用无污染水体作淋溶液,水/煤矸石质量比为300∶1和300∶7,不同于酸溶液淋滤条件,无法快速增加污染物释放速率,远低于肖利萍等(2006)研究中煤矸石的固液比。本研究中煤矸石一直浸泡在水体内,不同于动态淋滤过程,无法持续进行间歇复氧,改变微量元素含量及存在形态,释放大量污染物(王晖等,2006),这可能是导致水体微量元素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表1 上覆水微量元素质量浓度Table 1 Mass concentr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overlying water μg·L−1

2.2 鲫鱼不同组织微量元素质量分数

鲫鱼不同组织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见表 2。鲫鱼属底层鱼类,以植食性饲料为主,通过取食周边浮游植物和藻类、或鳃体的吸附过滤作用富集微量元素,在身体中不断积累(张旭升,2016)。肌肉作为鲫鱼主要食用部分,组织内微量元素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在B、C组中,肌肉Cu、Cd、Zn、Pb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表现为 Zn>Cu>As>Pb>Cd。鲫鱼主要以浮游藻类等作为饵料,浮游藻类不仅可以作为监测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有利指示物,自身也可吸附和转运一定的微量元素(严如玉等,2020)。上覆水中的微量元素被浮游藻类吸附后,通过食物链作用进入鲫鱼体内,造成肌肉中微量元素的富集。与A组相比,上覆水和肌肉Cu、Zn、Pb含量均有增加,且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一致,表现为 Zn>Cu>As>Pb>Cd。颜世铭(2008)和李涛(2014)发现生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与环境中该元素含量呈正比,并认为鲫鱼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与摄食环境和生存背景密切相关。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水环境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呼吸作用或鳃表面的粘液附着进行富集,B、C组中,鳃 Cu、As、Zn、Pb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表现为 Zn>Cu>Pb>As>Cd。与A组相比,上覆水和鳃中Cu、Zn、Pb、As含量也均有增加,其中Pb、As质量分数在鳃中表现为Pb>As,与上覆水和肌肉组织含量表现不同,可能与鳃对微量元素的富集能力有关(蔡深文等,2011)。王瑞霖等(2015)发现鲫鱼鳃对 Pb、As的富集能力大于肌肉,主要受不同器官蓄积能力差异的影响。

表2 鲫鱼不同组织重金属质量分数Table 2 Mass frac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Carassius auratus mg·kg−1

肌肉和鳃中Zn、Cu质量分数远高于Cd、As、Pb,和生命非必需元素相比,生物体更易吸收生命必须元素(Uluturhan et al.,2007;楚禄建等,2020)。5种微量元素中,肌肉、鳃的Cd含量均最低,鳃中Cd含量大于肌肉,可能与Cd具有强组织亲和性相关,低剂量的Cd就会对生物产生巨大毒害,鱼体生活在Cd污染的水体中,鳃最先受到影响,组织细胞形态也会受到危害(王志芳等,2019)。本研究中鳃微量元素含量大于肌肉,表明鳃对微量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Pb在鲫鱼不同组织的分布规律为:鳃>肌肉。鱼体不同组织对Pb的蓄积能力不同,内脏和鳃对Pb的富集能力大于肌肉(唐建勋,2009;王田田等,2015;倪明龙等,2019)。鲫鱼通过鳃从外界获得溶解氧,主要滤食浮游藻类(楚禄建等,2020),通过呼吸、吸附等作用富集微量元素,导致鳃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增加。两种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均随水/煤矸石比和水体微量元素含量的上升而增加。

2.3 鲫鱼不同组织结构变化

2.3.1 鲫鱼肌肉组织结构变化

鲫鱼背部肌肉组织横切见图 1。肌肉组织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饵料、代谢等外界环境。A组鲫鱼背部肌肉组织结构完整,未产生组织学病变。B组肌内膜轻度裂解,导致肌纤维细胞核分布呈部分离散状态;肌纤维轻度坏死呈分裂像,结缔组织增生,鲫鱼肌肉组织结构已受到影响。C组肌肉组织完整性最低,出现较多碎裂细胞,肌内膜裂解程度加深,肌纤维细胞核数目少、离散程度大,结缔组织增生严重,鲫鱼肌肉组织结构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水/煤矸石比和组织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肌肉组织学病变程度加深。细胞完整性降低,细胞核数目不断减少、分布离散程度逐渐加深。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肌肉组织中,肌纤维坏死情况和结缔组织增生情况更严重。

图1 鲫鱼肌肉组织横切(×200)Fig.1 Cross section of Carassius auratus muscle tissue (×200)

与A组相比,上覆水和肌肉中微量元素含量逐渐增加,肌肉组织病变程度也加深,其中上覆水Zn、Cu、As质量分数高于Pb、Cd,与肌肉变化一致。水体微量元素可在生物组织中富集,导致组织微量元素含量升高,对机体不同器官,如卵细胞、肌肉等产生危害,表现为卵细胞受损、卵巢萎缩,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减少、肌纤维束的纹络形态受到损伤等(唐建勋等,2012;李涛,2014)。但由于煤矸石中还含有其他污染物(如多环芳烃),也具有生物累积性,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可导致肌肉、肝脏等组织发生病变,表现为细胞破裂、溶解,胞质中空泡化程度加重等。肌肉组织病变是否与煤矸石中其他污染物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陈晶,2005;蒋闰兰等,2014)。

2.3.2 鲫鱼鳃组织结构变化

鲫鱼鳃组织横切见图 2。鲫鱼的鳃进行着气体交换、滤食和排泄等重要生理过程(Samajdar et al.,2017),是鱼类响应环境变化的重要器官。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Miron et al.,2008;Rojas et al.,2013;刘娟娟等,2015),其形态变化可直接影响鱼类存活(Samajdar et al.,2017)。A组鲫鱼的鳃组织结构正常,表现为鳃丝间距均匀,鳃丝内部可见一棒状软骨无异常,鳃小片呈柳叶状有序地位于鳃丝两侧。B组鳃丝间距增大、末端膨大,鳃小片逐渐脱落导致数目减少,垂直于鳃丝两侧并轻度弯曲;鳃丝软骨轻度变薄,开始出现组织学病变。C组中鳃丝间距不等,末端膨大情况加重,鳃小片严重弯曲、无规则扭曲排列在鳃丝两侧,鳃丝末端鳃小片出现脱落;鳃丝软骨组织变薄程度加深。

图2 鲫鱼鳃组织横切(×200)Fig.2 Cross section of Carassius auratus gill tissue (×200)

B、C组中,上覆水和鳃的微量元素含量不断增加,鳃病变程度也逐渐加深,上覆水和鳃中Pb、As含量表现不同,可能与鳃对微量元素富集能力的差异有关(王瑞霖等,2015)。鳃组织病变程度随上覆水、组织微量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加重,在微量元素污染的水体中,鳃组织可对微量元素进行富集,并出现鳃丝排列混乱、断裂融合等现象(吴林德等,2015)。但煤矸石中含有的多环芳烃等污染物,也会导致生物体鳃组织发生病变,出现鳃纤毛和微绒毛脱落,鳃丝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坏死等现象,严重影响鳃丝呼吸功能。鳃组织病变与煤矸石中其他污染物的关系,需再进行深入研究(吴玲玲等,2007)。

3 结论

试验期间,煤矸石未对上覆水产生营养盐污染,上覆水水质整体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符合水产养殖渔业水域的标准。随着水/煤矸石比率由300∶1 增至 300∶7,鲫鱼肌肉和鳃中 Zn、Cu、Cd、Pb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其中Zn、Cu质量分数最高、Cd质量分数最低,鳃对微量元素的富集能力大于肌肉;肌肉组织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现为 Zn>Cu>As>Pb>Cd,鳃组织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现为 Zn>Cu>Pb>As>Cd。

在水/煤矸石质量比率为 300∶1,肌肉中 Cu、Zn、Cd、Pb、As平均质量分数为 1.501、105.718、0.005、0.136、0.388 mg·kg−1,鳃为 1.919、222.587、0.010、0.908、0.265 mg·kg−1时,组织开始出现病变,病变程度随水/煤矸石比的增加而加重。肌肉组织中细胞完整性降低、细胞核数目减少、分布离散程度加深;鳃组织中鳃丝间距增大,鳃丝软骨变薄,鳃丝末端鳃小片出现脱落,鳃小片弯曲程度加深、呈无规则排列。

猜你喜欢
肌肉组织煤矸石鲫鱼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煤矸石在高等级公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锌改性煤矸石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去除
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鲫鱼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同时测定肌肉组织中4种药物残留的方法及其确认
陇东地区煤矸石细骨料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4 种兽药残留
鲫鱼最鲜美的10种做法
水体中锌离子对锦鲤鳃和肌肉组织的影响